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39章 灯亮处,就是家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压迫感,每一个字都像是淬了冰,砸在苏霓的耳膜上。

她刚刚赢得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那份喜悦和激荡还未完全平复,这通电话就像一盆兜头浇下的冰水,瞬间将她拉回了冰冷的现实。

“好,时间,地点。”苏霓的回答简短而平静,仿佛对面不是一位能轻易搅动整个湾区商界风云的人物,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商务邀约。

对方似乎对她的镇定有些意外,顿了顿才报出一个地址——一家不对外开放的顶级私人会所。

挂断电话,客厅里热闹的庆祝氛围还在继续。

赵小芸正和阿强争论着留言墙上谁的字更好看,林小满则在给小陈展示她新拍的照片,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这温暖的灯光,这鲜活的笑语,与刚才那通电话里的寒意形成了极致的反差。

苏霓深吸一口气,将手机悄悄揣回口袋,脸上重新挂起笑容,端起一盘刚切好的水果走了过去,仿佛什么也未曾发生。

她不能让这股阴云,飘进她好不容易为团队点亮的这片光里。

茶会正酣,门铃忽然响了。

来人是老周,那个在“声浪开放日”上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她的老街坊。

他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积了灰的木盒子,神情庄重。

“苏丫头,没打扰你们吧?”老周有些局促地站在门口。

“周叔,快请进!”苏霓连忙将他迎了进来。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老周和他怀里的盒子上。

“这是……我闺女当年留下的一些东西。”老周的声音有些发颤,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叠叠装在卡槽里的老式幻灯片。

“她也是做新闻的,这些是她当年跑现场拍的素材。她走后,我一直没敢看……今天,看到你们,我觉得,是时候了。”

陆承安默默地找来了老式的幻灯片放映机,拉上了窗帘。

随着“咔哒”一声轻响,一束光投射在书房那面洁白的墙上,也投射在“梦想留言墙”那些鲜活的字迹旁。

画面上,一个扎着马尾、眼神清亮的年轻女孩,正举着话筒,在一片尘土飞扬的拆迁废墟前,奋力挤到一位西装革履的官员面前,大声追问:“领导,请问规划图上的高楼什么时候能建起来?老百姓的房子拆了,他们的梦,又该安放在哪里?”

画面噪点很多,声音也有些失真,但那份扑面而来的执拗和孤勇,却穿透了时光,狠狠撞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脏。

全场死一般的静默。

幻灯片一张张切换,女孩的身影出现在工厂、出现在乡野、出现在为权益奔走的人群中。

最后一张,画面定格在她灿烂的笑脸上,背景是电视台的演播厅。

“咔哒”,放映结束,客厅重归黑暗。

“她不是死于意外。”老周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像一声叹息,又像一句泣血的控诉。

“她是替那些不敢说话、不能说话的人说了真话,挡了别人的路。”

他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望向苏霓:“你今天做的事,像极了当年的她。”

苏霓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直冲眼眶。

她站起身,走到老周身边,紧紧握住他冰冷粗糙的手,一字一句地说道:“周叔,她没有说完的话,我们继续替他们说下去。”

灯光重新亮起,驱散了黑暗,也照亮了每个人眼中的火焰。

夜深了,众人陆续散去,空气里还残留着茶点和梦想混合的香气。

陆承安没有走,他沉默地帮着苏霓收拾残局,将一个个杯子洗净,擦干,放回原位。

苏霓在整理书架时,他忽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光落在书架最不起眼的角落里,那里放着一本手工装订的蓝色封皮小册子。

他鬼使神差地拿了起来,封面上是苏霓清秀的字迹——《给十年后的自己》。

他征询地看向苏霓,苏霓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陆承安翻开第一页,一行字瞬间攫住了他的目光:“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是一个人战斗,我有了自己的团队,请一定记住:不要让他们重复我曾经的孤独。”

字迹的末尾,有一滴早已干涸的、淡淡的水痕,像是泪,又像是深夜滴落的咖啡。

陆承安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闷得发疼。

他终于明白,她为什么要把新居客厅当成工坊的第二个办公区,为什么要在墙上贴满每个人的梦想,为什么她说“这屋里每一盏光,都有人愿意为之奋斗”。

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驱散每一个可能像她一样在深夜里感到孤独的灵魂。

他沉默了良久,忽然转身从自己的公文包里取出一枚黑色的U盘,递到苏霓面前。

“这是什么?”苏霓有些疑惑。

“我把它叫做‘声浪风险防火墙’。”陆承安的声音低沉而认真,“里面包括了我们目前所有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预案、全网舆情监控和危机预警模型,还有一份专门针对初创媒体团队的劳动纠纷解决方案。它能自动屏蔽掉大部分来自外部的法律和舆论风险。”

他停顿了一下,抬眼看向苏霓,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郑重。

“我还私自加了一条核心规则:禁止创始人为团队发展背负无限责任。”

苏霓猛地一怔。

“你救了那么多在黑暗里挣扎的人,”陆承安凝视着她,“也该有个人,守着为你点灯的你。”

这一次,苏霓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用言语回应。

她接过那枚带着他体温的U盘,紧紧攥在手心,转身走到了阳台,推开了落地门。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清冷的月光如水银般倾泻而下,洒在阳台上晾晒着的一排工坊围裙上。

围裙上印着团队刚刚设计出的新LoGo:一道声波穿过鳞次栉比的城市剪影,下方印着一行小字——“这里不生产观点,只传递真实的选择”。

“你知道吗?”苏霓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单薄,声音却很轻,很稳。

“我以前特别怕黑。在电视台加班到深夜,整栋楼都空了,我必须把办公室、走廊,所有我能碰到的灯全都打开,才敢一个人锁门回家。”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笑意,“但现在不一样了。”

她转过身,月光勾勒出她清晰的轮廓,那双总是燃烧着火焰的眼睛,此刻亮得惊人。

“我不怕黑了,因为我成了那个点灯的人。”

第二天上午,阳光灿烂。

苏霓接到了一个来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电话,她申请的“纪实传播与社会共情”公开课,经过多轮专家评审,已正式获批立项,将作为首批“新文科”实践课程,面向全国部分高校进行推广。

挂断电话,她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拨通了曾宪阳的手机:“曾总,关于湾区传媒峰会的分会场,我有一个新提案——增设一个‘草根创造营’环节,全程由我们‘声浪’工坊团队主导策划和执行。”

手机刚放下,门铃再次响起。

快递员送来一个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的牛皮纸包裹。

苏霓疑惑地拆开,里面没有缓冲泡沫,只有一张被塑料封套精心保护着的泛黄老照片。

照片上,是1987年深城电视台春节联欢会的舞台,年轻的赵德海穿着演出服,意气风发地站在舞台中央。

而在他身后,舞台的角落里,站着一位笑容羞涩、毫不起眼的临时工女孩。

苏霓的呼吸骤然一窒——那女孩,正是王阿婆早逝的女儿!

她迅速将照片翻过来,背面用一种极细的钢笔,写着一行隽秀有力的小字:

“真相从未消失,只是在等待被照亮的那一刻。”

苏霓凝视着那行字,良久,她拿着照片走到书房,取下一枚图钉,郑重地将它钉在了“梦想留言墙”最中央的位置。

阳光透过落地窗,恰好洒在那张老照片上,也照亮了墙上那句手写的座右铭:灯亮处,就是家。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一封新邮件的提示弹了出来。

发件人的名字让她瞳孔微微一缩——方琼。

电视台当之无愧的传奇,那个一手缔造了《时代脉搏》栏目辉煌,如今退居幕后、执掌整个新闻中心生杀大权的铁腕女人。

邮件标题极为简洁:《关于你的未来》。

苏霓点开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话,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苏霓,听说你翅膀硬了。但聚光灯下,容不得半点侥幸。三天后,我要看到你的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