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炼制出第一炉聚气丹,如同在赵小白干涸的道心上注入了一股清泉,那份喜悦与激励,远非言语所能形容。那三颗品相不佳的下品聚气丹,被他珍而重之地收藏在玉瓶中,不仅是他炼丹之路的里程碑,更是支撑他面对接下来更多枯燥与失败的精神支柱。
他没有丝毫懈怠,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严谨的态度,投入到了新一轮的练习中。王铁柱依旧会时不时地从丹鼎峰的废料堆里,为他带来一些品相低劣、种类杂乱的药材,虽然数量不多,且时有时无,但总算勉强维持着他断断续续的练习。熊霸那边也传来过两次消息,又帮他弄到了一些价格极低的处理辅药。
药材依旧紧缺,每一次开炉都显得弥足珍贵。赵小白不再像最初那样,将希望寄托于某一次侥幸的成功,而是将每一次炼制,无论成败,都视为积累经验、磨练技艺的过程。
他反复咀嚼、消化着第一次成功时药老那精确到毫秒的指导,以及自己在那极限状态下捕捉到的微妙感觉。他开始尝试在药老的宏观指引下,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微调。
“药老,弟子觉得,在投入茯苓粉时,若能将神识分成两股,一股维持火力稳定,一股专注于观察药粉与汁液融合时产生的灵气涡旋,似乎能更早预判融合是否顺畅。”
“嗯?你竟能察觉到灵气涡旋?”药老的声音带着一丝讶异,“继续说。”
“若涡旋转动急促且紊乱,便是火力稍猛或药性冲突的前兆,此时或可稍稍将火力回收半分,而非等到药液颜色变化再调整……”
“有点意思。虽是取巧,却也算机变。可试,但需谨慎,神识分割过早,恐难兼顾后续。”
这样的讨论,渐渐在师徒之间变得频繁。赵小白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他开始主动思考,提出设想,甚至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小心翼翼的验证。虽然因此又导致了数次失败,但他毫不在意,反而将从失败中获得的新知,如饥似渴地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
他对自身灵力的掌控也越发精微。同样是炼气二层的灵力总量,他却能通过不同的运转方式,使火焰呈现出“文火”、“武火”、“粘火”、“离火”等更为细腻的变化。神识的锻炼更是从未停止,他如今已能勉强在炼制的同时,分心三用,监控炉温、药液状态和自身灵力循环,虽然依旧吃力,却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失败,总结,调整,再尝试。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枯燥而艰辛。小屋地面上的药渣换了又换,焦糊味散了又聚。赵小白的脸上少了最初的惶急与挫败,多了几分沉静与专注。他的动作渐渐褪去了生涩和僵硬,变得流畅而富有某种独特的韵律。
这一夜,月朗星稀。赵小白面前摆放着的是王铁柱今日刚送来的一批药材,品相比之前稍好一些,尤其是那几株聚灵草,虽然依旧算不上佳品,但至少生机还算旺盛。他小心地用戒指滋养了片刻,使其状态达到最佳。
状态调整到巅峰后,他点燃了炉火。
预热,投药,控火,融合……一切步骤如同经过了千百次的演练,流畅得近乎自然。药老的指点依旧精准,但次数明显减少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沉默地观察,偶尔在最关键处提点一句。
赵小白心无旁骛,整个人进入了一种玄妙的状态。他的手指如同穿花蝴蝶,稳定地调控着火焰的大小与温度;他的神识如同最精密的罗网,笼罩着丹炉内的方寸之地,感知着药力每一分最细微的变迁。各种药材的属性、它们在不同火候下的反应、彼此间相生相克的道理,仿佛已化为了他的一种本能。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笨拙的操控者,而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引导着这些拥有不同“性情”的灵草精华,在高温的熔炉中,完成一场奇妙的相遇与融合,最终蜕变成更高级的存在。
很快,流程进行到了最后的凝丹阶段。
“收敛心神,抱元守一,灵识内蕴,感应丹母。”药老的声音低沉而肃穆。
赵小白依言而行,将全部的精神意志集中于那团翻滚不休、光华内蕴的药液核心。他能清晰地“看”到,在药力的不断挤压和灵力的浸润下,药液中心,一点极其微小的、却散发着纯粹光芒的“丹母”正在缓缓成型。
就是现在!
他意念一动,体内所剩不多的灵力如同涓涓细流,温和而坚定地涌入丹炉,不是冲击,而是包裹,是孕育。与此同时,他对火焰的控制也达到了一个精妙的峰值,火力从四面八方均匀地向内收束,形成一个完美的压力场。
瓦罐内,那团药液旋转的速度骤然加快,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内收缩、凝聚!
嗡——
熟悉的、代表着成丹的轻微嗡鸣声响起。
但这一次,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在那嗡鸣声之后,即将彻底凝固的丹药表面,似乎有一道极其玄奥的波动一闪而过!
赵小白福至心灵,几乎是在那波动出现的瞬间,将最后一丝灵力,以一种连他自己都无法完全理解的、蕴含着他连日来所有感悟与精神的独特频率,轻柔地印刻了上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