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36章 此例可作立法参考

台风“海平”登陆的第三个小时,三省交界处的沿海小城已陷入一片混沌。

狂风撕碎了电线杆,暴雨如注,山洪裹挟着泥石流冲垮了最后一段通向外界的公路。

通讯基站接连失联,整片区域像是被从地图上抹去。

省应急指挥中心大屏闪烁不定,几个关键节点的数据迟迟无法更新——而就在二十分钟前,一份来自某县堤坝下游村落的离线视频,通过加密通道上传至“蜂巢镜像”系统,画面中浑浊的河水正漫过警戒线,村民嘶吼着:“要塌了!快救人啊!”

几乎在同一秒,系统自动触发红色预警。

苏霓站在未挂牌的临时指挥室中央,发丝微乱,眼神却亮得惊人。

她盯着主屏幕上跳动的地理坐标和时间戳校验结果,声音冷静到近乎冷酷:“确认地理标记与卫星云图吻合,时间戳经北斗授时验证无误,内容完整性哈希值匹配。”她顿了顿,按下广播键,“启动一级响应预案,灾情可视化地图同步推送应急管理厅、军区联指、国家气象局。”

“苏姐,这数据……还没走正式通报流程。”技术员迟疑开口。

“等流程走完,人就没了。”苏霓冷笑,指尖划过屏幕,“‘蜂巢’不是官僚系统的附庸,它是灾民最后的声音通道。现在,它说了算。”

话音落下不过两小时,省级指挥部紧急调度武警舟桥部队连夜挺进。

当冲锋舟破浪驶入那个被遗忘的村庄时,堤坝已在十分钟前彻底溃决。

上百名群众靠着提前转移幸免于难。

事后调查证实——这份由村民用老式手机录制、通过离线模式上传的证据,比当地官方上报的时间早了整整六小时。

风暴仍在肆虐,但另一场风暴已然悄然成型。

北京,司法部某会议室,电话铃声刺破凌晨寂静。

陆承安披衣起身,接过内线电话,听筒那头是带着压迫感的质问:“你们那个所谓‘民间应急机制’,凭什么调动国家救援资源?谁给的权限?”

他语气平稳,甚至带点疏离的礼貌:“我没有调动任何资源。我只是引用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二条:社会力量在突发事件中有权参与救援行动,并提供信息支持。”顿了顿,他又补了一句,“至于数据有效性,请查阅今年初发布的《公众应急证据采信标准》,主编单位——南方传媒创新实验平台,负责人,苏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次日清晨,一份法律备忘录随公文流转至国务院法制办。

当晚批注返还,红章赫然盖下:“此例可作立法参考。”

与此同时,许文澜坐在昏暗的机房里,双眼映着满屏跳动的代码流。

她发现了异常——有人试图篡改某重灾区的伤亡统计,将“房屋倒塌37户”悄悄改为“轻微受损”。

Ip溯源显示,攻击源竟来自某省级信息中心内部服务器。

她的嘴角微微扬起,没有阻拦,反而在系统底层悄然植入一段“影子日志”程序。

所有删改行为被逐帧记录,加密后同步至分布在五地的区块链节点,不可逆、不可删。

两天后,一个匿名邮件发送至中纪委驻部委纪检组邮箱,附件是一份完整的操作审计包,标题只有四个字:“这不是攻击,是审计。”

舆论开始发酵。

央视紧急连线苏霓,镜头前的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发尾还滴着雨水——那是她刚从一处临时安置点回来。

主持人问她是否担心“越界”,她直视镜头,一字一句道:“灾难面前,真假比立场更重要。”

这句话被截屏、转发、刷屏。微博热搜榜首挂了整整十二小时。

而在千里之外的受灾边缘山区,赵小芸背着摄像机徒步跋涉了八个小时。

山路泥泞,信号全无,她靠纸质地图和指南针一步步靠近那个尚未通路的小村。

雨终于停了,晨雾弥漫在山谷间。

她穿过一片倒塌的院墙,忽然听见一阵稚嫩的声音——

一个小女孩蹲在废墟旁,举着一部屏幕破裂的旧手机,认真地对着镜头说话:

“2001年7月19日早上六点二十三分,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磹厝村……妈妈说要说清楚,开头要说时间地点……”赵小芸的镜头微微颤抖。

不是因为手酸,而是心颤。

她跪坐在泥水里,雨水顺着发梢滴进衣领,冷得刺骨,可眼眶却滚烫。

眼前这个瘦小的女孩,不过七八岁模样,膝盖上还结着未愈的痂,却像完成一项庄严使命般,一字一顿地对着那部屏幕碎裂的手机报出时间、地点、天气、房屋倒塌情况,甚至记得描述村口那棵歪脖子老樟树是否倾倒。

“妈妈说,要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在这里。”小女孩抬头,眼睛清澈得不像历经劫难,“老师说了,以后查不到的时候,这个能帮我们。”

赵小芸嗓子里像堵了团棉花。

她没再问下去,只是轻轻按下录制键,将这一幕完整收入画面。

镜头缓缓扫过废墟——半塌的土屋、被泥石流冲走的猪圈、墙上用炭笔歪歪扭扭写着的“有人受伤在祠堂”……最后定格在那面湿漉漉的砖墙上,一行粗黑大字赫然入目:

“按苏老师教的说!”

她呼吸一滞。

苏老师?是她吗?

回程路上,赵小芸把视频反复看了三遍。

每一次,心脏都被某种沉静而磅礴的力量击中。

这不是煽情,不是表演,而是一种悄然觉醒的自觉——普通人在灾难中不再只是被动等待救援的受害者,他们开始学会记录、发声、为自己留证。

而这一切的背后,分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黑暗中点亮了火种。

当晚十一点,视频剪辑完成,标题朴素得近乎锋利:《一个女孩的灾后日记》。

发布瞬间,转发如海啸般席卷全网。

无数评论涌来:“她录下的不只是灾情,是尊严。”“原来最动人的新闻,来自最沉默的声音。”

北京,中南海某会议室灯火通明。

一份加急呈报的舆情简报摆在桌中央,上面贴着打印截图——那个小女孩举着手机的画面,以及墙上的炭笔字迹。

国务院领导盯着看了良久,忽然问:“那个‘苏老师’,是不是就是搞‘蜂巢镜像’的那个苏霓?”

没人回答,但所有人都明白:一场变革的临界点到了。

三天后清晨,江州电视台外雨雾弥漫。

一辆黑色奥迪A6缓缓停下,车门打开,中央办公厅特使步履沉稳走入大楼。

他手中提着一个深蓝色文件袋,封口处印着“绝密”二字。

与此同时,苏霓正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际线。

台风“海平”虽已远去,但余威仍在,江河涨溢,山体松动,整个南方如同绷紧的弓弦。

敲门声响起。

她转过身,看到陆承安站在门口,神情罕见地凝重。

他递来一张纸——调令复印件,白纸黑字写着:“拟任命苏霓同志为国家公共记录管理局首任局长(正部级),负责统筹全国数字化治理标准体系建设。”

条件清晰:脱离“蜂巢镜像”原团队,接受组织全面考察与人事安排。

陆承安声音压得很低:“他们会给你编制,也会收走你的武器。”

苏霓没说话,只是走到电脑前,指尖轻敲键盘,登录“蜂巢镜像”后台。

系统界面幽蓝如深海,数据流无声滚动。

她新建账户,用户名输入:Legacy_of_Zhang

绑定手机号:林晚

权限等级:最高

续期策略:自动延长,十年有效

按下确认键时,窗外一道闪电划破夜空。

她望着屏幕,唇角微扬,声音轻得像风:“真正的规则,从来不在红头文件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