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94章 她把测试场变成了照妖镜

废弃演播厅内,争吵声几乎要掀翻积满灰尘的天花板。

十个背景迥异的素人,像十簇被强行聚拢的火苗,彼此的能量激烈冲撞,却无法凝成一束照亮前路的光。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牵扯多少户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民生痛点!”一个戴着红袖章的社区网格员拍着桌子,唾沫横飞。

“痛点?最大的痛点是看不见的压榨!”外卖骑手猛地站起来,指着自己的胸口,“平台的算法就是套在我们脖子上的绞索,每一秒都在收紧!你们谁懂那种被系统追着跑,连上厕所都要计算秒数的绝望?”

退休教师摇头叹气,职校学生则满眼迷茫,他们提出的“校园霸凌追踪”“宠物医院收费乱象”等选题,很快就被更激烈的声浪淹没。

这场名为“破坏性测试”的实验,从第一天起就濒临失控。

角落里,赵小芸没有参与争论。

她的目光像一枚冷静的探针,逐一扫过每个人因激动而涨红的脸,悄无声息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他们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

当人群中一个声音微弱地提到“垃圾清运存在猫腻”时,她敏锐地捕捉到,全场最沉默、几乎毫无存在感的那位环卫工陈姨,端着水杯的手指,正无法抑制地微微发抖。

杯中的水面,泛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

赵小芸在笔记本上,重重圈出了“垃圾”二字。

与此同时,隔壁的临时监控室内,陆承安的十指在键盘上翻飞如风。

屏幕上,代码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他根本没指望这群素人能一帆风顺。

在苏霓提出这个疯狂计划时,他就预判了所有可能遭遇的狙击,其中最致命的,便是“软性封杀”——不发文、不回复、不处理,用无声的拖延扼杀一切。

因此,他为每一位参与者都注册了独立的个人内容主体,并连夜协助他们签署了一份由国内顶尖律师团队拟定的《信息传播权归属协议》。

协议的核心条款简单粗暴:无论项目最终是否被官方叫停,所有拍摄、记录的原始素材,其所有权与传播权,百分之百归属创作者本人。

这等于给每颗子弹都刻上了主人的名字。

更狠的后手,是他设计的那套“审查响应倒计时机制”。

一套冰冷的程序,悬在看不见的权力上空。

任何送审材料一旦提交,系统便会开启72小时倒计时。

若时限内未收到任何形式的官方回复,系统将自动触发二级响应:一份加密的备案摘要,会以“公民建议”的形式,同步推送到市人大代表信箱、司法局监督平台以及消费者协会的公共邮箱。

陆承安给这个机制起了个代号,叫“沉默的催化剂”。

他要用程序正义,去倒逼行政效率,用看得见的代码,去对抗看不见的傲慢。

经过三轮投票,团队最终选定了第一个试点项目——《凌晨四点的垃圾车》。

主讲人,正是那位沉默的环卫工,陈姨。

在赵小芸和一位前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引导下,陈姨颤抖着,说出了那个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部分街道办与指定的垃圾清运公司相互勾结,通过在垃圾车过磅时洒水增重等手段,虚报清运吨数,套取高额的财政补贴,同时又层层克扣本就微薄的一线保洁费用。

方案逻辑清晰,证据链虽然单薄,但直指要害。

按照苏霓的要求,团队将完整的拍摄方案,规规矩矩地提交给了区城市管理局审批。

然后,便是死一般的沉寂。

一天,两天,三天。石沉大海。

倒计时进入第68小时。

第四天清晨,天还未亮,赵小芸负责监控全网舆情的“观察哨”平台突然弹出一条高危警报。

区城管局的官方网站,在凌晨三点半这个诡异的时间点,悄然挂出了一则“关于进一步规范民间社会调研活动的管理通知”。

通知通篇没有提及苏霓的团队,但字字诛心。

“非专业机构”、“非持证人员”、“不得擅自开展涉及公共事务的调查与摄录活动”、“避免引发社会误解与群体**件”……每一条款,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精确地切向他们项目的命脉。

“他们怕了!”赵小芸眼中寒光一闪,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将文件截图、发布时间、Ip地址等信息打包,上传至观察哨的“警报升级”通道。

这个通道,直接关联着一个由上百名退休媒体人、法学教授组成的“真相后援团”。

两小时内,一封措辞严谨、引经据典的联署抗议信便已成型,直指该“通知”在法理上的模糊性与程序上的不合理性,并被迅速投递到市一级宣传与司法部门的公开信箱。

一场无声的舆论反击战,在黎明前打响。

“不能等了。”复盘会上,那位满头银发的退休教师老张,猛地一拍桌子,“他们想用一纸空文困住我们,我们就用最原始的方式捅破它!”

他主动请缨,陪同情绪已经有些退缩的陈姨,重返她工作的垃圾中转站。

老张拒绝了团队提供的高清微型摄像机,而是从自己的旧物里,翻出了一台沉重的、早已被时代淘汰的老式广播级肩扛摄像机。

“让他们看清楚,我们就是在拍。”老张的眼神锐利如鹰,“拍什么不重要,用什么拍,怎么拍,才重要!我们要的不是偷来的证据,是阳光下的证言!”

凌晨四点的街头,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人脸上。

老张扛着那台巨大的摄像机,像一尊雕塑,稳稳地站在结冰的垃圾桶旁。

镜头前,穿着单薄工服的陈姨冻得嘴唇发紫,她蹲下身,伸出布满冻疮和老茧的手,指向地面上一片片已经凝固的、黑褐色的油渍。

“这味儿,你们闻,”陈姨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清晰,“是柴油里面掺了泔水和地沟油烧的,便宜,能省钱。可这毒气,天天就这么往上冒,我们扫地的,就天天这么吸……一吸就是十几年。”

镜头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显然是扛着机器的老张,也被这股刺鼻的气味呛到了。

但他没有中断拍摄,甚至没有调整焦距。

那种粗粝、晃动、甚至有些失焦的画面,裹挟着陈姨绝望的控诉和现场刺鼻的恶臭感,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真实,瞬间击穿了所有后期剪辑技巧所能营造的防线。

当晚,这段仅仅一分半钟的粗剪片段,被投放到各大短视频平台。

没有推广,没有引导,就像一颗投入死水中的石子。

然而,它所激起的涟m,却在短短数小时内,演变成了滔天巨浪。

自然传播,一百万次播放!

评论区彻底沸腾了。

“我家的老人就是环卫工,他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怪不得每次路过垃圾站都头晕恶心,原来是毒气!”

“查!必须一查到底!”

就在视频发酵的同时,团队里的职校学生许文澜,正戴着耳机,双眼布满血丝,死死盯着电脑屏幕。

她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数据分析技巧,将涉事街道办事处过去三年的公开财政预算报告,与全市环卫工人的平均薪资数据进行交叉比对。

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近三年,该街道的环卫项目预算,年均增长率高达18%,而一线环卫工人的薪资水平,却被死死冻结在十年前的标准线上,甚至考虑通货膨胀,实际收入还在下降。

许文澜用最简洁的图表,将这组冰冷的数据可视化,嵌入到那段疯传的视频尾页。

她没有配上任何煽动性的解说,只附上了一行冰冷的文字:

“钱去哪了?答案不在账本里,在凌晨四点洒落的油污里。”

这行字,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视频二次引爆。

两个小时后,市纪委监委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简短通报:“已关注到相关舆情,现已成立专项核查组,对xx区xx街道环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展开调查。”

几乎在同一时间,苏霓的私人手机响了。

来电显示,正是那个沉默了三天的区城管局办公室。

电话那头,是一个小心翼翼又带着一丝傲慢的声音:“是苏女士吗?关于你们那个《凌晨四点的垃圾车》的节目,我们研究了一下,原则上可以播,但需要把第三段陈女士的对话,就是涉及具体单位的那部分,删掉。”

苏霓静静地听完,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你们晚了。”她一字一顿,声音里没有半分温度,“而且,你们搞错了一件事。它现在已经不是待审稿了。”

“那是什么?”对方下意识地问。

“是证据。”

电话挂断,演播厅内爆发出短暂而热烈的欢呼。

然而,第五日的复盘会上,当胜利的亢奋逐渐褪去,一个年轻的参与者,那个最初提议拍摄校园霸凌的职校学生,突然站起来,提出了一个让全场瞬间寂静的问题:

“苏霓姐,我们赢了,是因为我们有陆哥的技术,有赵姐的情报,有老张老师的勇气,还有您……可我在想,如果我们这些普通人,没有遇到你们,这事,还能成吗?”

空气仿佛凝固了。

这个问题,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胜利的泡沫,露出了底下残酷的现实。

苏霓没有回答。

她只是平静地看了赵小芸一眼。

赵小芸会意,将一段新的视频,投射到幕布上。

画面是黑白的,来自于某个角落的监控探头。

时间显示是前天深夜,地点,是陈姨家老旧的居民楼下。

一辆遮挡了号牌的黑色轿车,在楼下静静地停了四十分钟。

车里的人没有下来,只是黑暗中,有两点猩红的烟头,在一明一灭。

画面定格在那辆幽灵般的车上。

陆承安推了推眼镜,轻声开口,声音不大,却像重锤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看见了吗?真正的恐惧,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那纸公文,不是不让你说。”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那个提问的年轻人脸上。

“而是用这种方式,让你自己,不敢说。”

灯光渐暗。

老张默默地走上前,按下了那台老式摄像机的录制键。

红灯亮起,镜头对准了漆黑的幕布。

一行白色的字幕,缓缓浮现:

“本节目由无声处响起,第∞ 1期。”

窗外,天色破晓。

第一缕晨光,穿透厚重的雾霾,艰难地照进了这间废弃演播厅的裂缝之中。

胜利的喜悦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寂静。

然而,这寂静并未持续太久。

演播厅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被人从外面猛地推开。

刺眼的阳光涌入,门口站着一个气喘吁吁的男人,他的脸上混杂着激动、恐惧与孤注一掷的决绝。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疯狂搜索,最后死死锁定了苏霓。

“是你们吗?是你们做的《凌晨四点的垃圾车》?”他沙哑地问,声音因急促而颤抖。

没等苏霓回答,他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手里死死攥着一个U盘,像是攥着自己的性命。

“求求你们,救救我们!”

他的身后,更多的人影出现在门口,他们眼神各异,或期待,或畏惧,或绝望,像一群被巨浪拍打上岸的溺水者,不约而同地望向了这间刚刚经历过一场风暴的陋室。

苏霓知道,这场“破坏性测试”,从这一刻起,才算真正开始。

他们点燃的,不是一支火炬,而是一整片,早已浸透了汽油的干枯草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