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38章 谁说我身后没人?

在湾区品牌峰会的筹备会议室里,空气因曾宪阳的话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这位在港资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优越感说道:“峰会要面向全球直播,视听系统必须达到国际水准。我建议,还是交给和我们长期合作的港资团队,他们经验丰富,设备也是顶级的。”

他话音刚落,一道清脆而坚定的女声便插了进来。

“曾总,我们自己的团队可以承担全程技术支持。”苏霓甚至都没翻开面前的笔记本,仿佛一切早已心中有数。

她直视着曾宪阳,平静中透着强大的自信。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几乎听不见的骚动。

自己的团队?

一个刚成立不久的个人工作室,竟敢夸口承担国际峰会的技术支持?

曾宪阳挑了挑眉毛,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苏小姐,这可不是电视台的演播室,这是跨国峰会,任何一个信号的延迟或中断,都会成为国际笑话。”

“我明白。”苏霓从容不迫,按下了投影仪的遥控器。

幕布上,一套复杂而精密的系统架构图清晰地呈现出来。

“这是我们技术负责人阿强设计的分布式音频调度方案。它的核心,不是依赖昂贵的进口专线设备,而是通过算法优化,利用本地采购的常规设备,搭建一个超低延迟的信号传输网络,实现跨国多点音视频信号的同步调度。理论延迟低于五十毫秒。”

全场一片哗然。

五十毫秒,这几乎是人耳无法察觉的延迟!

用本地设备实现这种效果?

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

曾宪阳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眯起眼睛,审视着眼前这个过于年轻的女人和她那份看似过于理想化的方案图。

过了一会儿,他吐出三个字,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现场测试。”

测试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在电视台内部激起层层涟漪。

江曼在茶水间“偶遇”了几位原电视台技术科的老同事,假装不经意地叹了口气:“唉,苏霓胆子可真大,带着阿强那个‘野路子’就敢接峰会的活儿。听说团队里都是些实习生和临时工,整个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可别把台里的脸都丢光了。”

闲言碎语很快传到了阿强的耳朵里。

他只是默默地听着,紧紧了手里的工具包,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争辩是最无力的武器,实力才是唯一的通行证。

他没有浪费一秒钟在口舌之争上,而是带着两套完整的备用设备,带着两个刚招募的年轻助手,提前整整十二个小时,进驻了空无一人的峰会主会场。

深夜的会场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阿强像一位严苛的将军,巡视着自己的“战场”。

每一根线缆的走向,每一个接口的松紧,每一个备用电源的电量,他都亲自检查了三遍以上。

他和助手们通宵达旦,与远在海外的模拟信号源进行反复联调,把每一个潜在的风险点都在预案中标注出来。

凌晨三点,正当远程彩排进行到最关键的环节时,整个会场“啪”的一声,陷入了死一般的黑暗和寂静——突发性的市政供电跳闸!

监控室里,负责安保的值班员正昏昏欲睡,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一激灵。

他手忙脚乱地准备上报,可还没等他拿起对讲机,主会场的应急照明灯便齐刷刷地亮了起来,紧接着,他看到监控画面中,代表远程信号的绿灯仅仅闪烁了一下,便瞬间恢复了稳定!

“怎么回事?”他惊疑不定地切换着监控视角。

只见会场技术区,阿强在断电的零点一秒内,已经手动合上了UpS应急电源的闸刀,同时,他的手指在另一台笔记本上飞速敲击,几乎是盲操作着切换到了备用的自建微波传输链路。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远程彩排的跨国信号甚至没有出现一帧的卡顿和中断。

监控室的值班员嘴巴张成了“o”型,喃喃自语:“这……这响应速度,这系统冗余……比我们省级台的SNG直播车还稳!”

第二天的正式测试,成了阿强团队的单方面表演。

无论曾宪阳的技术顾问提出多么苛刻的传输要求和模拟故障,阿强都能瞬间化解。

测试结束后,曾宪阳甚至没让顾问发表意见,他站起身,走到阿强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地说:“苏小姐,从视听到传输,全套技术,交给你的人。”

胜利的喜悦还未消散,签约前夜,阿强却独自找到了苏霓。

他手里捏着一份空白的劳务合同,眼神中透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姐,这次的钱我可以不要,但我不想再签这种‘临时帮手’的协议了。我想签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

苏霓看着他,这个平日里有些木讷、只懂和机器打交道的青年,眼中正燃烧着一团久违的火焰。

那不是找到一份工作的安稳,而是渴望归属、渴望被认可的炽热光芒。

苏霓笑了。

她拿过那份劳务协议,当着阿强的面,把它撕成两半,扔进了纸篓。

“不止是合同,”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阿强面前,“还有这个。阿强,从今天起,你是‘声浪’的第一个技术合伙人,享受技术股分红。”

消息传回电视台,就像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

黄志远一反常态,特意召集所有青年员工开了一场职业发展规划会。

会上,他没有长篇大论,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你们知道为什么苏霓能走出去,而且越走越顺吗?因为她带出去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都在为自己的事业拼命。”

会议一结束,三位台里最有潜力的年轻摄像师,悄悄把自己的简历投到了声浪工作室的邮箱。

江曼得知后气急败坏,第一时间冲进了总监钱文彬的办公室告状:“钱总!苏霓这是在公然挖我们台里的墙角!她要把骨干都掏空了!”

钱文彬正为新一季度的收视率报表焦头烂额,他抬起眼皮,冷冷地瞥了江曼一眼:“人家光明正大招人,你情我愿,你管得着吗?有这个闲工夫,不如多想想你自己的栏目,收视率已经跌成什么样了?再这么下去,别说别人,你自己的位置都保不住!”

一句话,把江曼堵得满脸通红,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那个周末的夜晚,声浪工作室的会议室灯火通明。

苏霓主持召开了首次“声浪合伙人预备会议”。

阿强、陆承安,以及几位最早加入的核心成员都到齐了。

“从今天起,声浪正式成立三大核心板块:以阿强为首的技术部,以内容创作为核心的内容部,以及负责商务和运营的运营部。”苏霓的声音在小小的会议室里回荡,清晰而有力,“我们是一个创业团队,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她把一份《共创承诺书》分发给每个人,上面没有冰冷的KpI,只有关于梦想、责任和信任的条款。

陆承安适时递上他连夜修改好的公司章程草案,里面新增了一项特别条款——“退出机制保障条款”。

条款明确规定:任何创始成员因个人原因选择离开,公司均有义务按照其历史贡献值,以公允价格折算回购其所持股份。

“我不希望用股份捆绑任何人,”苏霓环顾着眼前的伙伴们,目光真诚而炽热,“声浪,它不是一家冷冰冰的公司,它应该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名字和骄傲。”

会议在一片激动人心的氛围中结束。

众人散去后,阿强却悄悄折了回来,把一个东西放在了苏霓的桌上,然后转身快步离开,好像有些不好意思。

那是一张已经泛黄褪色的学生证,照片上的少年满脸青涩。

证件的身份栏赫然写着:某某艺术学院,音响工程系(未录取)。

在学生证的背面,有一行用圆珠笔写下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的字:“总有一天,我要站在真正的舞台中央。”

苏霓拿起那张承载着一个少年十年不甘与梦想的凭证,小心翼翼地把它夹进了自己的笔记本里。

她翻开新的一页,在顶端郑重地写下了一行标题——《声浪学院——普通人逆袭孵化器》。

笔尖落下,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从一个被排挤的制片人,到一个小小工作室的负责人,再到如今身边聚集起一群为梦想发光的伙伴,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窗外的城市灯火辉煌,办公室的电话却在这时突兀地响了起来。

苏霓拿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沉稳而陌生的男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陆承安的温和截然不同。

“是苏霓,苏小姐吗?”

“我是,请问您是?”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用一种不容商量的口吻说道:“我是陆承安的父亲。关于我儿子在外面‘胡闹’的事情,我想,我们需要见一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