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99章 她给沉默安上了牙齿

赵小芸冲进指挥中心时,手里攥着一张画满箭头的草图,眼睛亮得像烧着了火。

“苏总!我们得把‘影子人事库’变成活的!”她一开口就是那种不容反驳的笃定,“不是让人看档案,而是让他们走进去——用地图定位事件,用时间轴串联真相,用人际网络扒出隐藏的因果链。”

苏霓正站在监控墙前,指尖轻轻划过那条刚刚突破五百零一万访问量的曲线。

她没回头,只淡淡问:“交互式时间轴?”

“对!”赵小芸把草图拍在操作台上,“用户输入一个地名,就能看到这个地方三十年来所有被删改、被中断、被掩盖的影像节点。点击任何一个点,自动弹出当时的新闻稿、内部会议纪要、甚至街头采访录音——如果有的话。”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我还想加个功能……叫‘沉默指数’。”

苏霓终于转过身来。

“纵轴是同期媒体内容删除率,横轴是年份。每当曲线陡升,系统自动对比当年出台的相关宣传管理条例原文。”赵小芸语速飞快,“这不是为了煽动情绪,是为了让普通人自己看懂:哪一年嘴最紧,哪一年问题最多。数字不会撒谎。”

空气静了一瞬。

然后,苏霓笑了。

不是那种应付场合的微笑,而是真正被打动后的锋利笑意,像刀锋出鞘。

“你这个想法,”她说,“会让很多人睡不着觉。”

但她立刻下令:“技术组全体待命,优先级最高。我要这个‘沉默指数’上线前三天,内部完成十轮压力测试。不能出任何漏洞——我们要做的是照妖镜,不是靶子。”

命令下达后,苏霓却没有离开。

她在老张上传的Yx001号磁带页面停留许久,指尖轻点播放键,再次听了一遍那个农民在麦堆前哽咽的声音:“账在哪?谁来给我们看看?”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他们不再只是保存记忆的人。

他们在为沉默铸造骨骼,现在,还要给它安上牙齿。

三天后,高书记悄然现身声浪传媒地下通道入口。

他穿着旧风衣,提着一只不起眼的公文包,像是怕被人认出来。

会面地点选在隔离会议室,无监控、无录音、信号屏蔽。

“中央某部委正在起草《历史媒体资料抢救工程方案》。”他开门见山,“你们的‘影子人事库’,成了参考模板。”

苏霓端坐不动,只轻轻搅动咖啡勺。

“好事。”她点头,“但您特意来谈,说明有‘但是’。”

高书记苦笑:“草案里设了‘内容安全预审机制’——所有进入国家档案体系的材料,必须经过三级审查。”

“筛选性留存。”苏霓冷笑,“换句话说,还是谁有权,谁决定什么是‘该留的’。”

房间里一时寂静。

良久,她抬起头,目光如刃:“我可以合作。声浪提供技术框架、采集标准、元数据规范,甚至培训团队。但我们有一个前提——数据库物理隔离。不联网,不归口,调阅权限仅限于第三方学术机构实名申请,且全程留痕。”

“钥匙?”高书记眯起眼。

“我们交方法,”苏霓一字一顿,“不能交钥匙。”

高书记盯着她看了很久,忽然叹道:“你知道吗?我年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结果呢?十年沉寂。你现在走的这条路,比我想过的还要狠。”

“我不是想当英雄。”苏霓站起身,走到窗边,“我只是不想再让一个老张,三十年后才敢寄出一盒磁带。”

凌晨两点十七分,警报突响。

许文澜第一时间锁定异常请求:Ip来自省委纪律审查专项组,凭证齐全,申请调取Yx001磁带的公证副本——正是那段农民问责直播的原始影像。

“合法。”她看向苏霓,“要不要放行?”

苏霓却靠在门框上,慢条斯理地卷起袖口:“延迟二十四小时。”

“什么?可他们是正式公函……”

“那就让他们等通知。”苏霓走进编辑间,打开专业剪辑台,“反正我们也常等他们的通知,不是吗?”

她开始录制视频。镜头前的她戴着白手套,语气平静得近乎冷酷:

“请注意:本影像属一级保护资料。播放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8-22摄氏度,湿度40%-55%。禁止使用非无尘手套触碰存储介质。每次读取前后需填写《使用日志》,并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签字确认……”

一条条规程,细致到令人发指。

“既然他们要拿走,”她对着镜头微笑,“就得按我们的规矩来。”

而在城郊某处停车场,“流动真相号”缓缓启动。

这辆改装过的卫星转播车,车身印着一行小字:“听见看不见的声音”。

它即将驶向下一座县城,车顶铁牌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一把出鞘的刀。

同一时刻,老张坐在空荡荡的培训室里,面前摊开着二十份学员作业。

画面粗糙,叙事生涩,但每一帧都带着泥土的气息和真实的颤抖。

他一根根翻看,嘴角微微扬起。

明天,这里将迎来第一批结业学员。

凌晨的雾气还未散尽,老张教室的铁门被推开时,发出一声钝响,像是某种仪式的钟声。

十七个年轻人鱼贯而入,肩上扛着摄像机,衣服沾着工地的灰、菜市场的泥、城中村小巷的雨水。

他们眼神疲惫却亮得惊人,像刚从一场漫长的暗夜突围而出。

桌上摆着二十卷崭新的空白磁带,银色外壳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

老张站在讲台前,没穿西装,只套了件洗得发白的旧工装,手里捏着一份名单。

他没念名字,也没说恭喜,只是沙哑地开口:“你们拍的东西,别存电脑,别传云端,就录在这上面。哪天信号全断了,还能用电池放给人看。”

空气一静。

有人低头看着那卷磁带,手指微微发抖。

有个女孩悄悄抹了眼角——她刚拍完父亲在建筑工地摔伤后,包工头撕毁协议的那一夜;另一个男生攥紧了拳头,他跟了三个月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昨天终于收到教育局“暂不纳入划片”的红头文件。

老张把第一卷磁带放进一个学生手里,动作轻得像交付骨灰盒。

“记住,”他说,“机器会坏,平台会关,但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播,真相就不会死。”

没有掌声,没有人说话。

他们默默接过磁带,仿佛接过了某种不可言说的誓约。

三小时后,十七台肩扛摄像机同时启动,镜头对准城乡接合部斑驳的围墙、锈蚀的铁门、贴满补习班广告的小卖部。

孩子们背着破旧书包穿过施工围挡去上学,校门口写着“外来人员子女须自备学籍担保函”。

一个母亲跪在区教育局窗口外,手里举着儿子的奖状,声音嘶哑:“他拿了全市作文一等奖……就不能算个人吗?”

画面颤抖,却坚定地记录着。

与此同时,陆承安坐在律师事务所顶层的办公室里,窗外是城市初升的霓虹。

他面前摊开一叠匿名邮件打印稿,来自全国各地:

“我们按照您手册里写的,在申报材料第13页添加了‘本项目由火星移民局联合支持’的虚假信息,审批科盖章通过了——这算不算默示认可?”

“社区微电影被搁置了三个月,我们故意在备案表上写错导演的出生年份(写成1880年),结果盖章下发了——是不是程序已经成立?”

他嘴角微扬,指尖轻敲桌面。

这些基层创作者,竟真的把他在《非注册制片人法律自救指南》里埋下的“程序倒逼法”玩出了花样。

不是被动等待审批,而是主动设局,迫使体制露出漏洞——一旦对方疏于审查,便可以用逻辑进行反制,主张事实生效。

他调出数据库,开始整理案例。

每一起案例都像一枚子弹,精准地击中行政惰性的软肋。

他准备将它们汇编成一本更系统的《民间制片战术指南》,不署名,只留下方法。

他知道,真正的力量不在法庭,而在无数人手中举起的镜头。

当天深夜,赵小芸在监控后台发现异常流量峰值。

“姐,”她拨通苏霓的电话,声音压得很低,“在过去48小时内,《方法论共享池》里的‘舆情发酵模型’被批量下载了372次,Ip地址遍布16个省份。奇怪的是……这些账号后续的行为完全不同。有的用它组织宠物殡葬维权,有的拿去进行健身房退费联名,甚至还有小区业主要用它对抗物业涨价。”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苏霓笑了。笑声很轻,却带着锋利的穿透力。

“说明他们真的懂了。”她说,“不是学习我们做什么,而是学习我们怎么思考。”

赵小芸愣住了。

“我们教的从来不是套路,”苏霓的声音低沉下来,“而是思维的扳机。现在,有人扣动了它。”

第二天清晨,声浪传媒内网悄然上线了一款新工具——【行动路径AI生成器】。

用户只需输入议题关键词,系统就会基于历史成功案例库,自动匹配传播节奏、风险节点、突破口选择和舆论锚点,生成一张动态图谱。

第一个试用者是一位乡村教师,议题是“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资源缺失”。

五分钟后,他的屏幕上跳出一份完整的方案,包括媒体投放顺序、政策引用依据、情感叙事结构建议,甚至还有地方政协提案模板。

他盯着看了十分钟,眼眶红了。

而此刻,在某栋老旧居民楼的阁间里,许文澜正凝视着一行代码。

屏幕左下角,一个未命名项目正在编译。

目录名为:无声铃_v0.1。

她敲下最后一行指令,回车。

黑色终端闪过一串绿色字符:

语义分析模块加载完成

历史压制案例匹配引擎启动

匿名上报通道加密层级:三级

她靠向椅背,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轻轻说了句:

“该装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