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77章 风没带走的名字,是钉进地里的楔子

话音落下的瞬间,城市记忆研究所仿佛被投入了一场无声的战争。

挂牌仅仅三天,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风暴便席卷而来。

一个名为“城市深观察”的自媒体账号发布了一则视频,标题赫然是《被美化的精神病涂鸦:我们是否在过度解读城市伤痕?

》。

视频以极具煽动性的剪辑手法,将桥洞下那位流浪男子的影像与精神病患的无意识行为并置,刻意模糊了两者界限。

画面中,几位被冠以“心理学专家”头衔的人士言之凿凿,断言“具有系统性思维障碍的脑损伤患者,绝无可能完成如此复杂的专业级绘图”。

视频的核心论点直指研究所的根基——所谓“痕迹叙事”,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浪漫主义骗局,是对科学精神的亵渎,更是对公众同情心的恶意消费。

视频发布不到一小时,评论区便被潮水般的负面言论淹没。

大量格式统一、措辞激烈的评论以刷屏之势占据前排,熟练地将话题引向“伪科学”“浪费公共资源”“伦理边界”等极具争议性的方向。

水军带起的节奏,成功点燃了普通网民的疑虑与愤怒。

研究所的官方账号瞬间沦陷,谩骂与质疑如雪片般飞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舆论绞杀,研究所内部却异常平静,仿佛风暴中心的一片静谧深海。

许文澜坐在数据分析台前,冷静地调出了那位流浪男子在桥洞下作画的所有原始影像日志。

她将视频帧率调至最高,逐帧分析男子每一次落笔的动作。

她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锁定在男子的手腕上。

视频中,男子每一次划出长直线,手腕都保持着一种几乎不变的微小角度,发力点稳定在小臂肌肉群,而非普通人涂鸦时依赖的手指与手腕的灵活转动。

这是一种典型的、经过长期专业训练才能形成的肌肉记忆。

她启动生物力学分析软件,将男子的动作模型与数据库中数千份职业绘图员的动作数据进行比对,吻合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三。

更惊人的发现来自对墙体本身的微观扫描。

她放大图像,通过光影算法测算油性笔在粗糙墙面上留下的压痕深度。

数据显示,那些关键线条的平均压痕超过了0.38毫米。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远超常人涂鸦时漫不经心的力度,它代表着一种刻骨铭心的决心,一种试图将记忆凿进水泥深处的执拗。

许文澜没有急于公布这些足以一锤定音的证据。

她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数小时后,研究所官网首页悄然上线了一个名为“笔迹溯源”的交互式页面。

页面设计极简,只有一个上传窗口和一行说明:“上传您的任意手写样本,见证笔迹背后的生物力学密码。”这是一种无声的宣战,她要用无可辩驳的科学,邀请所有质疑者亲自下场,感受痕迹的力量。

与此同时,林晚正坐在一堆泛黄的旧档案中。

她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一份来自九十年代省地质勘探大队的员工档案。

这是她连夜动用所有资源,从尘封的档案库深处“请”出来的复印件。

档案的主人,正是那位被污蔑为“疯子”的流浪男子。

档案里,有他当年入职时登记的单位配发绘图工具清单,上面清清楚楚记录着K&E牌绘图鸭嘴笔的编号;有他连续五年的年度技能考核评分表,每一年的“图面规范”和“线条功底”两项都接近满分;最关键的,是一封他当年举报单位领导违规操作的信件原件影印,末尾那个刚劲有力的签名,其笔锋转折间的发力习惯,与桥洞墙壁上的落款如出一辙。

林晚没有直接将这些材料公之于众。

她将最核心的几页资料封入一个牛皮纸袋,亲自驱车送往省地质学会,交给了三位相识多年的退休高级工程师。

她没有透露男子的现状,只请求他们以纯粹的专业眼光,匿名鉴定桥洞图纸与档案笔迹的同源性。

次日清晨,省地质学会官网的首页,一则措辞严谨的声明悄然置顶:“经本会三位资深会员联合鉴定,网络热议之桥洞图纸,其线条走向、比例控制、地质标号使用习惯及局部图例风格,高度符合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地质勘探行业标准作业规范,具备扎实的专业地质人员训练背景。”声明的最后,附上了一句极不寻常、却力重千钧的话:“我们曾因种种原因沉默太久,这一次,不该再让一个失语的人,独自为大地作证。”

赵小芸则选择了另一条战线。

她没有在网络上与那些污名化的言论进行任何辩驳,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将矛头从“真假”之争转向了“表达”之困。

她迅速联系了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多家神经康复中心,联合发起了一场名为“无声表达周”的公益活动。

活动主场就设在那个风口浪尖的桥洞公园。

赵小芸团队用最快的速度搭建起一座临时展台,展出的不是冰冷的数据或激烈的辩词,而是一百余件来自特殊群体的“非语言记录作品”。

有盲人朋友用不同材质的豆子拼贴出的社区触觉地图,有自闭症儿童用纯粹的色彩描绘出的情绪日记,还有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用颤抖的手写下的、不成句但充满情感碎片的便签。

展台中央,是一个名为“共感书写舱”的半封闭装置。

参与者进入后,会被要求蒙上眼睛,在特制的感应板上随意书写或涂画。

舱内的系统会实时捕捉其书写时的压力曲线、速度变化和神经传导延迟,并将其可视化为一幅独特的“情绪波纹图”。

活动当天,超过两千名市民排队体验。

最终生成的数据报告令人震惊:超过三成的参与者,在无意识书写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神经波动,这些波动模式与心理创伤、长期压力或潜在的神经系统病变高度相关。

这个结果,无声地揭示出一个庞大的、隐藏在城市喧嚣之下的“沉默创伤群体”。

赵小芸用一场温柔的社会实验,让所有人明白:无法清晰言说,不等于没有记忆和痛苦。

而在更高层面,陆承安的剑锋已然出鞘。

他敏锐地注意到,在最初攻击研究所的言论中,有几个异常活跃的账号,其Ip地址与一家大型环保科技企业的公关部门高度关联。

他顺藤摸瓜,通过合法但极其隐蔽的渠道,查到该企业的法务部在视频发布前,曾与那两位所谓的“医学专家”有过私下接触和资金往来。

陆承安没有打草惊蛇。

他一边依法向监管机构申请调取该企业的内部通讯记录,一边以城市记忆研究所法律顾问的身份,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了一份长达三十页的《关于非语言证据采信标准的司法建议函》。

在这份函件中,他以桥洞事件为引,系统性地论证了“持续性空间标记行为”作为一种特殊证据形式的合法性与必要性。

他在函件的结尾处写下了一段掷地有声的话:“当个体的传统表达渠道被权力、疾病或暴力系统性地堵塞时,其留存于物理环境中的印记,应被视为对抗遗忘与压迫的最后防线,具有不可剥夺的证据初步资格。”他不仅要赢得这场舆论战,更要借此机会,推动整个国家的司法体系,为所有失语者打开一扇通往正义的窄门。

四个战场,四路齐出,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悄然收紧。

苏霓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前,看着四方汇集而来的信息流,眼神沉静如水。

她知道,单纯的澄清已经无法彻底扭转局势,敌人既然敢动手,背后必然有更深的图谋。

要赢,就必须彻底升维,将这场地方性的舆论冲突,变成一场关乎国人集体记忆的公共议题。

“启动‘记忆回响计划’。”她在紧急会议上只说了这一句话。

计划的核心,是邀请全国百座城市的民间记录者、历史爱好者、普通市民,投稿他们所在城市里那些被忽视的“沉默痕迹”。

一封公开征集信通过各大合作媒体平台发出,反响超乎想象。

短短三天,研究所的邮箱收到了超过两万份来自天南海北的素材:老厂区斑驳墙缝里,一张被岁月浸透的工资欠条;即将拆迁的老屋门背后,一代代人刻下的身高刻度线;长江码头的古老石阶上,纤细的绳索长年累月磨出的深邃凹槽;西北戈壁的废弃军垦点,一块石头上用刺刀刻下的家乡地名……

每一份素材,都是一段被主流叙事遗忘的历史,一个沉默却有力的灵魂呐喊。

苏霓亲自带队,从海量素材中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二十个,连夜制作成一部名为《大地备忘录》的纪录片预告片。

她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将这部仅有九十秒的片子,送上了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的黄金广告时段。

当晚八点整,预告片准时播出。

低沉的音乐中,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沉默痕迹”画面交替闪现,没有一句旁白,只有画面和地点字幕。

片尾,黑色的屏幕上,一行白字缓缓浮现:“有些历史,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刻在土地的痛觉里。”

这一击,如同深水炸弹,在整个舆论场引发了剧烈的海啸。

预告片播出后的半小时内,原先那条攻击研究所的视频被全网下架,所有关联的自媒体账号集体陷入诡异的沉默,仿佛从未存在过。

研究所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苏霓的办公室里,气氛却更加凝重。

深夜,一通没有来电显示的电话打了进来。

她按下免提,听筒里传来一个经过处理的、沙哑而低沉的声音,仿佛生锈的铁片在摩擦:“你以为你们赢了?桥洞那个,只是一个忘了自己名字的疯子。还有更多名字,早就被风刮没了。”

话音刚落,电话便被切断,只留下一阵忙音。

苏霓挂断电话,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凝视着脚下城市的万家灯火。

那句“被风刮没了的名字”在她脑海中不断回响。

忽然,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闪过脑海。

她想起林晚在整理资料时提过一嘴,那位流浪汉在接受救助站的初期精神状态评估时,曾在梦中反复呓语一个地名:“铜岭……铜岭矿坑……”

苏霓迅速转身,在办公室的电子地图上输入了这个地名。

屏幕上,一个位于城市远郊、被标注为“已废弃”的红色圆点闪烁起来。

她的指尖轻轻落在那个红点上,仿佛能感受到那片土地下深藏的冰冷。

“如果风真的带走了什么,”她对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室轻声说,“我们就去风里,把它追回来。”

夜色愈发深沉。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屏幕再次亮起,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来自许文澜的加密消息,内容极简,却让苏霓的瞳孔骤然收缩。

“苏姐,刚完成对全市地质雷达历史数据的回溯性扫描。铜岭矿区周边,近三个月有持续性、非自然的异常电磁波动,频率特征……疑似深层地下人工信号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