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膳时通古今 > 第164章 梦溪笔谈与能量新解

膳时通古今 第164章 梦溪笔谈与能量新解

作者:星辰玄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8:00:46

白居易带来的悲悯与感怀,如同细雨浸润,让时味居的秩序场域多了一份深沉的人文厚度。那块暗红碎片在这股温和而持久的力量安抚下,愈发显得安静,甚至偶尔会流露出一丝类似“困惑”的微弱波动,不再是最初纯粹的暴戾。

姜小勺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这只是表象,混沌的核心并未改变。他继续利用【主动意念场域】,结合新获得的【悲悯】之意,尝试更细致地梳理碎片内部混乱的能量结构,如同一位耐心的医者,试图理清一团乱麻。

几日后的一个下午,阳光透过窗棂,在后院投下斑驳的光影。姜小勺正在尝试将【贾思勰手书残卷】的【生机】意念与【白居易手书《琵琶行》】的【悲悯】意念结合,看能否对碎片产生更柔和的“润化”效果。苏轼则在旁边翻阅着一本姜小勺找来的简体字版宋词选集,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后世竟有如此多佳作”的感慨。

就在这时,铁锅再次传来时空波动。这次的波动,带着一种严谨、博识、充满探究精神的理性气息,仿佛一位皓首穷经、致力于记录与辨析万事万物的学者。

光涡中,一位身着北宋士人常服,面容清雅,目光睿智而专注,腰间挂着算袋和各类小工具(如小罗盘、放大镜等)的中年人,手持一卷书稿,迈步而出。他一出现,目光便被后院那些现代化的物件所吸引——尤其是那亮着的电灯和偶尔发出轻微嗡鸣的冰箱。

“咦?此灯无油无烛,竟能大放光明?此箱体冰凉,内有寒意透出,是何原理?”他顾不上询问身处何地,职业病发作,快步走到电灯开关下,仰头观察,又伸手感受冰箱外壳的温度,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时空连接稳定…欢迎莅临:科学家沈括…(当前状态:考察记录\/格物致知)…】

沈括!《梦溪笔谈》的作者,北宋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姜小勺和苏轼同时起身。苏轼与沈括算是同时代的人(沈括年长些),虽未深交,但也闻名已久,上前拱手笑道:“存中兄!不想竟在此处相逢!”

沈括这才回过神,看到苏轼,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子瞻?你怎在此?此地……此地甚是奇特!”他这才注意到姜小勺和周围完全陌生的环境。

姜小勺上前行礼,又是一番必要的解释。沈括听得双目放光,非但没有恐惧,反而露出了极度兴奋和好奇的神色:“时空穿梭?竟有此事!妙哉!奇哉!此乃格物之极致也!”他立刻抛出了一连串关于时空原理、能量守恒(他用的是“气”与“理”的概念)的问题,问得姜小勺头皮发麻,只能含糊地以“冥冥之中自有规则”搪塞过去。

沈括也不深究,他的注意力很快被姜小勺正在进行的“能量梳理”工作吸引了。他敏锐地感知到了后院那股不同于寻常“气”的意念能量流动,以及墙角那块被禁锢、散发着不祥波动的暗红碎片。

“此物……”沈括走近几步,保持着安全距离,仔细观察着碎片和周围缭绕的香阵、流转的秩序意念,“其‘气’驳杂混乱,暴戾恣睢,似非此世之物?小友以清正之气束缚安抚,可是在行‘导气归元’之法?”他用的是当时对能量调理的术语。

姜小勺心中一动,沈括对自然现象和“术数”颇有研究,或许能提供不同的视角?他斟酌着词句,将碎片描述为一种“至邪至浊之气”的聚合体,难以净化。

沈括捋着短须,沉吟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他引用文天祥的诗句(虽稍晚于他,但道理相通),然后道,“既然邪气可聚,正气亦可凝。小友以此间诸多先贤遗物之‘正气’布阵,思路甚佳。然则,气虽不同,其理或通。譬如水能灭火,亦能载舟;金能克木,亦能生水。此邪气虽暴戾,若寻得其‘性’,或可以相生相克之理导之,而非一味压制。”

“相生相克?”姜小勺若有所思。他之前更多的是用秩序意念去压制、净化混乱,从未想过“引导”甚至“利用”。

“然也。”沈括点头,指着那块碎片,“观其色暗红,其性躁动,似与‘火’之暴烈、‘血’之腥煞相近。按五行之理,水克火,土晦火,金……亦可导火(引导其能量)?或许可尝试引入与之相克或相泄的‘正气’,如水性之温润、土性之厚重、金性之肃杀(需谨慎),看其反应,或能找到更有效的化解之法。”

他还提出,或许可以尝试测量这“邪气”波动的规律。“老夫观此物能量流转,虽混乱,似亦有强弱起伏。若能知其节律,或可寻隙而入,事半功倍。”他甚至想拿出随身携带的简易罗盘和观测工具(当然对能量测量基本无效),被姜小勺赶紧拦住。

虽然沈括的理论基于古代的五行观,与现代能量学相差甚远,但他这种从“性质”和“规律”入手分析的思路,却给了姜小勺极大的启发!他一直将混沌能量视为整体来对抗,却忽略了其内部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别和“特性”。

“多谢沈先生指点!”姜小勺真心实意地道谢。

沈括摆摆手,兴致勃勃地又开始研究起厨房里的各种设备,对燃气灶的火焰控制、自来水系统、甚至不锈钢锅具的材质都问个不停,还拿出纸笔认真记录,说是要补充到他的《梦溪笔谈》里去,看得姜小勺和苏轼哭笑不得。

姜小勺特意做了一道工序复杂的【玲珑牡丹鲊】(一种工艺繁复的宋代花色冷盘)和一道需要精准控制火候的【蟹酿橙】招待沈括。沈括对美食的品鉴更侧重于其制作工艺和食材搭配的“理”,一边吃一边分析火候对蛋白质的影响(用他那个时代的话语),调味中君臣佐使的配合,让这顿饭吃出了学术研讨会的味道。

临走时,沈括心满意足,对姜小勺道:“小友此处,真乃格物致知之宝地!见识诸多闻所未闻之事器,获益良多!”他从袖中取出一卷自己绘制的《圩田五说》与《浑仪议》图稿副本,赠予姜小勺,“此乃老夫于水利、天文方面的一些浅见,虽不及此间神异,或于小友理解天地运行之‘理’略有裨益。”

【…获得蕴含【格物】与【博识】意念的物品:【沈括水利天文图稿】…】

【…效果:微弱提升对自然规律与能量运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置于室内可微弱增强“理性”、“探究”之氛围…】

又一份珍贵的礼物!而且是极具科学探索精神的【格物】与【博识】!

送走沈括,姜小勺立刻将图稿与其他古物放置一起。当那充满理性探究精神的意念融入秩序场域时,场域仿佛变得更加“清明”和“有序”,对能量结构的感知也似乎更加敏锐。

他回想起沈括关于“五行相克”和“能量节律”的提议,心中有了新的想法。他不再急于用整体的秩序意念去冲刷碎片,而是开始尝试分辨碎片能量中那些细微的“特性”——哪些部分更偏向“火”的暴烈?哪些更接近“血”的污浊?哪些又带着“暗”的死寂?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仲景金针】的【祛病】(偏向水性温和净化)、【贾思勰手书】的【生机】(土性厚重滋养)、以及【青莲剑意】(金性锋锐引导)等不同特性的意念,如同使用不同的工具,针对性地去接触、试探碎片内部那些不同性质的混乱能量。

这个过程极其精微和危险,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但效果也是显着的!一些原本顽固的混乱节点,在找到相克或相泄的意念后,竟然真的开始松动、瓦解!净化效率明显提升!

【…基于新领悟的能量特性分析与针对性净化…混沌标记净化度提升至59%…】

【…对混沌能量结构理解加深…】

姜小勺心中振奋!沈括的一席话,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科学的思维方式,哪怕是以古代的形式呈现,当其与超凡力量结合时,竟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潜力!

他看了一眼身边越来越多的、蕴含着不同时代、不同领域智慧结晶的古物,心中充满了希望。或许,解决碎片乃至铁锅标记问题的钥匙,就隐藏在这些跨越时空的连接与智慧的融合之中。

前路依旧艰难,但他手中的工具和思路,正变得越来越丰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