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2章 我不抢C位,但我定义什么是主角

这股席卷整座城市的风,第二天清晨就化作一份滚烫的红头文件,精准地落在了苏霓的办公桌上。

文件由市教育系统正式签发,白纸黑字,措辞严谨——兹邀请“声浪传媒”作为独家承办方,策划并执行“青春对话时代”大型校园巡讲系列活动。

而在文件的核心位置,一行加粗的字体格外醒目:经研究决定,特指定声浪传媒首席内容官苏霓同志,担任本次活动总策划兼首席主讲人。

抄送单位那一栏,赫然印着“市电视台”。

张卫东亲自把文件送了过来,这位宣传部的副部长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近乎于看好戏的笑容。

“市领导在街头大屏上看到了你的那段采访,当场就点了你的名。你说巧不巧?”

苏霓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指尖能感受到铜版纸的厚度与温度。

她没有去看那些繁复的条款,目光平静地迎向张卫东,只问了一句:“江老师知道了吗?”

这个问题,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办公室里心照不宣的气氛。

张卫东的笑容瞬间转为苦笑,他压低了声音,仿佛在说什么秘密:“她刚带着一个包装精美的同主题方案冲进我办公室,比这份文件晚了六个小时。”

六个小时,在瞬息万变的舆论场里,足以决定一个王朝的兴衰,一个时代的更替。

江曼,这位在电视台呼风唤雨的大主持人,第一次尝到了被时代车轮甩在身后的滋味。

筹备启动会开得迅速而高效。

电视台派来的联络员和教育系统的代表正襟危坐,人手一本笔记本,准备记录苏霓即将宣布的“明星嘉宾”阵容。

在他们的惯性思维里,这种级别的活动,必然需要一线明星、知名学者来撑场面,这不仅是收视率的保证,更是电视台的脸面。

然而,苏霓站起身,环视一圈,说出的话却像一颗深水炸弹,在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感谢各位的信任。关于本次‘青春对话时代’巡讲,我宣布,不设立任何明星嘉宾席位。”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苏霓顿了顿,声音愈发清晰有力:“我们的主讲人,将是三位最普通的青年。第一位,是一位失业后在家自学编程,如今成为多家公司线上技术顾问的宝妈;第二位,是一位白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里送外卖,晚上在夜大课堂里苦读,最终考上本科的少年;第三位,是一位名校毕业,却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返回家乡用新农技种猕猴桃,并带领全村致富的大学生。”

话音刚落,电视台的联络员脸色已经变了,他几乎要当场站起来反驳。

风暴终究在宣传部长的办公室里爆发。

江曼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再也无法维持她优雅得体的面具,几乎是怒气冲冲地闯了进去,将一份文件用力拍在张卫东的桌上。

“张部长!你到底在想什么?‘青春对话时代’是电视台今年最重要的脸面工程!你怎么能把它交给一群‘草根’?一个程序员,一个外卖员,一个农民?苏霓这是要把庄严的主流话语,变成不入流的市井闲谈!”她的声音因愤怒而尖锐,每一个字都像是淬了毒的冰锥。

张卫东甚至没有抬头,他只是平静地将一份舆情数据报告推到江曼面前,上面是关于苏霓街头采访视频的全网热度分析。

“江曼,时代变了。”他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得近乎冷酷,“群众爱看什么,什么就是主流。”

江曼看着那份数据上惊人的转发和点赞量,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

但她眼底的火焰,却燃烧得比任何时候都旺。

她绝不甘心,绝不容许自己经营多年的“主流”阵地,被一个黄毛丫头用这种“野路子”颠覆。

巡讲首站定在市第一中学,这是全市最好的高中,也是江曼的母校。

她动用了自己所有的私人关系,一个电话打给了学校的一位副校长,语气“关切”又充满暗示:“王校啊,这次活动听说主讲人背景挺复杂的,我们做教育的,可得为孩子们的价值观负责啊。万一请来的人说了些不该说的,影响了学校的声誉,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这番话的威力不言而喻。

学校方面立刻变得犹豫起来,开始以“场地安保需要重新评估”为由,试图拖延活动。

消息如同一缕青烟,无声无息地飘到了陆承安的耳中。

他的律师事务所与教育局有常年合作,一个不起眼的合作律师在对接工作时,无意中听到了校方的担忧和背后的风声。

陆承安没有让苏霓知道这一切。

他只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亲自草拟了一份文件。

第二天一早,一封题为《关于“青春对话时代”校园巡讲活动合法性与参与者权益保障的说明函》的特快专递,绕过了所有中间环节,直接送达到了市一中校长的私人信箱。

文件的落款处,是律所鲜红的公章,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本函已同步抄送市教育系统纪律监察部门。

这封信,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瞬间切断了江曼在暗中布下的所有丝线。

校长在看到“纪律监察部门”这几个字时,后背惊出了一层冷汗。

他立刻明白,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活动,而是一场他绝对掺和不起的博弈。

他当即拍板,活动照常进行,并且要以最高规格接待!

巡讲当天,能容纳三千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伸长脖子的学生。

直播信号同步接入了另外五所联播分校,后台数据显示,在线观看人数开场前就已突破五万。

聚光灯下,苏霓没有像传统主持人那样用华丽的辞藻或炫技的播音腔开场。

她只是安静地走到舞台中央,用最真诚的语气说:“今天,我们不讲大道理,只听真故事。”

她请出了第一位讲述者,那个曾经的失业宝妈,刘晓慧。

女孩穿着朴素的白衬衫,紧张得连握着话筒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她站在这个她从未想象过的舞台上,对着台下数千双明亮的眼睛,用颤抖的声音开始念自己写了无数遍的稿子。

她的故事没有波澜壮阔,只有柴米油盐的琐碎和被生活逼到墙角的绝望。

当说到“我以为我这辈子,就只能在小小的美甲店里,给别人修指甲了”时,她终于控制不住,哽咽失语,眼泪大颗大颗地砸在舞台上。

全场一片寂静,许多学生眼眶都红了。

就在这时,苏霓轻轻走上前,从她手中接过话筒,但没有让她下台,而是让她站在自己身边。

苏霓环视全场,目光扫过前排就坐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了整个礼堂:

“各位老师,你们每天站在讲台上,教给孩子们的是改变世界的知识。而我们今天站在这里,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让这些孩子们真正相信——你们教的那些知识,真的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话音落下的瞬间,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炸响!

掌声从第一排开始,迅速蔓延到最后一排,从礼堂中央席卷到每一个角落,仿佛要将屋顶掀翻。

直播间里,弹幕像瀑布一样刷屏,“泪目”“加油”“这才是我们想听的”……在线观看人数瞬间冲破十万大关!

江曼就站在台下最黑暗的一个角落里,她化着精致妆容的脸在忽明忽暗的光线下显得铁青一片。

她看着台上那个光芒万丈的苏霓,看着那个被掌声包围的、不起眼的刘晓慧,指甲深深地掐进了掌心。

散场时,汹涌的人潮中,她终于拦住了苏霓。

“你以为这样就算成功了?”江曼的眼神像淬了毒的刀子,“苏霓,别忘了,没有电视台这个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苏霓看着她,脸上没有胜利者的骄傲,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平静。

“你说得对,我没有平台。”她轻轻点头,随即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无比坚定,“所以我正在建一个。一个能让更多像刘晓慧这样的人,都能站上来的新平台。”

说完,她不再看江曼一眼,转身离去。

在她的身后,传来一阵阵兴奋的笑声和喊叫声——一群学生冲破了保安的阻拦,将刚刚走下台的刘晓慧团团围住,激动地索要签名。

那个曾经以为自己一辈子只能修指甲的女孩,此刻成了他们眼中最亮的星。

当晚,市政府值班室收到一份由市长秘书亲自转来的传真件。

上面是今天巡讲活动的新闻简报,而在页面的最下方,有一行龙飞凤舞的批示留言:“形式新颖,内容贴近青年,触动人心。建议总结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收到传真件的张卫东,手握着那张尚有余温的纸,久久未语。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座城市的文化风向,真的变了。

而在“声浪传媒”那间依旧狭小的办公室里,苏霓正和陆承安头对头,核对着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草案——《跨区域文化传播公司连锁运营草案》。

墙上的白板上,用加粗的黑笔写着三个关键词:内容自治、人才共生、规则重写。

窗外,万家灯火璀璨如星河。

没有人知道,这场刚刚成功的巡讲,仅仅是一个开始。

它所激起的涟漪,已经以一种远超电视信号的速度,无声地扩散出去,被这座城市里那些对新机遇、新模式最敏感的眼睛,悄然捕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