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岚宗主峰,青云峰之巅。
平日里云雾缭绕、罕有人至的悟道崖,今日却已是人声鼎沸。崖顶平台以白玉铺就,光滑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平台中央,一座古朴的青色石台静静矗立,那便是太上长老讲道之所——问道台。
朝阳初升,万道金芒刺破云海,将整个悟道崖渲染得如同仙境。
赵小白一袭青袍,衣袂在晨风中轻轻拂动,他沿着青石台阶缓步而上,目光扫过前方。平台上,蒲团星罗棋布,越靠近问道台的位置,蒲团数量越少,彼此间隔也越大。此刻,已有近百名修士落座,无一例外,尽皆气息渊深,灵压隐而不发——这些都是青岚宗的中流砥柱,结丹期的长老。
他的到来,吸引了不少目光。
“赵师弟,这边。”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赵小白循声望去,只见孙思年师兄正含笑招手,他身旁恰好空着一个蒲团,位置虽非最前,却也属于中上之列。
赵小白快步走去,拱手一礼:“孙师兄。”
“快坐。”孙思年笑容和煦,压低声音道,“听闻师弟前段时日又在边境立下威名,‘丹阳真君’一剑慑群雄,如今可是声名远播啊。”
“师兄谬赞,不过是分内之事。”赵小白谦逊一句,在蒲团上坐下,感受着身下传来的淡淡清凉静心之意,这蒲团显然也非凡品。
他目光微转,看到了不少熟人。剑峰的萧辰坐在更前方,腰背挺直如剑,气息比当年七脉会武时更加凌厉精纯,显然已至结丹中期。更远处,樊妙晴也若有所觉般回首,与他视线交汇,唇角微弯,露出一抹清浅笑意,旋即又转回头去,耳根却微微泛红。赵小白心中亦是一暖。
此外,各峰峰主,如烁金峰主、御兽峰主等,也已在前排落座,气息浩大,皆是结丹后期乃至巅峰的修为。
随着时间推移,到达的结丹修士越来越多,粗略看去,竟不下两百之数,这几乎是青岚宗明面上所有的结丹力量。众人皆肃容静坐,无人交谈,一股无形的庄重与期待弥漫在空气之中。
辰时正刻,朝阳恰好跃出云海,天地间紫气大盛。
就在这时,悟道崖上空,毫无征兆地,一道身影悄然浮现。
来人是一位青袍老者,发须皆白,面容清癯,眼神温润平和,仿佛蕴藏着无尽星空。他周身没有丝毫灵力波动,就那样凭空而立,却仿佛与整个天地融为一体,他所在之处,便是道的中心。
无需通传,无需礼拜。
在他出现的那一刻,所有结丹修士,包括各位峰主,皆不由自主地站起身,躬身行礼,齐声道:
“恭迎太上长老!”
声浪不高,却带着发自内心的崇敬。
这位便是青岚宗的定海神针,元婴后期大修士——青云真君。
青云真君目光扫过下方,微微颔首,一步踏出,便已端坐于问道台之上。
“坐。”一个平和的声音在每个人心头响起,不带丝毫烟火气。
众人依言落座,鸦雀无声。
青云真君并未立刻开讲,他目光掠过下方一张张或年轻或沧桑的面孔,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直抵神魂深处:
“道,可道,非常道。”
仅仅六字,却如洪钟大吕,在赵小白心神中炸响。他感觉体内九转金丹自发地加速旋转,周身灵气与之共鸣。
“今日不讲具体神通术法,只论‘元婴’二字。”青云真君继续道,“结丹之境,乃凝气化液,聚液成丹,是将一身灵力修为,凝聚为一颗不朽金丹,是为‘精’之极。”
“然金丹有成,终有尽时。欲求长生,窥大道,需破丹成婴。此婴,非血肉之婴,乃‘神’与‘气’合,‘精’与‘魂’融,一点先天真性凝聚而成,是谓‘元婴’。”
“故,结丹修‘精’,元婴炼‘神’。”
随着他的讲述,问道台周围隐隐有道韵流转,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异象虽未真实显现,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玄之又玄的道境。
“何为神?”青云真君伸出一指,轻轻点向虚空。
刹那间,赵小白只觉得周遭景象大变!他不再是坐在悟道崖上,而是置身于一片无垠的星空之下,脚下是滚滚云海,头顶是璀璨星河。不仅仅是视觉,连神识感知也完全被带入这片幻境之中,无比真实。
“此乃老夫神识所化一念星空。”青云真君的声音在这片星空下回荡,“神识之力,初时如烛火,可观周身;继而如溪流,可探四方;再强如江河,神识一扫,百里千里尽在掌握。然,此皆‘凡识’。”
“唯有将‘凡识’淬炼,去芜存菁,融入对天地法则的感悟,融入自身之道念,使之产生质变,方能孕育出‘神’之精华——识海元婴!”
话音落下,星空之中,那漫天星辰仿佛活了过来,星光流转,勾勒出繁复无比的轨迹,那是法则的显化,是大道的痕迹。
赵小白屏息凝神,全力感悟。他感到自己的神识在这片星空下变得异常活跃,以往许多关于神识运用的晦涩之处,此刻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隐隐触摸到,神识并非仅仅是探查、驱使法宝的工具,它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够引动、甚至改变外界天地灵气的桥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