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晨光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轻轻地透过阁楼的天窗,蹦蹦跳跳地落在了林栀的眼睑上。林栀缓缓地睁开眼睛,一时间还有些迷迷糊糊的,花了好一会儿才辨认出斜屋顶那独特的轮廓,还有窗外传来的那一阵陌生又清脆的鸟鸣声。枕边手机屏幕亮起,显示着六点三十分,还有一条未读消息跳了出来:
"早餐在厨房。我去学院报到。——辰言"
林栀伸了个懒腰,像一只慵懒的小猫,然后慢悠悠地从床上爬了起来。她穿着宽松的睡衣,趿拉着拖鞋,走进了厨房。厨房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那是司康饼刚刚烤好的味道,混合着红茶的醇厚芬芳。餐桌已经布置好了,温热的司康饼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旁边还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红茶的热气袅袅上升,就像一群轻盈的舞者在空中翩翩起舞。在餐桌旁边,放着一幅手绘的地图,地图上用彩色箭头清晰地标注出从公寓到她就读学院的路线,就像一条指引方向的神秘小径。地图的边缘,还画着一个小小的望远镜,旁边写着一行俏皮的字:“今晚如果晴天,带你看剑河星空。”
林栀捧着那杯红茶,轻轻地走到窗边。晨雾中的剑桥,就像一个刚刚从漫长睡梦中苏醒的中世纪小镇,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又神秘。古老的石板路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回荡着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就像一首欢快的晨曲。远处,国王学院的尖顶高高地耸立着,刺破了那一层薄薄的雾气,宛如一支指向天空的铅笔,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按照地图的指示,林栀很快就找到了文学院。文学院是一座古老的石砌建筑,建筑的外墙上爬满了常春藤,那些常春藤的叶子绿油油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门厅里陈列着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照片,照片里的人们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智慧和自信。林栀站在这些照片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她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文学巨匠们的灵魂在这个空间里游荡。
在报到处的长队里,林栀听见周围各种口音的英语,有浓重的美国口音,有带着法国腔调的英语,还有那种带着浓厚地方特色的英式口音。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了不同文化和思想碰撞的世界。这种感觉既让她兴奋,又让她有些紧张。
“林栀?”登记处的女士微笑着核对她的护照,她的眼神里透着温和与友善。“你的导师是威廉教授。他的办公室在二楼,现在正在等你。”女士的声音轻柔而清晰,就像一阵春风拂过林栀的心田。
林栀点了点头,然后顺着楼梯来到了二楼。威廉教授的办公室门半掩着,里面传来一阵翻动书页的声音。林栀轻轻地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走了进去。办公室里堆满了书,那些书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从地板一直垒到天花板,几乎占据了整个空间。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从书堆后抬起头,他的镜片后面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就像两颗明亮的星星。
“啊,我们来自东方的星星观察者。”威廉教授微笑着示意林栀坐下,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你的论文很有趣,把数学的严谨和诗歌的浪漫结合得很好。”教授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林栀的论文,仔细地翻阅着。
林栀有些惊讶,她没想到自己的论文会给教授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威廉教授笑着解释道:“陆先生今早来找过我,我们聊了星轨投影的教育应用。他提到你正在研究跨文化天文意象。”教授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赞许,他显然对陆辰言和林栀的研究很感兴趣。
这时,林栀才注意到,教授的书桌上放着一台缩小版的星轨投影仪,正是陆辰言工作室的产品。那台投影仪小巧玲珑,但却散发着一种科技的光芒。林栀看着它,心中涌起一股温暖,她知道,这是陆辰言为她们的新生活准备的一份小惊喜。
“你和你的年轻人,”教授温和地说,他的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和妻子在康河畔看星星的日子。”教授的眼神变得有些迷离,仿佛陷入了美好的回忆之中。
此时的陆辰言,正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参加霍金学者的迎新会。古老的实验室里陈列着历代物理学家的手稿,那些手稿的纸张已经有些发黄,散发着一种陈旧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消毒水混合的特殊气味,这种气味让陆辰言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科学时代。
“陆先生。”项目负责人叫住了他,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威廉教授刚来过电话,他很欣赏你的教育理念。”项目负责人的眼神里透露出赞赏和认可。
周围的学者们投来好奇的目光,他们都知道霍金学者项目每年只招收三人,而陆辰言是第一个来自亚洲的入选者,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誉。
“我注意到你的研究计划里提到了伴侣合作。”一位银发教授翻看他的材料,他的眼神里带着一丝疑惑和好奇。“这在学术圈很少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