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岚宗山门在身后化作天际一抹淡青的剪影,赵小白驾驭着新得的青色飞舟,朝着东北方向疾驰而去。
此次远游,名为寻找结丹机缘,实则也是为了涤荡心境。道魔大战的惨烈、柳如烟香消玉殒的悲怆,虽未动摇其道心,却如一层无形尘埃,蒙于灵台之上。他需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见识不同的风景,遭遇不同的人事,方能将这尘埃拂去,使道心愈发澄澈通透。
飞舟穿云破雾,下方山河变迁,城镇村落如棋盘落子。越往东北,灵气分布越发驳杂不均,人烟却逐渐稠密起来。如此飞行月余,即便以赵小白筑基后期、接近巅峰的修为,也感到一丝疲乏。这一日,正当他准备寻一处山头调息时,前方地平线上,蓦然出现一片无比辽阔、宛若巨兽匍匐般的轮廓。
随着飞舟逼近,那轮廓愈发清晰。那并非自然形成的山脉,而是一座巍峨雄城!城墙高耸入云,通体呈现一种暗沉的玄黑之色,不知是以何种巨石垒砌而成,表面铭刻着无数繁复的符文,在日光下流淌着淡淡的灵光,隐隐构成一个笼罩全城的巨型阵法光罩。城墙向两侧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其规模之巨,远超赵小白以往见过的任何一座修真大城,即便是青岚宗山门下的坊市,与之相比也如乡野村镇般不值一提。
城门楼更是气象万千,高达百丈,匾额之上,以遒劲霸道的笔法,铭刻着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万宝城!
字迹之上,隐有宝光流转,望之令人目眩神迷。
城墙上空,各色流光穿梭不息,剑光、飞舟、葫芦、芭蕉叶……形态各异的飞行法器载着修士,如过江之鲫,在城门处特定的区域落下,井然有序。更有一些气息强悍之辈,直接驾驭遁光,投入城中,那护城大阵的光罩对其竟无丝毫阻碍,显然持有更高级别的通行凭证。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气息,是无数种灵药、矿物、符箓、法器,乃至修士自身灵力混杂在一起的,独属于繁华之地的“烟火气”。灵气虽驳杂,却浓郁得惊人,仿佛整座城池都建立在一座巨大的灵脉之上。
“不愧是东域散修第一城,果然名不虚传。”赵小白心中暗赞,收敛了自身气息,将修为维持在筑基中期的寻常水准,操控飞舟,随着人流,落向了那最为宏伟的主城门。
离得近了,更能感受到这座雄城的压迫感。城门洞开,足以容纳数十驾马车并行,两侧站立着两排身披制式玄甲、气息精悍的守卫。这些守卫竟皆有筑基期修为,为首的小队长更是筑基后期,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每一位入城者,维持着秩序。
城门处人流如织,摩肩接踵。有衣着华贵、前呼后拥的世家子弟;有身负剑匣、神色冷峻的独行剑客;有身着暴露纱裙、眼波流转的妩媚女修;也有浑身笼罩在黑袍中、散发着阴冷气息的神秘人;更有许多奇形怪状之辈,或是身高丈余的巨汉,或是侏儒,或是身负龟甲,或是耳生鳞片,显然身具异族血脉。各种口音、各种打扮的修士汇聚于此,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的浮世绘。
“入城费,十块下品灵石!暂居凭证,需登记来历,最长滞留三个月!”守卫小队长声音洪亮,不带丝毫感情地重复着规矩。
排队的人群缓缓向前移动。轮到赵小白时,他依言缴纳了灵石。那守卫拿起一枚玉质令牌,问道:“姓名,来历。”
“赵白,一介散修。”赵小白早已想好说辞,平静回答。在外行走,用个化名,减去一字,更为稳妥。
守卫看了他一眼,似乎在判断话语真伪,但并未深究。每日来此的散修如恒河沙数,只要不是上了通缉榜的凶徒,来历并不要紧。他在令牌上打入几道法诀,记录下基本信息后,将令牌递给赵小白:“此乃暂居令,凭此可在城内活动,时效三个月。到期需至城卫司续期。城内禁止私斗,违者严惩不贷!”最后一句,带着森然警告之意。
赵小白接过令牌,入手微凉,点了点头,迈步走进了那深邃的城门洞。
一步踏入,仿佛跨入了另一个世界。
喧嚣声、叫卖声、议论声、法器轰鸣声……种种声音混合成一股巨大的声浪,扑面而来。眼前豁然开朗,一条足以让百骑并行的宽阔青石主道笔直延伸向城市深处,两旁楼阁林立,鳞次栉比。这些建筑风格迥异,有的雕梁画栋,极尽奢华;有的古朴大气,透着岁月沉淀;有的则奇形怪状,如塔如锥,散发着强烈的能量波动。
街道上人流比城外更加密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空中虽禁止低空飞行,但在数十丈的高处,有规划好的飞行航道,一道道流光按照特定路线飞驰,秩序井然。
街道两旁,店铺招牌琳琅满目。“百炼阁”、“千符楼”、“万草堂”、“奇珍异宝轩”……光是看名字,就知其经营种类之繁多。更有许多修士干脆就在街边寻一处空地,铺开一张兽皮或布帛,摆上要出售的物品,就地叫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