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75章 她说出名字那天,风停了

走廊尽头的演播厅大门缓缓推开,刺眼的灯光瞬间驱散了廊道的昏暗,也照亮了三位老干部脸上复杂难言的神情。

他们一生见惯了大场面,此刻却在一间小小的休息室内,被一张薄薄的授权书困住了手脚。

三支笔,悬在纸张上方,迟迟不曾落下。

空气仿佛凝固成胶,每一秒都拉得无比漫长。

工作人员额头见了汗,几次想开口催促,都被苏霓一个平静的眼神制止了。

她没有说话,只是走到墙边的播放设备前,指尖轻点。

“兹拉”一声轻响,休息室内巨大的监看屏幕闪烁了一下,瞬间将所有人拉回到了一个遥远而温暖的年代。

那是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画面带着旧时光特有的暖黄色调。

一个梳着羊角辫、穿着红棉袄的小女孩,正踮着脚,双手紧紧握着一个粗糙的木制话筒,用尽全力地唱着一首稚嫩的歌。

她眼神清亮,像含着两汪清泉,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画面外,一个苍老而慈祥的女声响了起来,带着浓浓的笑意:“小雨啊,好好唱!以后给全国人民当个大主持人!”

轰的一声,像有一道惊雷在三位老干部心中炸开!

杨老太太!

这是北城福利院杨老太太的声音!

而那个叫小雨的孩子……

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同志,手指剧烈地颤抖起来,笔“啪”地一声掉在桌上。

他猛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苏霓,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这个孩子……她、她后来怎么样了?”

全场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苏霓身上。

苏霓的表情依旧平静,平静得近乎残忍。

她一字一顿,清晰地说道:“她成了许主任。去年,在我们《回来的人》节目组,才第一次对我们开口,说自己叫赵小雨。”

一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碎了三位老人最后的心理防线。

他们所签署的,不再是一份冰冷的文件,而是一份迟到了四十年的责任。

他们曾以为自己只是庞大国家机器上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执行着上级的命令,却在今天才惊觉,那冰冷的铁器碾过的,是一个个鲜活滚烫的人生。

再没有任何犹豫。

三位老人几乎是抢过笔,在授权书上重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力道,仿佛要将半生的悔与愧,都刻进纸张里。

录制正式开始。

聚光灯下,刚才那位掉笔的老同志第一个开口。

他对着镜头,未语泪先流:“那个年代,为了完成上面的指标,我们接到命令,要集中注销一批孤儿的独立监护权,统一收归管理……我们以为自己只是在执行命令,是为了提高效率,为了国家……现在我才知道,我们不是在执行命令,我们是成了冷漠的帮凶!是我们亲手关上了那些孩子回家的最后一扇门!”

他泣不成声,在镜头前深深鞠躬。

镜头之外的监控室里,许文澜静静地坐着,面无表情。

但她那只放在膝上的手,却在无意识地、一遍遍地,轻抚着一支定制麦克风。

黑色的金属杆上,清晰地刻着一个篆体的“言”字。

录制结束,演播厅的灯光暗下。

许文澜站起身,穿过忙碌的人群,径直走到苏霓面前。

她的眼神不再是过去的审视与疏离,而是一种被烈火淬炼过的决绝。

“下一期,我来录。”

苏霓迎着她的目光,点了点头,声音却很轻:“不急。等你真正想清楚,你为什么要说。”

三天后,许文澜没有再找苏霓。

她独自一人,走进了声浪传媒总部的记忆库档案馆。

这里存放着数以万计的口述史录像带,每一个都封存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

她没有带任何团队,只身一人面对着冰冷的镜头,提交了一份完整的口述史录像。

录像带的白色标签上,是她亲手写下的一行字:《我曾以为胜利就是赢过所有人》。

画面里,她冷静而坦诚,将自己过去的一切和盘托出。

从如何利用职权打压异己,到如何为了维护所谓的“集体荣誉”而掩盖历史档案中的漏洞,甚至,她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曾动用一切手段,试图阻挠《回来的人》这档节目的播出。

“我站在这里,不是为了赎罪,因为有些伤害永远无法弥补。”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录制间里回响,带着一种剖心沥胆的平静,“我只是想告诉所有后来者:当你手中握着权力时,你最容易忘记的,是你自己也曾是一个无助地、等待那扇门被打开的孩子。”

苏霓拿到这盘录像带时,就知道,《权力自白录》的收官之作,有了。

她决定将这段录像作为压轴篇播出,但她向许文澜提出了唯一一个要求:必须加入一段最真实的现实呼应。

苏霓亲自联系了那位早已退休的杨老太太,邀请她和当年福利院里那群已经步入中老年的“孩子们”,一同观看这场特殊的放映。

放映现场,灯光昏暗。

当屏幕上的许文澜,那个曾经让他们仰望的许主任,在讲述完一切后,第一次对着镜头,无比艰难地说出“对不起”三个字时——

一位年逾七旬、拄着拐杖的老太太,颤颤巍巍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正是杨老太太。

她缓缓地、一步一步地走向冰冷的屏幕,仿佛要穿透时空的阻隔。

她伸出那只布满皱纹的手,轻轻地、疼惜地,抚摸着屏幕上许文澜那张流着泪的脸。

“小雨啊……”老太太的声音哽咽,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放映厅,“你早就回来了。”

一瞬间,压抑的啜泣声在黑暗中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扛着肩扛机的老张,红着眼眶,悄悄伸手关掉了主摄像机的录制红灯。

他对着耳麦低声说:“有些画面,不该属于公众。这一刻,只该属于她们自己。”

影片上线当日,全网流量瞬间被引爆,数家主流视频平台的服务器直接宣告瘫痪。

几家最权威的官媒,史无前例地同步转载,没有配发任何评论员文章,只是默默地分享了视频链接。

评论区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与对立,只有一行行被反复刷屏的留言:“原来忏悔,也能成为一种力量。”

当天下午,陆承安接到了司法部直属课题组的电话,正式邀请他作为特聘专家,参与即将启动的“公共记忆与行政伦理”专项立法研讨会。

而苏霓的办公室里,电话也在同一时间响起。

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她接通,听筒里却没有任何声音,只有一阵极度压抑、仿佛从深海传来的呼吸声。

那呼吸声里,充满了恐惧、犹豫,以及一丝微弱的、想要挣脱什么的渴望。

几秒钟后,电话被猛地挂断。

苏霓握着电话,久久没有放下。

她知道,那不是恶作剧。

那是某个在黑暗中挣扎了太久的人,终于用尽全身力气,拨出了这个号码。

傍晚,苏霓独自一人站在文化园顶层的露台上。

远处,工人们正在为即将落成的“记忆之厅”安装最后一批铭牌,电焊的火花在暮色中一闪一灭。

赵小芸兴奋地跑了上来:“苏霓姐!大新闻!许主任……不,赵小雨老师,她刚刚去人事处办妥了所有手续,正式将个人档案更名为‘赵小雨’!而且,她还提交了申请,要加入我们声浪口述史的志愿者团队!”

苏霓笑了笑,目光投向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的城市天际线。

她忽然想起了十年前,自己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实习生,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第一次临时顶班,拿起话筒的瞬间。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陆承安发来的消息:“今晚回家吃饭吗?”

她低头,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敲击,回复道:“不了,我去陪一位老朋友看星星。”

远处的工地上,最后一盏探照灯也亮了起来,一盏接着一盏,如同一颗颗被点亮的星辰,又像是无数个欲言又止的灵魂,在漫长的黑夜里,终于找到了开口的勇气。

苏霓收起手机,转身走回办公室。

夜风吹动她额前的发丝,她的眼神却异常明亮。

她没有开灯,只是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崭新的便签本。

她翻到第一页,拿起笔,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一笔一划地,将傍晚那个只传来呼吸声的陌生号码,郑重地誊抄了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