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唐:父皇玄武门,巧了,我也是 > 第277章 孙思邈求见,李承乾憧憬!

宣武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辰时正。

乾坤殿。

李承乾在龙椅上打盹睡了一个时辰,便醒了。

李世民的谥号已经敲定,他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至于庙号,他是绝不会让李世民拥有的。

关于皇后苏嫣的谥号,他想到了德。

再回想起她对于自己父亲苏亶的孝顺,联合起来,就是孝德皇后。

也算是对她有所交代了。

至于李世民埋葬之地,自然是关中昭陵附近。

而苏嫣则是埋葬在昭陵。

因为昭陵,他是准备留给百年以后的自己。

而且,他决定效仿秦始皇,对这个昭陵进行大修,防止后人盗墓。

当然,目前,因为考虑到大唐财政的问题,他只会分阶段进行这个大修的计划,或许,需要数十年。

他也并不想征发民夫去修这昭陵,而是计划着让朝廷养一批工匠,挂在工部下,并给予他们朝廷编制,跟朝廷官员一样领俸禄,算是朝廷的人。

除了正式的工匠,还需有一些没有编制的辅工,跟朝廷签订聘用协议文书,由朝廷聘用,且发薪由他的内库负责财务审计的宦官去做。

如此一来,他大修昭陵也就不会扰民,更不会不得人心。

唯一让他有些发愁的是,如今,无论是内库也好,还是国库也好,这些账目上的钱,他都不能挪用,一旦挪用,就会影响到其他计划的进行。

所以,他很期待戚继光那边能够拿下整个倭国,并划入大唐疆域内,是为平倭道。

倭国的金银等矿产存储量极为惊人,只要合理开发利用,大唐财政账目上的钱就可以多一些,而他的内库也可以多一些。

庆幸的是,白起来信,这党项除了大量牛马羊,还有不少的金银珠宝,这些金银珠宝,一半入内库,一半入国库,很快,账目上的数字就可以好看一些。

目前,运送金银珠宝的队伍,还在来长安的路上。

至于那些牛马羊,李承乾已经密令百骑告诉白起留下一半在党项疆域内,并驻军拓荒,朝廷这边,也会迁移其他道的部分百姓过去生活,并给田地。剩下的一半牛马羊,则是派人带回关中,交由户部登记在册,再根据天下二十道各州郡对牛羊的需求,依比例拨给,租给各州郡下百姓耕种。

想着这些,李承乾的眉头一拧。

大唐疆域如今确实足够多,但,大唐人口增长情况还是太慢了。

不过,根据户部今年普查人口的数据来看,还是喜闻乐见的。

或许,再过三五年,大唐的人口就可以翻一番,因为已经基本上不缺乏粮食了。

百姓家中有余粮,就不会饿肚子。

只是,虽有粮,但无足够的钱,也是一个问题。

李承乾心中的大唐,是国力强盛的大国,更是经济强盛的大国。

若是能够在经济上超越历史上的宋朝,而其他方面也都缓步提升,这天下,有谁能够是大唐的对手?

就在这时。

无仁趋步至大殿内,恭敬地说道:“陛下,大唐第一医馆博士孙思邈求见。如今,人在殿外候着。”

李承乾神色莫名。

他想起了李治中毒而被孙思邈救治一事,险些坏了他的计划。

还有小兕子那气疾被孙思邈治愈一事。

不过,在医道上,孙思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皆有所成,其医术,可为当今大唐第一人。

昔日,他为了留下孙思邈,特意在长安建立大唐第一医馆,以供他治病救人,且这个医馆常常入不敷出,都是他内库拨钱支撑着。

现在孙思邈来见他,他心中有些不解。

“让他进来吧。”李承乾淡淡地说道。

“诺。”无仁躬身回道。

没过多久。

孙思邈走了进来,他脸上写着心事。

“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年!”孙思邈恭敬地拱手行礼道。

李承乾微微点头,道:“平身。今日孙先生见朕,所为何事?”

孙思邈微微抬头,望向李承乾,说:“陛下,臣听说陛下手里有一本书,名为《疾病防控手册大全》?”

李承乾微怔,道:“不知孙先生是从何处听来的?”

孙思邈脸色一肃,说:“此书都已经用于军营中了,陛下以为能够瞒得住老朽吗?”

李承乾没有丝毫迟疑,道:“确有此书。孙先生可是想要一览?”

孙思邈重重地点头,“还望陛下能够允许臣阅读此书......”

李承乾沉默了片刻,才道:“孙先生近些年,治病无数,被长安百姓称赞,名声更是广传天下,有医圣之名。”

孙思邈静静地听着,不知李承乾的用意,耐心等待着下文。

“孙先生可曾听闻朕修建知行学宫一事?朕希望能够重现百家争鸣的场面,而医道方面,朕希望孙先生以后能够挂名在知行学宫之下,收徒授医,为大唐培养更多的医道人才,不知孙先生可否愿意?”李承乾淡淡地开口道。

孙思邈听后,若有所思,问:“若是臣不同意,陛下是否还会将此书借予臣一观?”

李承乾毫不犹豫地开口说:“孙先生对于小兕子有活命之恩,且昔日母后犹在时,孙先生更是救下朕的母后,朕没有理由拒绝孙先生的请求。无论孙先生是否同意,朕都会同意将那书赠送一本给孙先生。只是,于朕而言,不能重现百家争鸣的场面,实为一场遗憾。不知道孙先生是否愿意重见百家争鸣的那一种场面呢?各家学说林立,以朕之见,有利于大唐文化之强盛,将来必能名留青史。”

孙思邈沉默了。

他抚须沉思,未几,就说:“陛下之邀,乃出于公心,臣愿意挂在知行学宫之下,并着书传医家学说,为大唐培养更多的医道人才。”

李承乾心中顿时松了口气,“天下黎民百姓称赞朕为宣武仁皇帝,但是,朕以为孙先生的仁心,亦世所罕见。朕希望孙先生将来能够名留青史,万古流芳。”

孙思邈面色淡然,道:“臣所求非为名为利,而是见不得病魔横行世间,若是能够尽一份力就能让世间少一些病痛,对于那些病症能够根治,且永无后患,臣倒是乐意之至,甘愿为陛下效力。”

李承乾嘴角微扬,“善!”

“关于那本书,不知道臣要去找谁?”孙思邈问。

李承乾指向了殿外,说:“就让无仁带孙先生去崇文馆,那里恰好有一本精装的,就送给先生了。”

“谢陛下圣恩。”孙思邈拱手而道,然后就匆匆离开了殿外,催促着无仁带他去拿书。

目送孙思邈远去,李承乾将目光移到了伏案最底下的一份奏疏上面,怔怔出神。

那份奏疏正是弹劾孙思邈治死人的内容,但据李承乾所知,即便是孙思邈不出手,那位患者也活不了多久。

反而,因为孙思邈出手,还多活了几天。

想到这里,李承乾心中合计着有一天朝廷修建大唐国立医院,且开遍各州郡,并能够免费为大唐子民治病。

要做到这一步,只怕任重而道远啊。

李承乾收起思绪,开始打起精神,处理伏案上还没有处理完的奏疏,神情专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