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峰,地下深处。
此地已被赵小白以莫**力开辟出一间纵横近百丈的巨型洞府。洞府四壁并非寻常山石,而是镶嵌着温润如玉的暖阳石,散发出柔和而持久的光辉,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却又丝毫不显刺眼。地面则以青玉铺就,光可鉴人,隐隐有聚灵阵纹流转。
洞府中央,是一座完全由整块“万年寒玉”雕琢而成的蒲台,寒气内蕴,能有效防止修炼时心魔滋生,更能让修行者时刻保持灵台清明。蒲台四周,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布置了一座更为精密繁复的“小周天星辰聚灵阵”。阵法引动的并非普通天地灵气,而是接引冥冥中一丝微薄的星辰之力,混合着从青岚宗大型灵脉节点牵引而来的精纯液态灵气,在洞府内形成了一片几乎化为实质的灵雾,呼吸之间,尽是沁人心脾的灵机。
赵小白盘膝坐于寒玉蒲台之上,双目微阖,面容沉静。
自悟道崖听讲归来,已过去三日。这三日,他并未急于修炼,而是将青云真君所讲之道,于心中反复揣摩、印证,直至将所有感悟梳理清晰,化为自身道基的一部分。
此刻,他心神内敛,首先审视自身。
丹田气海之内,那枚九转金丹静静悬浮,缓缓自转。九道清晰无比的纹路如同天然道痕,散发着圆满无瑕、坚不可摧的道韵。金丹周围,液态的灵力已不再是气态时的缥缈,而是如同水银般沉重凝练,随着金丹的旋转而缓缓流淌,每一次流转,都带动周身经脉产生微不可查的共鸣与强化。
“结丹初期,灵力化液,金丹初成。而我之金丹,乃是九转,根基之雄厚,远超同侪。然正如青云真君所言,过刚易折,过固成梏。九转金丹虽强,但若不能明其‘性’,守其‘柔’,他日碎丹成婴之时,这无瑕金丹本身,便可能成为最大的阻碍。”
赵小白心念一动,不再以以往那种纯粹掌控、驱使的心态去面对金丹,而是尝试以神识轻柔地包裹、浸润,如同观察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去感悟其内在的律动,去理解那九道纹路所蕴含的“道理”与“特性”。
他的神识,在经历元婴讲道的洗礼后,变得更加凝练、灵动。此刻如丝如缕,缠绕在金丹之上,不带有丝毫强迫,只是静静地感知。
初时,金丹依旧如亘古不变的星辰,除了磅礴的能量与坚固的本质,并无其他。但赵小白不急不躁,谨守心神,将青云真君关于“神”与“气”合的理念融入其中。
一天,两天……十天过去。
他仿佛能“听”到金丹在缓慢旋转时,与周身灵力、与天地灵机产生的那一丝极其微妙的共鸣。那九道纹路,并非死物,它们似乎在呼吸,在以一种独特的频率,吞吐着灵雾中的精华。
“原来如此……”赵小白心中升起一丝明悟,“九转金丹,其‘坚’在于结构完美,能量高度凝聚。其‘柔’则在于这种与天地、与自身的共鸣能力。它并非一块顽石,而是一个活着的、不断与外界进行能量与信息交换的‘核心’。碎丹,并非毁灭这个核心,而是引导其进行一场极致的升华与蜕变,将其‘活’的特性,转移到即将诞生的‘元婴’之上!”
想通了这一点,他感觉心神与金丹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和微妙。以往是主人与工具,如今更像是共生与协作。丹田内的液态灵力运转愈发圆融自如,金丹的光芒也内敛了几分,少了几分咄咄逼人的锐利,多了几分深沉厚重的韵味。
这便是“稳固境界”,并非单纯积累灵力,而是对自身力量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控,是道基的进一步夯实。
感觉自身状态调整至巅峰,对结丹初期的境界已然彻底稳固,甚至隐隐触摸到了中期门槛后,赵小白终于将注意力转向了得自星辰殿雷系古修洞府的那枚神通玉简——《九霄雷法》。
他神识沉入玉简之中。
刹那间,仿佛置身于一片无边无际的雷暴海洋!上方是厚重如墨的劫云,亿万道紫色、金色、白色的雷霆如龙蛇乱舞,撕裂长空,震耳欲聋的雷鸣声直贯神魂!一股浩瀚、刚猛、毁灭一切又孕育新生的天地之威,扑面而来!
即便以赵小白如今结丹期的神识强度,面对这玉简中烙印的雷霆真意,也感到一阵心悸。
《九霄雷法》,并非寻常引雷、驭雷之术。其开篇明义:雷者,天地之枢机,阴阳之激荡,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修雷法者,非是借用天地之雷,而是于己身孕育雷霆真种,演化九霄神雷,执掌刑罚,代天行权!
“好大的气魄!”赵小白心中震撼。这雷法竟是要在体内凝练“雷霆真种”,自此自身便是雷源,无需依赖外界雷霆,举手投足,皆可引动九霄神雷之威。其威力,远非寻常雷系法术可比。
雷法共分九重,对应九种神雷:
第一重,「紫霄神雷」,至阳至刚,破邪诛魔。
第二重,「玉枢神雷」,灵动迅捷,如臂指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