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从狼烟北平开始 > 第51章 夏蝉鸣险与戏箱藏讯(1938 年 7 月)

7 月的北平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大栅栏胡同的青石板被晒得发烫,踩上去能烫透草鞋底子。周明远蹲在同和车行后院的老槐树下,指尖反复摩挲着方景林刚塞来的纸条 —— 上面用米汤写着 “军火在妙峰山关帝庙,需三日内运抵城东南联络点”,字迹被汗水洇得发皱,边角还沾着伪警察制服的灰布纤维。

文三儿正给洋车轮胎浇水降温,铜制铃铛被晒得发烫,一碰就发出黏腻的 “嗡” 声。“昨儿日军又查粮了,” 他压低声音,往周明远手里塞了个凉透的窝头,“城南那家粮店被封了,掌柜的说是藏了‘通共’的粮,其实就是没给宪兵队塞够孝敬。” 窝头渣子落在槐树叶上,惊飞了几只躲凉的蝉,蝉鸣声突然中断的瞬间,周明远听见巷口传来伪警察的皮靴声 —— 是方景林说的 “催粮队”,每天这个点都会来胡同里敲诈商户。

他迅速将纸条塞进槐树干的裂缝,用泥土封好。刚直起身,两个穿灰布警服的人就晃了过来,领头的歪嘴汉奸是方景林的老同事刘三,腰间别着的警棍上还挂着串抢来的铜钥匙。“周老弟,又在这儿歇凉?” 刘三的目光扫过洋车,突然伸手去摸车座下的夹层,“听说最近有军火往城里运,上头让我们仔细查。”

周明远心里一紧,却故意露出憨笑:“刘警官说笑了,我就是个帮文三儿看车的,哪见过什么军火。” 说话间,他悄悄踩了下文三儿的脚 —— 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文三儿立刻哀嚎起来:“哎哟刘警官,这车座子是坏的,您可别碰,待会儿散了架我可赔不起!” 边说边往刘三手里塞了包劣质烟,烟盒里藏着两枚银元,“您抽烟,这点小意思,别跟我们这些苦哈哈计较。”

刘三掂量着烟盒的厚度,嘴角咧开笑:“算你们识相。” 转身要走时,突然瞥见槐树下的泥土痕迹,刚要弯腰查看,巷口突然传来程蝶衣的唱腔 —— 是《锁麟囊》里的 “春秋亭外风雨暴”,清亮的调子穿透蝉鸣,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是程老板!” 刘三顿时忘了查案,拔腿就往巷口跑,“听说他今儿在广和楼排戏,去晚了就看不着了!”

周明远松了口气,看着刘三的背影,想起方景林的话:“刘三贪财又好附庸风雅,程蝶衣的戏就是最好的幌子。” 他扒开槐树干的泥土,取出纸条重新藏进袖口,“文三儿,你帮我盯着车行,我去广和楼找程先生 —— 得借戏班的行头箱用用。”

广和楼的后台弥漫着滑石粉与汗味,程蝶衣正对着镜子调整素色长衫的领口,下巴上的胡子比五月时又长了些,遮住了戏台上常有的柔媚。段小楼坐在一旁调月琴,琴杆上的新红绸被汗水浸得发暗,“日军今早派人来,说后天要在军部办堂会,指定要听《贵妃醉酒》。” 他的手指顿了顿,琴弦发出刺耳的颤音,“我跟他们说你嗓子哑了,可他们说要是不去,就封了广和楼。”

程蝶衣没回头,只是用手指蘸了点胭脂,在镜面上画了道细痕:“嗓子哑了是真的,这些天练《抗金兵》,把嗓子喊劈了。” 他转身看向周明远,目光落在对方袖口的褶皱上,“你要借行头箱,是要藏东西吧?最底下那只箱子有夹层,是当年戏班藏账本用的,日军查过两次都没发现。”

周明远点头,刚要开口,后台门突然被推开。是白连旗,他的粗布衫沾着尘土,手里攥着个布包:“我从天津回来了,文物都安全运到根据地了。” 他打开布包,里面是几支钢笔和一叠信纸,“这是根据地要的药品清单,得尽快送出去,不少伤员等着用。”

“正好,” 周明远接过清单,塞进怀里,“我要去妙峰山取军火,你们帮我把清单藏进行头箱 —— 就说程先生要去城外戏班送行头,日军应该不会查得太严。” 程蝶衣闻言,从衣柜里取出件绣着暗纹的戏服:“把清单缝在戏服的衬里,用同色的线,就算翻也翻不出来。” 他的手指灵活地穿针引线,动作比绣戏服时更谨慎,每一针都藏着对战友的托付。

7 月 12 日清晨,周明远推着行头箱往城门走。箱轮在青石板上发出 “咕噜” 声,混着晨露滴落的声音。城门处的日军岗哨比往日更严,每个出城的人都要搜身,行头箱更是要打开检查。他深吸一口气,将程蝶衣给的 “戏班通行证” 递过去 —— 上面盖着日军军部的临时印章,是白连旗用假印模刻的,边缘还故意做得有些模糊。

日军小队长接过通行证,翻来覆去地看,突然用刺刀挑开行头箱的盖子。戏服的金线在晨光里闪着光,小队长伸手去摸最上面的虞姬戏服,周明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戏服不错,” 小队长的中文带着浓重的口音,“程先生什么时候去军部唱戏?”

“后天就去,” 周明远故意露出讨好的笑,“这些行头都是给程先生准备的,他特意交代要小心保管,不能损坏。” 说话间,他悄悄用脚踢了踢箱子底部,夹层里的清单被压得更紧。小队长又翻了几下,没发现异常,挥挥手放行:“快点走,别耽误了军部的堂会。”

出了城门,周明远加快脚步往妙峰山走。山路两旁的草木长得茂盛,蝉鸣声此起彼伏,掩盖了他的脚步声。快到关帝庙时,他看见几个穿粗布短褂的人在庙门口张望,是根据地的交通员。“周先生,你可来了!” 领头的老郑迎上来,手里拿着个油纸包,“军火都在庙后的地窖里,这是军火清单,你核对一下。”

周明远接过清单,与怀里的药品清单比对,确认无误后,将药品清单交给老郑:“尽快把药品送回根据地,城里的同志还等着用。” 他跟着老郑走进地窖,军火箱堆得像小山,步枪、手榴弹、子弹箱整齐地码放着,上面盖着干草,“这些军火怎么运进城?日军查得太严了。”

“我们有办法,” 老郑笑着说,“后山有条密道,能通到城东南的废弃砖窑,晚上就能运过去。你先回城,跟方先生接应,我们夜里在砖窑汇合。” 周明远点头,刚要离开,老郑突然塞给他一把手枪:“这是给你的,路上小心,听说日军最近在搜捕‘运军火的共党’,不少交通员都出事了。”

7 月 12 日傍晚,周明远回到城里。刚拐进大栅栏胡同,就看见文三儿在车行门口张望,脸上满是焦急。“周先生,你可回来了!” 文三儿拉着他往车行里走,“方先生刚才来,说刘三起疑心了,刚才还来车行搜了一圈,没找到东西才走的。”

周明远皱起眉头,从怀里掏出枪,藏进车行的木箱里:“今晚要去砖窑接应军火,你跟我一起去,用洋车把军火藏在车座下。” 文三儿点点头,眼里没有丝毫犹豫:“我跟你去,就算死,也不能让鬼子把军火抢了!”

夜色渐深,北平城的灯渐渐熄灭,只有日军岗楼的探照灯还在来回扫射。周明远和文三儿推着洋车往砖窑走,车座下藏着两把匕首和一把手枪。快到砖窑时,他们看见远处有灯光闪烁,是根据地的交通员。“军火都运来了,” 老郑压低声音,“快装车,日军的巡逻队还有半个时辰就到了。”

几人迅速将军火往洋车下搬,子弹箱的金属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刚装完车,远处传来日军的摩托车声。“快撤!” 周明远喊道,推着洋车往胡同里跑。文三儿跟在后面,洋车的铃铛被跑得叮当作响,却不敢停下来。日军的枪声在身后响起,子弹擦着洋车轮胎飞过,在地上留下一个个小坑。

跑回城里时,天已经蒙蒙亮。周明远将军火藏进同和车行的地窖,文三儿累得瘫在地上,大口喘着气。“总算安全了,” 文三儿抹了把脸上的汗,“这些军火,能打不少鬼子吧?” 周明远点点头,望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空,想起程蝶衣在广和楼后台缝清单的模样,想起方景林在伪警察堆里周旋的身影,突然觉得,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再难的日子也能熬过去 —— 抗战还在继续,但希望,从未熄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