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208章 空盒子装满风

空骨灰盒,这三个字如同一根冰冷的探针,刺入了所有人心底最柔软、最恐惧的角落。

苏霓的目光锐利如刀,她深知,要撬开这个被尘封了数十年的秘密,必须找到最原始的见证者。

她对赵小芸下达了指令,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动用我们所有的资源,去挖那些退休的老职工,尤其是火化工。钱不是问题,匿名保护是底线。”

一场针对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

赵小芸的团队效率惊人,他们像梳理一张老旧的渔网般,在庞大的人海中打捞着那些早已被遗忘的名字。

承诺、金钱与安全的保证,终于敲开了一扇紧闭的门。

那是一个满脸皱纹、手指因常年劳作而变形的老火化工,他蜷缩在摇椅里,浑浊的眼睛望着窗外,仿佛在看另一个时空。

“你们问的,是‘走流程’的事吧?”他呷了一口浓茶,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八十年代,是有那么一阵子……很特殊。”他回忆道,那不是常规的火化,而是一种诡异的仪式。

一些由上头递来的名单,上面的人明明还活着,却需要办理全套的“身后事”。

实际推进焚化炉的,根本不是尸体,有时候是一包旧衣服,有时候干脆是随便找来的动物骨骼。

“烧完,装盒,封死。然后必须当着家属的面,严肃地警告一句:‘为了逝者安息,此盒严禁开封查验!’”老人的记忆仿佛被点燃了,眼神里透出一丝恐惧与怜悯,“我记得清楚,有个女人,抱着那个根本不重的盒子,从我们殡仪馆一路哭着走出去,那哭声,跟刀子刮骨头一样。后来过了好几年,我听人说,她那个‘死’了的儿子,其实根本没死,被送去大西北挖煤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个细节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笼罩在众人头顶的迷雾。

许文澜的大脑飞速运转,一个大胆而精密的计划在她心中成型——“骨灰盒溯源行动”。

她立刻召集团队,冷静地分派任务:“我们不能再被动等待线索,我们要主动去寻找那些被‘假死’的人!所有人伪装成民俗文化研究者,以‘地方殡葬风俗变迁考’为名义,分头前往各地市的殡葬管理所,目标只有一个——查阅历年‘无主骨灰寄存登记簿’!”

三天,仅仅三天时间。

许文澜的团队如同最精锐的特种兵,在三个不同的城市取得了惊人突破。

他们在一排排积满灰尘的铁架间,从发黄的登记簿中,共计发现了十九例极度异常的记录!

这些记录上的姓名,与他们手中掌握的部分注销户籍名单完全吻合,但生卒年份却大相径庭。

更诡异的是,其中七例的备注栏里,用褪色的圆珠笔写着相同的字样:“家属拒领”。

而它们的存放位置,无一例外,都在地下骨灰寄存室最阴暗、最潮湿的底层深处。

林晚的心跳在寂静的地下室里如同擂鼓。

她以更换防潮剂为由,支开了管理员,迅速用微型相机拍下那七个骨灰盒的编号标签。

紧接着,她从背包里取出一支笔形紫外线灯。

当幽紫色的光束扫过其中一个骨灰盒的密封缝隙时,奇迹发生了——一道微弱但清晰的磷光油墨痕迹,在黑暗中显现出来,勾勒出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小符号。

林晚的呼吸瞬间凝滞,这符号的荧光反应,与之前在银杏树叶脉上发现的附着物成分,完全一致!

线索链,在此刻完美闭环!

与此同时,陆承安的法律之剑也已然出鞘。

他抓住“伪造死亡仪式”这一核心事实,字斟句酌,几乎是一夜未眠,起草了一份名为《关于纠正历史性身份认定错误的行政诉讼指引》的纲领性文件。

文件中的一句话,掷地有声,宛如惊雷:“即便缔结身份关系的行政程序在当时被认定为形式合规,但若其所依据的基础**实——即自然人的‘死亡’——本身为虚假捏造,则建立在该虚假事实之上的一切法律后果,包括户籍注销、财产继承等,均应予彻底撤销!”

他没有选择全面开战,而是采取了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打击。

他从十九个案例中,挑选了临江县一例证据链最完整的案件作为突破口,迅速联系上了那位“被死亡”老人的儿子,一位如今在深圳打拼的企业家。

在获得全权代理后,陆承安绕开了地方层层阻碍,直接向其上级市的行政复议机构提起了复议申请,要求立刻恢复其父的户籍,并就数十年的精神折磨提出高额赔偿。

为防止任何形式的地方干预,他反手就将全套电子案卷通过加密渠道,直接提交至国务院督查平台的实名举报系统。

这一手釜底抽薪,瞬间触发了上级督办机制,将这颗小小的石子,投进了国家级的深潭之中。

然而,苏霓明白,法律的博弈是漫长的,她需要一把更快的火,一把能瞬间点燃公众情绪的火。

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在她脑中酝酿——“打开盒子”公共实验。

一周后,市中心最前卫的美术馆内,一场名为《尘封的呼吸》的沉浸式艺术展悄然开幕。

没有画作,没有雕塑,整个展厅被复刻成了八十年代殡仪馆的模样,冰冷,肃穆,压抑。

展厅中央,十九个外观、尺寸、材质完全相同的骨灰盒,呈一字排开,静静地陈列在聚光灯下。

每个盒子前,都有一行小字:“里面装着一个被遗忘的故事,你,敢打开吗?”

这场展览邀请所有观众自愿上前,亲手开启任意一个骨灰盒。

恐慌、好奇、敬畏……复杂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

终于,一个勇敢的年轻人走上前,颤抖着打开了第一个盒子。

里面没有骨灰,只有一张泛黄的空白纸条,上面用打印体写着一行字:“他还在等你回家。”

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

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盒子被打开。

有的里面是一抔来自异乡的黄土,附带的卡片写着:“我被埋在了不该埋的地方。”有的里面是一截生锈的铁丝网,卡片上是:“高墙隔断了我的名字。”

当第七号骨灰盒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打开时,全场瞬间死寂。

盒子里面,空空如也,只在正中央躺着一枚锈迹斑斑的钥匙。

那钥匙的形制、大小,竟与展厅入口处,作为“引子”陈列在玻璃柜中的那把神秘铜钥匙,几乎一模一样!

“爸!”人群中,一个中年妇女看着那枚钥匙,突然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当场崩溃倒地。

情绪的堤坝彻底决堤,压抑的啜泣声、愤怒的低吼声、绝望的哀鸣声响成一片。

无数人当场落泪,手机镜头记录下了这震撼人心的一幕。

这段视频,在短短几小时内,如同病毒般席卷了整个互联网,标题只有一个——《你手里的骨灰盒,是真的吗?

》。

舆论风暴骤然形成。

林晚通过内线监控到,就在视频转发量破千万的当晚,某位副秘书长紧急召集了数个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了一场高度机密的闭门会议。

正当她苦于无法获取内容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口出现了。

她曾帮助过的一名环保执法队的朋友,恰好在那天对会议室所在大楼进行噪音检测。

林晚灵机一动,让他将检测空调外机震动时附带录下的、微弱的室内声纹记录发了过来。

经过顶尖降噪软件的数十次处理和模型还原,一段模糊但关键的对话被剥离出来:“……影响太坏了!绝对不能再让他们接触到任何实物!马上启动预案,把所有散落在各地的‘遗留品’,全部集中回收……名义,就用‘为了进行技术升级,统一保管保护’!”

“集中回收!”林晚瞳孔一缩,立刻将音频转交许文澜。

许文澜在电子地图上迅速标出几个点,冷笑道:“他们要动了。根据指令的层级和惯例,运输路线和最终的仓储节点,不出这三个地方。”

当晚,团队核心成员再次聚集在苏霓的办公室。

苏霓没有看任何人,只是静静地凝视着屏幕上那十九个骨灰盒的照片,许久,她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洞穿一切的力量:“他们怕的,从来不是盒子被打开。他们怕的,是人们因此开始怀疑,自己手里握着的一切,脚下踩着的土地,头顶仰望的历史……究竟是不是真的。”

她猛地抬起头,眼中燃起熊熊烈火:“既然他们要收,我们就让他们收无可收!许文澜,立刻启动‘全民见证计划’!”

命令一下,整个团队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器,疯狂运转起来。

苏霓的计划大胆到近乎疯狂:将《尘封的呼吸》展览,在一夜之间,复制到全国十个中心城市,同步举行!

并且,在每个展览现场,增设一台名为“我的记忆入库”的交互终端,公开邀请所有公民,将自己或亲人经历过的、怀疑过的、不敢说出口的类似故事,匿名录入数据库。

许文澜则在背后布下了更深的一张网。

她指挥技术团队,将所有从终端上传的数据流,进行实时加密和量子碎片化处理。

这些被拆分成亿万份的数据碎片,被伪装成无意义的乱码,悄无声息地嵌入到了一款时下最热门的公益小游戏的背景音乐节奏比特流之中。

随着无数玩家的正常游戏行为,这些承载着血泪记忆的数据,神不知鬼不觉地穿透了世界上最森严的防火墙,汇聚到了早已部署好的海外镜像服务器。

凌晨三点,第一组来自千万个普通人的记忆数据,成功在海外完成重组备份。

苏霓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城市的灯火在她脚下绵延,远方,国家纪念馆的轮廓在夜色中庄严而沉默。

她轻轻拿起一个空的玻璃杯,对着窗外,仿佛在敬那些无名的亡魂。

“风,已经灌满了所有空的盒子。”她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接下来,就该吹塌那些用谎言砌成的墙了。”

城市正在沉睡,无人知晓,一张覆盖全国、由无数普通人的记忆和最前沿科技共同编织的大网,已经悄然张开。

黎明将至,十座城市的展览即将迎来它们的第一批参观者,一切都已就绪。

苏霓看着窗外城市电网中流淌的万家灯火,那既是文明的脉搏,也是这场风暴赖以生存的血脉。

然而,这张由光和电构成的天罗地网,既是他们的武器,也是他们最脆弱的命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