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191章 名动天下,王佐之才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第191章 名动天下,王佐之才

作者:汉鼎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6:29:41

时值建安六年秋,南阳盆地迎来了久违的丰饶。

广袤的田野里,金黄色的粟穗沉甸甸地压弯了腰杆,在秋日和煦的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阡陌之间,随处可见身着号衣的屯田兵与招募的流民在忙碌地收割,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脸颊滑落,滴入这片曾经饱经战火、如今却孕育着希望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成熟的芬芳,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构成一曲无声的、却足以让任何乱世之人热泪盈眶的丰收乐章。

南阳郡治所宛城,更是焕发着一种近乎奇迹的活力。城垣得到了加固,壕沟得以疏浚,城门口车马辚辚,商旅往来不绝。街道两旁,原本残破的屋舍大多修缮一新,虽谈不上奢华,却干净整齐。市井之中,叫卖声、议价声、孩童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虽嘈杂,却充满了生机。往来行人脸上,少了几分菜色与惶惑,多了几分安宁与期盼。

这一切的改变,源头皆指向那座并不奢华,却威严日重的郡守府。

府衙之内,林凡搁下手中的朱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案几上,堆叠着厚厚的卷宗——秋税收支明细、各屯田区产量汇总、新募兵卒的操练简报、以及来自襄阳、许都、邺城、江东等地的密报。他身着一袭玄色深衣,腰束革带,仅缀着一枚代表身份的南阳太守银印,简洁而干练。三年的殚精竭虑,在他眉宇间刻下了更深的沉稳与风霜,那双眸子却依旧清澈锐利,仿佛能洞穿一切迷雾。

“主公到——”门外侍从高声唱喏。

林凡闻言,立即起身整理衣冠,迎至门厅。只见刘擎一身诸侯常服,面带难以抑制的喜色,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数名捧着重物的亲随。

“文渊(林凡表字),不必多礼!”刘擎一把扶住欲行礼的林凡,用力拍了拍他的臂膀,声音洪亮,透着发自内心的激赏,“快看!朝廷的使者到了!封赏的诏书、印绶、节钺,皆已送至!”

他侧身示意,亲随们恭敬地将手中之物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柄代表着征伐之权的黄钺,以及一套做工精美、象征着极高权位的“军师将军”银印青绶。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林凡微微一笑,拱手道贺,神色间却并无太多意外。这一切,本就在他谋划与预料之中。

刘擎哈哈大笑,拉着林凡的手臂走到厅堂中央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意气风发:“文渊啊,自你献‘三策定邦’,至今不过三载!看看如今的南阳!府库充盈,仓廪殷实,带甲之士逾三万,皆乃可战之精锐!北联袁尚,南抚孙权,西通马腾,使我等于这四战之地,竟能左右逢源,稳如磐石!此皆你之功也!”

他指着舆图上南阳的位置,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昔日我等寄人篱下,兵不满千,将不过周卓等寥寥数人,地仅宛城一隅。如今,南阳七县尽在掌握,民心归附,士人竞相来投!‘王佐之才’之名,早已不胫而走,传遍天下!曹操、袁绍之辈,如今再不敢小觑我等!”

林凡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心中亦是感慨。这三年来,推行屯田的阻力,招贤纳士引发的士族反弹,新政立信过程中的明枪暗箭,乃至那场险些动摇根基的内部叛乱与随之而来的外部军事威胁……步步惊心,如履薄冰。所幸,凭借着对历史走向的预判、超越时代的管理手段以及刘擎坚定不移的支持,他们终究是闯了过来,将这片土地打造成了乱世中难得的“王道乐土”,也铸就了他林凡“王佐之才”的赫赫声名。

“此乃主公英明决断,将士用命,百姓归心之结果,凡不敢居功。”林凡谦逊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指向舆图南方,“主公,南阳虽定,然荆州风云将起。刘景升病体恐难久持,蔡瑁、张允之辈,碌碌小人,非守成之主。襄阳,乃荆襄之心腹,天下之枢机,不可不早图之。”

刘擎闻言,神色也凝重起来,点了点头:“文渊所言极是。只是……我等以何名义介入荆州事务?毕竟,刘景升名义上仍是朝廷钦命的州牧,与我等同殿为臣。”

林凡嘴角勾起一丝洞察一切的笑意:“名义?主公莫非忘了,您乃汉室宗亲,匡扶汉室,安定地方,本就是分内之事。况且,蔡瑁等人擅权跋扈,排挤长公子刘琦,勾结外戚(暗指曹操可能给予的支持),此皆取祸之道。届时,只需一纸檄文,言明‘清君侧,安荆州’,便可名正言顺。眼下,我们要做的,是继续积蓄力量,静观其变,等待最佳时机。”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此外,‘影’送来密报,刘备已携其部属,移驻新野。”

“新野?”刘擎眉头一挑,“距我南阳不过百里之遥。刘玄德此人,素有英雄之名,仁义着于四海,他去新野,意欲何为?”

林凡目光深邃,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那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卧龙”。历史的车轮,似乎正在加速朝着既定的轨道滚动。他平静地回答:“刘备,人杰也。其志不小,绝非久居人下者。他去新野,一为避开襄阳是非,二为……寻访贤才,以待天时。此人,将来或为强援,或为大敌,需谨慎对待。”

三日之后,宛城校场,旌旗招展,甲胄鲜明。

一场盛大的典礼在此举行。一方面,是庆祝南阳前所未有的丰收,犒赏三军,抚慰百姓;另一方面,更是刘擎借此机会,正式以诸侯之礼,向天下昭告林凡的地位与功绩。

点将台上,刘擎身着诸侯冕服,威仪棣棣。台下,以周卓为首的骑兵方阵,盔明甲亮,战马雄骏;徐文统辖的步卒方阵,枪戟如林,士气高昂;更有经过严格操练的弩手、工兵等各色兵种,阵列严整,肃杀之气直冲云霄。更外围,是受到邀请前来观礼的南阳各县父老、士绅代表,人人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喜色。

吉时已到,礼官高声宣读朝廷诏书(虽由曹操把持的许都朝廷发出,但此刻形式大于实质),盛赞刘擎“镇守南阳,抚慰地方,剿贼安民”之功,正式加封其为“镇南将军,假节,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这是一个极具扩张性的虚衔),同时,擢升林凡为“军师将军,领南阳太守,秩中二千石”,并赐予符节、黄钺,赋予其征伐与处置大事的专断之权。

诏书宣读完毕,全场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之声。军士以枪顿地,声震四野;百姓躬身下拜,心悦诚服。

刘擎上前,亲手将沉甸甸的“军师将军”银印和代表权力的节钺交到林凡手中。他目光灼灼,声音通过力士传遍校场:“自黄巾乱起,天下纷扰,生灵涂炭。擎,不才,蒙陛下信重,委以方面之任。幸得文渊倾力辅佐,内修政理,外御强敌,方有今日南阳之安靖!文渊之才,经天纬地,可比兴周之姜尚、旺汉之子房!今日,吾非仅以主君之身,更为这南阳数十万军民,拜请文渊,继任军师,总揽军政,望汝勿辞!”

这番话语,情真意切,推崇备至,几乎将林凡抬到了与古之圣贤并列的高度。

林凡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接过印绶节钺。他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双充满期待与信任的眼睛,沉声开口,声音清越而坚定:“凡,本微末之士,蒙主公不弃,委以腹心,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今日受此重任,必当恪尽职守,外抚蛮夷,内平政理,助主公匡扶汉室,还天下太平!凡在此立誓,与我南阳军民,休戚与共,生死同舟!”

“休戚与共!生死同舟!”

“军师万岁!主公万岁!”

校场之上,再次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声浪一波高过一波,直冲云霄。这一刻,林凡“王佐之才”的名声,伴随着这庄严的仪式和万千人的见证,彻底奠定,并必将以更快的速度,传遍九州四海。

典礼的盛况与林凡正式获封“军师将军”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向四面八方,在天下诸侯与士林之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许都,司空府。**

曹操捏着来自南阳的详细密报,面色阴沉如水。他矮壮的身躯在堂中缓缓踱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刘擎……林凡……”他喃喃念着这两个名字,语气复杂,“一介宗室疏族,一寒门谋士,竟能在短短数年间,于南阳经营出如此局面?府库充盈,兵精粮足……‘王佐之才’?哼,好大的名头!”

坐在下首的荀彧,神色平静,缓缓道:“明公,林凡此人,确有其能。观其屯田、招贤、新政三策,皆切中时弊,行之有效。其能于袁绍与我等之间周旋,南结孙权,西连马腾,更见其外交手腕。此人,已非昔日颍川城下一小卒,实乃心腹之患也。”

另一侧的郭嘉,依旧是那副洒脱不羁的模样,闻言轻笑一声,眼中却闪烁着精光:“文若兄所言不差。此子成长之速,出乎意料。不过,‘王佐之才’?呵呵,其主刘擎,可能承其‘王佐’?刘擎虽仁厚,然其志、其能,比之明公如何?林凡越强,其主越弱,则其内部隐患越大。嘉所虑者,非其势大,乃其……未尽之策也。听闻,刘备已至新野……”

曹操脚步一顿,眼中厉色一闪:“刘备?织席贩履之辈,也配与吾争衡?至于南阳……且让他们再得意几日。待吾彻底平定河北,再腾出手来,荆襄之地,岂容他人鼾睡!”话虽如此,他心中对林凡的忌惮,却又深了一层。

**邺城,大将军府。**

袁绍正与麾下谋士宴饮,闻听此事,不屑地撇了撇嘴:“刘擎?无名小辈罢了。林凡?或许有些许治政之能,然‘王佐’之名,何其狂妄!岂不知真正王佐,在吾帐下!”他得意地看了一眼身边的沮授、田丰等人,“南阳弹丸之地,兵不过数万,偶得丰收,便如此张扬,徒惹人笑。使者回来禀报,其拒绝吾儿结盟之议,何其不智!待吾灭了曹操,挥师南下,取南阳如探囊取物!”

沮授眉头微皱,欲言又止。他看得更深,林凡能在四战之地站稳脚跟,并赢得如此声望,绝非凡俗。但见袁绍志得意满,他也不便在此刻扫兴。

**江东,吴郡。**

孙权接到消息时,正在处理公务。他放下简报,对身旁的鲁肃、张昭等人叹道:“不想刘镇南(刘擎)麾下,竟有如此人物。林凡……昔日兄长(孙策)在时,似也曾听闻其名,于颍川略有声迹,不料成长至此。‘王佐之才’,或许言过,然其治南阳,确显能臣风范。”

鲁肃拱手道:“主公,林凡与我江东素有往来,商路畅通,其亦曾暗示愿与主公共抗北方。此人务实,不尚虚名,可为我外援。当遣使厚贺,巩固盟好。”

张昭则持重道:“然其势力坐大,于荆州而言,恐生变数。蔡瑁无能,刘琮幼弱,若林凡辅佐刘擎趁机谋取荆州,则我江东上游,恐非复今日之局面矣。”

孙权沉吟片刻,决断道:“子敬(鲁肃)之言是也。当遣使道贺,礼物从厚。同时,加紧整饬水军,密切关注荆州动向。”他对林凡,既有结交利用之心,也悄然升起了一丝警惕。

**荆州襄阳,州牧府偏殿。**

病榻上的刘表,气息奄奄,听到心腹汇报宛城典礼的盛况和林凡受封的消息,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最终化为一声悠长的叹息。他挣扎着对侍立床边的刘琦(或亲刘琦的官员)低语:“刘擎……得此良辅,或真能……保我汉室一脉薪火?只恨……只恨蔡瑁、张允……误我荆州……”

而在蔡瑁的府中,气氛则要阴冷得多。蔡瑁将手中的酒杯狠狠摔在地上,面目狰狞:“林凡!黄口小儿!安敢如此!还有那刘擎,僭越礼制,其心可诛!他们想干什么?想取荆州而代之吗?!”他焦躁地踱步,“速速传信张允,还有……派人去许都,再向曹司空表明我等效忠之心!绝不能让刘擎、林凡的势力进入襄阳!”

**新野,县衙。**

刘备看着简短的讯息,沉默良久。关羽、张飞侍立两侧。

张飞性急,嚷道:“大哥!那林凡弄出好大阵仗!什么‘王佐之才’,吹破天了!依俺看,不如俺老张去南阳找他比划比划,看看他有没有资格戴这高帽!”

关羽丹凤眼微眯,抚须道:“三弟,不可鲁莽。盛名之下无虚士。观其治南阳之政绩,确有其过人之处。此人,非同小可。”

刘备缓缓点头,眼中流露出真诚的欣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林凡,林文渊……真国士也。惜乎,不能为我所用。若能得此等大才辅佐,汉室中兴,何愁无望?”他顿了顿,对侍立一旁的孙乾道,“公佑,备一份厚礼,以我之名,送往宛城,恭贺林军师。言辞务必恳切。”

“是,主公。”

待孙乾离去,刘备目光望向远方,若有所思。他想起近日听闻的另一个名字,一位隐居隆中,被好友徐庶、司马徽等人极力推崇的奇才,号曰“卧龙”。或许……荆州之地,除了林凡,尚有其他风云可聚?

夜色笼罩下的宛城郡守府,喧嚣散尽,只余下书房一灯如豆。

林凡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案几上,摆放着来自许都、邺城、江东、襄阳乃至新野的贺礼礼单与信件。赞誉、拉拢、忌惮、警惕……种种情绪,透过这些文字,扑面而来。

“名动天下……”他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略带嘲讽的笑意。这“王佐之才”的盛名,既是护身符,也是催命符。它带来了声望和人才,也引来了更多贪婪和敌视的目光。曹操的杀意,袁绍的轻视,孙权的利用,蔡瑁的恐惧,刘备的结交……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未来的路,只会更加艰险。

他知道,历史的洪流正在加速。北方的官渡之战虽已结束,但曹操彻底消化河北还需时间,这给了他最后的窗口期。荆州的权力更迭已近在眼前,刘表的生命如同风中之烛。而那个他等待已久的对手,“卧龙”诸葛亮,已然出山,就在百里之外的新野。

他与诸葛亮的第一次交锋,或许不会在战场,而是在对这荆州大势的谋划与争夺上。

林凡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名声,只是工具;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他转身走回案前,铺开一张新的绢帛,提笔蘸墨。

下一步,该如何落子,才能在这乱世棋局中,为刘擎,也为自己,谋得那一线“王业”之机?

笔尖落下,勾勒出荆襄大地的轮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