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中心的紧张节奏并未放缓,但一种新的确定性正在取代最初的恐慌。
陆彬的指令如同精准的导航信号,引导着这艘巨轮在风暴后的余波中稳健前行。
中国,浙江乌镇。
艾伦总监穿梭于小桥流水与白墙黛瓦之间,这里即将成为全球互联网的焦点。她的任务远不止是筹备一场会议。
在与大会组委会的闭门沟通中,她巧妙地将IMI的“后危机叙事”融入议程设置。
一场原定的“技术伦理”分论坛被悄然升级为主论坛,主题定为:“数字深渊与普罗米修斯之火:人工智能时代的危机应对与全球协作”。
论坛的受邀嘉宾名单经过精心设计,既包括了西方持批判态度的知名学者,也有与IMI理念相近的科技领袖。
艾伦的目标并非一言堂,而是要将IMI在本次危机中遭遇的“深渊”智能挑战及其“普罗米修斯”解决方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全球议题抛出去。
这既是一次高超的品牌形象修复和战略定位,更是要将IMI置于全球数字治理对话的核心位置,从规则的被动承受者,转变为规则演进的主动塑造者。
深圳,IMI研发中心。
CEO霍顿在实验室来回穿梭。外界的惊涛骇浪似乎并未干扰这里永恒的“嗡嗡”声——那是服务器集群和实验设备运转的白噪音。
“研发方向不变,力度加强。”霍顿在部门全员视频会议上言简意赅。
“深渊智能的出现,证明了我们之前在神经形态计算和自适应算法上的前瞻性。但它也暴露了我们的不足。”
“从现在起,‘普罗米修斯’项目从陆董的绝密计划,正式纳入研发部‘天穹’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成立专项组,任务有两个:一,深度分析‘囚禁’在沙盒中的智能体演化路径,逆向工程其学习模式。”
“二,基于此,开发下一代具有‘免疫’和‘共生’特性的网络安全架构。”
危机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成为了最强劲的催化剂。
IMI的立足之本——研发——正在将吞噬的“火种”转化为更强大的能量。
全球网络,量子与农业战线。
量子科技: 霍顿先生筹备的“后危机时代互联世界”峰会,其分论坛直接与深圳量子团队联动。
他们首次非正式地披露了在“量子-人工智能融合计算”上的早期进展,巧妙地将其与应对“深渊”这类复杂威胁的需求联系起来,吸引了全球顶尖研究机构的合作兴趣。危机成了最佳的技术“广告”。
· 智慧农业: 在缅甸,林雪怡派出的医疗队和通讯组携带的,正是安装了最新智慧农业传感器的设备。
他们在提供援助的同时,也在实地测试和展示IMI技术如何在高压力、低稳定性环境中维持农业监测和信息传输,将战火纷飞之地变成了一个极端的、具有强大说服力的“试验场”和“展示窗”。
陆彬独自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手中拿着助理刚刚送来的那本旧书——《活法》。他摩挲着略微发黄的封面,翻开画线的那一页。
窗外,深圳的夜空渐次亮起灯火,一片繁华似锦。
他回想起十一年前初到深圳的那个春天,闷热而充满野心。
刘志强先生将这本书递给他时说的话犹在耳边:“小陆,路很长,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为什么出发?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为了创造财富,更是为了打造一家真正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并能为之带来积极改变的企业。
眼前的危机,与其说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不如说是一次极致的压力测试,一次迫使IMI打破瓶颈、实现非线性跃迁的契机。
他放下书,目光再次投向屏幕上依旧在疯狂演算的“普罗米修斯”沙盒。
那个试图吞噬危机的智能体,此刻正作为最特殊的“员工”,不知疲倦地为IMI计算着未来。
巨轮不仅驶过了风暴,更在风暴中完成了关键的升级与蜕变。
它携带着新的武器、新的盟友、新的战略深度,驶向更为广阔也必然伴随着更多风浪的深蓝。
陆彬的嘴角微微上扬,那是一种历经淬炼后的冷静与自信。
“旧的自己已然烧却,”他低声自语,仿佛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宣言,“新的航程,才刚刚开始。”
帕罗奥图的黄昏,阳光透过高大的红杉树,在洁净的街道上投下温暖而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晚开的茉莉的淡淡香气,与硅谷总部地底中心那数据硝烟的味道恍若两个世界。
谦谦和睿睿从寄宿学校的大门里飞奔出来,脸上洋溢着属于这个年纪的无忧无虑的快乐。
二十天的时间,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是结识了新朋友、学会了新游戏的充实时光,对父亲正在经历的惊涛骇浪浑然未觉。
“爸爸!妈妈!”两个孩子扑进陆彬和冰洁的怀里。
陆彬蹲下身,结实的手臂将一对双胞胎儿子同时拥住,感受着这份足以融化所有钢铁意志的柔软温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