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21章 她一开口,整个系统都抖了三抖

正午的阳光斜照进省厅听证会会场,玻璃幕墙反射出冷白的光。

苏霓坐在列席席位上,一身剪裁利落的浅灰色西装,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蜂巢徽章——那是“共述会”成立那天,赵小芸亲手给她戴上的。

会议已进行过半。空调低鸣,气氛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当议题推进到《民间影像采集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时,一名身着深蓝色条纹衬衫的男人缓缓起身。

他是智言科技副总裁周世钧,也是此次提案背后最大的推手之一。

“各位领导、专家。”他声音沉稳,带着体制内惯有的腔调,“我们支持智慧治理,但必须强调一点: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与社会稳定性。民间随意录制、传播影像,极易断章取义,引发公众误解甚至恐慌。我建议,所有涉及公共事务的记录行为,应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统一采集、审核、发布。”

话音落下,几名官员微微点头。

苏霓垂眸,指尖在平板边缘轻轻一划。

她早知道这一天会来。

从陆承安电话里那句“他们已经开始替你站岗了”,她就明白,真正的战场不在街头巷尾,而在这些冠冕堂皇的会议室里。

但她等的就是这一刻。

她起身,动作不疾不徐。

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瞬间激起涟漪。

“我同意周总关于‘权威’和‘稳定’的说法。”她开口,嗓音清亮如钟,“可我想问一句——谁来定义什么是‘恐慌’?又由谁决定哪些声音该被听见,哪些该被抹去?”

全场静了一瞬。

她没给任何人打断的机会,指尖轻点,主屏幕骤然切换。

左侧画面是智言科技的宣传片:整洁的服务大厅,微笑的市民,人工智能语音温柔提示:“您的诉求已成功录入,请对本次服务做出评价。”背景音乐舒缓得近乎催眠。

右侧却是另一番景象——昏暗的社区服务中心,一个中年男人对着智能终端反复喊话:“我说了八遍‘我要见领导’,它一直让我评价服务态度!”他额头青筋暴起,声音颤抖,“我老婆住院三天没人批救助金,你们要我怎么打五星?!”

两段影像并列播放,讽刺得刺眼。

“这位市民最终通过‘蜂巢节点’上传视频,四十八小时内获得回应。”苏霓转向周世钧,目光如刃,“您口中可能‘引发恐慌’的内容,恰恰是推动问题解决的第一步。那么请问,您真正想封锁的,究竟是秩序,还是真相?”

会场哗然。

主持人急忙上前:“苏代表,发言请注意措辞!”

可已经晚了。

直播弹幕如潮水般炸开——

【她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那个男的明明在扯皮,苏姐直接撕开遮羞布!!】

【右边那个大哥是我邻居!!

他女儿后来做手术了,全靠这视频曝光才走绿色通道!!】

有人截图转发,有人录屏上传,短短十分钟,#苏霓听证会质问#冲上本地热搜榜首。

而在后台监控室,许文澜盯着不断跳动的数据面板,眉头忽地一皱。

“信号被动了。”她低声说。

技术员迅速排查:“三个地市的直播流被降码,画质模糊,疑似人为干预。”

许文澜冷笑一声,手指飞快敲击键盘。

“既然想藏真相,那就让真相自己长腿跑出去。”

她启动应急预案——三百个社区微信群同步推送高清分流链接。

更绝的是,每条链接前都自动附加一段语音提示:“本视频由公民共同守护,任何中断均为人为干预。”

而最隐秘的一招,是她提前埋入的隐藏字幕流:一旦画面卡顿,屏幕下方便会缓缓浮现真实投诉内容,像是某种幽灵低语——

“孩子上学被拒,因户籍不在本地。”

“物业收钱不办事,打了十七次热线没回音。”

“我妈摔倒在医院走廊,等了两个小时没人扶。”

这些原本沉默的声音,此刻竟借着“故障”,完成了最锋利的控诉。

与此同时,会场外百米处,赵小芸正指挥团队架设便携式直播设备。

十位曾通过“陈述亭”维权成功的普通人排成一列,准备开启“平行直播间”。

第一位是一位菜贩大叔,粗糙的手掌攥着话筒,眼圈发红:“以前我说理没人听,现在我把视频往桌上一放,市场管理员立马改口……这不是神,这是理该有的公道。”

直播峰值突破百万。

网友自发发起话题#让每个人都能说话#,热度飙升。

就在舆论风暴席卷全城之际,苏霓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未署名的快递通知:档案馆签收,寄件人:老张。

她心头微动,抬眼望向窗外。

暮色渐起,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如同无数双不肯闭上的眼睛。

而在某个无人注意的角落,一台老旧摄像机静静躺在木盒之中,磁带标签上写着一行褪色小字:

1993·国企改革·裁员实录第121章 她一开口,整个系统都抖了三抖(续)

直播信号中断的那一刻,会场内灯光忽明忽暗。

有人低语,有人离席,更有官员脸色铁青地合上文件夹,仿佛刚才那场风暴只是幻觉。

但苏霓知道——它真实发生过。

她缓缓坐下,指尖仍抵在平板边缘,像握着一把尚未收鞘的刀。

心口剧烈起伏,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兴奋。

二十年来,她第一次感到,话筒真正属于人民,而她,不过是那个把话筒递出去的人。

周世钧没有再发言。

他盯着屏幕上那条不断攀升的热搜词条,眼神阴沉如墨。

可苏霓已不再看他。

她的目光掠过主席台,落在角落一台不起眼的摄像机上——那是老张亲手改装过的老式录像设备,机身斑驳,镜头却干净得发亮。

散会后,陆承安等在走廊尽头。

他没穿律师袍,只一身深灰大衣,站在逆光里,轮廓分明如剪影。

“你打了一场不该由你打的仗。”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疼惜。

“可总得有人打。”苏霓抬眼,唇角微扬,“而且我赢了。”

“不,”陆承安走近一步,将一份加密U盘塞进她掌心,“你只是掀开了盖子。接下来,他们会用更隐蔽的方式反扑——行政审查、资金冻结、舆论抹黑……你要准备的是持久战。”

她点头,指节收紧。她从不怕战争,怕的是沉默。

当晚,雨点敲打着窗棂,像是无数人在轻叩门扉。

苏霓推开公寓门,湿冷空气裹挟着记忆扑面而来——门口静静躺着一只旧帆布包,边角磨损,搭扣生锈,却是她再熟悉不过的模样。

这是她十年前在电视台当临时工时背着上下班的那只包,后来不知何时遗失,竟在此刻重现。

她蹲下身,手指微微发颤地拉开拉链。

没有杂物,只有一叠整整齐齐的打印信件,用麻绳捆扎,最上面压着一张泛黄纸条:

“你说不必谢你,可我们得记住第一个敢说话的人。”

她吸了口气,打开第一封信。

“苏姐,我是河南焦作的李桂芳,去年冬天我儿子被工地拖欠工资三个月,包工头耍赖。我照您教的‘五步法’,先录音取证,再上传蜂巢节点,第三天劳动监察就上门了……我现在成了社区调解员。”

第二封:“苏老师,我在广州做外卖骑手,平台突然降权派单少了一半。我把您说的‘留痕—对比—公开’流程走了一遍,晒出数据后,客服当天道歉恢复权限……原来我们也有武器。”

第三封、第四封……来自东北雪原、西南山区、西北戈壁——每一个字都粗粝而滚烫,像煤渣里烧出来的火星。

她一页页翻着,眼底渐渐发烫。

这些不是感谢信,是战书。

是千万普通人以笔为枪,向不公宣战的回音。

窗外雨渐歇,晨光刺破云层,洒在桌角那枚蜂巢徽章上,折射出细碎金芒。

她终于起身,走向书桌,打开电脑,新建文档。

光标闪烁,如同心跳。

她凝视着空白页面,良久,指尖落下,在标题栏郑重写下七个字:

《公民记录权法案》草案初稿》

可她没有继续写下去。

而是轻轻合上电脑,将那一摞信件小心摊开,铺满桌面。

清晨的光线温柔拂过每一张纸,照见那些歪斜却坚定的字迹,照见藏在褶皱里的泪痕与希望。

她拿出扫描仪,开始一页一页,录入这时代的证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