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月的航行,在“蓝剑号”先进的推进系统和舒适的模拟重力环境下转瞬即逝。那颗在望远镜中观看了无数次的橘红色星球,此刻已然占据了前方的全部视野,其表面的复杂地貌、巨大的火山以及蜿蜒的峡谷清晰可见,散发着古老而苍凉的气息。
“减速程序启动,准备进入环火轨道。”舰长冷静地下达指令。
反推引擎精准点火,喷射出蓝色的离子流,抵消着飞船的高速。“蓝剑号”如同被无形的手轻轻拉住,速度逐渐降低,最终被火星的引力场所捕获,平稳地进入了一条预定的环绕轨道。
“轨道确认稳定。” “开始执行‘火眼’卫星布设程序。”
舰腹的发射舱门打开,机械臂将第一颗多功能探测卫星推出船舱。卫星自身的小型推进器点火,调整姿态,飞向预设的轨道位置。 “火眼一号分离成功,定位中…轨道参数正常,太阳能板展开正常,开始传输数据…” 紧接着,第二颗、第三颗…一共六颗卫星被依次布设到不同高度和倾角的轨道上,它们将构成一个初步的环火监测网络,对火星表面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扫描和测绘,并为后续任务提供不间断的通讯中继。
“测试卫星通讯链路…所有卫星信号清晰稳定!‘火眼’网络初步建成!”
成功的消息让舰桥内响起一阵轻微的欢呼。
“下一步,释放‘萤火虫’探索无人机群!” 指令下达,“蓝剑号”侧面的多个发射管开启,一架架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无人机如同被惊扰的蜂群,迅速飞离母舰,利用自身的小型推进器,如同敏捷的雨燕般,朝着火星表面不同的感兴趣区域俯冲下去。它们将进行低空精细扫描、大气成分分析、以及地表初步采样。
等待是紧张的。所有船员都盯着控制台,期待着无人机传回的第一手数据。
数十分钟后,一个激动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报告!‘萤火虫-7号’传回紧急数据!在塔尔西斯高原边缘,北纬18.4度,西经226度处的一个大型环形山内,发现异常高浓度资源信号!” 控制台主屏幕上立刻呈现出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一个直径约五十公里的环形山,其底部地势相对平坦,岩壁高耸,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光谱分析数据显示,该区域地表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冰沉积,而且伴有高品位的铁矿、硅酸盐以及多种稀有元素信号!
“完美!简直是天然的前哨站选址!”地质学家兴奋地喊道,“环形山岩壁能提供良好的辐射和陨石防护,水冰可以解决生命支持和制造燃料的问题,矿产可以直接利用!”
舰长当机立断:“改变原定计划!目标,塔尔西斯环形山!准备下降!”
“蓝剑号”再次调整姿态,脱离环火轨道,向着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缓缓下降。反重力引擎主要对抗火星引力,离子引擎进行精细的姿态调整和减速。飞船稳健地穿过稀薄的火星大气,舱外因摩擦而泛起淡淡的辉光。
最终,在漫天红褐色的尘雾中,“蓝剑号”那庞大的舰体平稳地降落在了环形山底部平坦的岩床上。着陆支架深深陷入红色的砂砾之中。
“着陆成功!火星,我们到了!”
舱内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欢呼和掌声!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短暂的庆祝后,最重要的时刻来临。舰长亲自带队,选拔了包括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工程师在内的五名队员,开始进行人类对火星的首次踏足。
气闸舱的内门缓缓关闭,外门打开。舷梯放下。 舰长第一个走出舱门,他的靴子——印有蓝剑公司徽章的航天靴,沉重而清晰地踩在了火星红色的砂砾之上,留下了一个完整的脚印。
“报告基地,这里是‘蓝剑号’舰长…我们,已成功踏上火星表面。”他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传回数千万公里外的地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紧接着,其他队员也依次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小心翼翼地移动着,感受着只有地球三分之一的重力,环顾着四周锈红色的、无比荒凉却又壮丽非凡的景象。
探索迅速展开:(地质组) “舰长!确认环形山壁为玄武岩结构,非常坚固!山脚下发现大量棱角尖锐的碎石,疑似近期地质活动或陨石撞击溅射物,值得采集分析!”
(探测组): “报告!便携式钻探仪在脚下三米处取得样本,确认存在大量纯净水冰! 纯度极高!储量初步判断非常可观!”
(生物组-激动): “难以置信!高灵敏度光谱仪在钻探孔洞附近的气体中,检测到极其微量的、可能由非生物过程或…远古生物代谢产生的特殊有机分子信号! 需要立刻取样带回实验室深度分析!”
(工程组): “周边地形扫描完毕,地势平坦,非常适合作为前进基地选址。建议在此建立半永久性的穹顶基地,利用山体和水冰资源。”
初步探索的收获远超预期!不仅有丰富的资源,甚至可能触摸到了生命存在的蛛丝马迹!
舰长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将现场情况、初步数据和队员们的发现,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通过“火眼”卫星网络传回蓝剑探索公司位于蓝星的指挥基地。
在报告的最后,他附上了专业的开采与建设建议:
“致蓝剑基地: 1. 资源评估:塔尔西斯X环形山资源禀赋极佳,尤以水冰和铁矿为最,具备极高开发价值。 2. 基地选址:强烈建议将此环形山作为我公司在火星的首个永久性综合基地选址。岩壁提供天然防护,水冰可解决供水和燃料(电解氢氧)问题。 3. 优先行动:建议立即规划后续任务,运送模块化居住舱、大型水冰提取与净化设备、小型熔炼炉以及更先进的实验室模块前来。 4. 开采方式:初期以机器人开采和水冰提取为主,人员逐步入驻。此地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火星开发的核心枢纽之一。 ——‘蓝剑号’舰长及全体科考队员 于火星现场”
信息发出,所有人都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登陆,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民间力量的第一个脚印,已深深烙印在火星之上。
喜欢蓝星:星星的快递到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蓝星:星星的快递到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