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铁血时代:我的1940 > 第85章 攻坚克难

铁血时代:我的1940 第85章 攻坚克难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0:04:14

试验靶场上的欢呼声,被通讯兵带来的紧急电报瞬间冻结。关东军异动的消息,如同一块寒冰投入刚刚因“雷公”初试成功而沸腾的激情中,让所有人的心头都为之一凛。

喜悦迅速被紧迫感取代。林枫立刻召集所有核心人员返回指挥部。炉火依旧,但气氛已截然不同。

“关东军……”王猛脸色阴沉,拳头攥得咯咯响,“这帮狗娘养的,是鬼子里面最难啃的骨头!装备好,训练有素,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他们要是大举进关,咱们的压力可就大了!”

真徐致远扶了扶眼镜,语气凝重:“如果关东军主力南下,必然伴随着更猛烈的空中打击和地面攻势。我们现有的防御工事和武器装备,恐怕会非常吃力。”

海外徐工虽然对关东军的凶名了解不深,但从众人的表情中也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急切地看向林枫:“林科长,那我们的‘雷公’……”

林枫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东北方向,沉声道:“关东军的威胁是现实的,但这更说明了我们加快‘雷公’研发和定型的紧迫性!我们必须尽快拥有一件能震慑敌人、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的利器!”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初试成功,只是证明了方向的正确性。但我们眼前的样品,距离真正能装备部队,还差得很远!”

他拿起那具粗糙的初代样品,指出了几个致命问题:“第一,太重!超过二十公斤,单兵长途携带非常困难,严重影响机动性。第二,精度太差!飞行不稳定,超过一百五十米就很难保证命中。第三,可靠性不足!燃料批次不稳定,引信故障率偏高。第四,生产性差!很多零件依赖手工,无法大规模量产。”

每一个问题,都直指要害。刚刚还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技术人员们,脸色都变得严肃起来。他们知道,林枫说得一点没错。这具样品,更像是一个粗糙的验证机,而非成熟的武器。

“所以,‘雷公’计划,现在才真正进入最艰难的攻坚阶段!”林枫的声音斩钉截铁,“我们要在敌人可能的大举进攻到来之前,解决所有这些问题!时间,不等人!”

新的、更加艰巨的攻关战役打响了。目标明确:减重、增程、提精度、保可靠、促生产。

整个黑龙基地的技术力量被再次动员起来,围绕着“雷公”的改进,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减重是首要难题。海外徐工带领材料小组,开始尝试寻找更轻便的材料替代厚重的无缝钢管。他们试验了不同型号的钢材,甚至考虑过铝合金,但在根据地的条件下,获取合格的铝材几乎不可能。最终,他们与根据地的老师傅们合作,通过优化发射管结构、减薄管壁,并采用新的热处理工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成功将发射管重量降低了近三分之一。

同时,真徐致远重新设计了火箭弹体结构,采用更薄的弹壳,优化装药量,并对那个关键的、用于产生聚能效应的紫铜药形罩进行了无数次形状优化和锻造工艺改进,在保证威力的前提下,也实现了减重。

精度问题更加棘手。火箭弹飞行中的摇摆,主要源于尾翼加工的不对称和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不足。北坡车间的老师傅们和年轻学徒们,几乎不眠不休,靠着简陋的工具和惊人的耐心,反复打磨、修正每一片尾翼,力求做到尽可能对称。海外徐工则凭借其扎实的理论基础,绘制了更精确的尾翼图纸,并设计了简单的校验夹具。

林枫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借鉴陀螺仪的稳定原理,在火箭弹内部尝试加入一个简易的、靠发射时气流驱动的旋转装置,使弹体在飞行中能够自旋稳定。这个想法极具挑战性,涉及到精密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计算。两位徐工和几位老技师围着这个构想讨论了几天几夜,画了无数张草图,进行了多次失败的试验,终于设计出了一个结构相对简单、依靠离心力来增强稳定性的内置装置。虽然效果有限,但结合改进后的尾翼,火箭弹的飞行稳定性终于有了明显提升。

可靠性是生命线。南坡的化学实验室和炸药作坊成了最忙碌的地方。海外归侨中的化学专家与根据地的火药老师傅紧密合作,对固体燃料的配方和压制工艺进行了数百次微调,建立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生产和检验标准。引信小组则对碰炸引信的结构进行了简化,减少了零件数量,提高了加工精度,并进行了大量的跌落、震动测试,确保其既敏感又安全。

生产的难题则由林枫和王猛共同协调解决。王猛调动了根据地最好的铁匠、木工,为关键零件的加工制作专用的模具和夹具。林枫则开始着手制定“雷公”火箭筒和火箭弹的零部件标准和生产工艺规范,力求实现不同批次零件的互换性,为未来大规模生产打下基础。

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挫折。爆炸、哑火、零件报废是家常便饭。负责燃料试制的海外化学专家在一次小型爆炸中险些受伤;加工尾翼的老师傅因为长时间用眼,视力急剧下降;负责测试的战士们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扛起尚未完全稳定的火箭筒进行实弹射击。

但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关东军集结的阴影,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催促着每一个人。他们深知,早一天拿出合格的“雷公”,前线的战友就可能少流很多血。

林枫几乎住在了各个攻关小组,他的左臂虽然恢复,但长时间的劳累和压力,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沧桑了许多。沈清禾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只能默默地为他准备好热饭和草药,尽可能地照顾他的身体。

时间在紧张的攻关中飞速流逝。冬去春来,太行山上的积雪渐渐融化,露出斑驳的土地。当山涧响起潺潺水声时,“雷公”的改进工作也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二代“雷公”火箭筒样品,摆在了众人面前。它比第一代轻便了许多,总重控制在十五公斤左右,一个强壮的士兵可以较长时间背负。发射管采用了优化后的钢材,表面进行了防锈处理。火箭弹体更加流畅,尾翼对称工整,内部加装了简易的旋转稳定装置。

再一次的实弹测试,安排在了一个晴朗的上午。靶标依旧是钢板和水泥工事,但距离拉大到了一百五十米。

担任发射的战士沉稳地瞄准,扣动扳机。

“咻——轰!!”

火箭弹的呼啸声更加尖锐稳定,飞行轨迹笔直,几乎没有摇摆,精准地命中了目标!

爆炸声过后,人们冲上前,看到的是被彻底洞穿的钢板和炸开巨大缺口的水泥墙!威力丝毫没有因为减重而下降!

“成功了!这次真的成功了!”王猛激动地大吼,狠狠捶了身边的赵大山一拳。

海外徐工和真徐致远紧紧拥抱在一起,两位技术背景迥异的工程师,在这一刻因为共同的成就而热泪盈眶。

林枫看着那具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的“雷公”,心中百感交集。从最初的设想,到无数次的失败,再到今天的初步成型,这其中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它或许还不够完美,射程、精度还有提升空间,但它已经是一件真正可以投入战场的武器了!

“立刻开始小批量试生产!优先装备惊蛰小队和主力部队的尖刀连!”林枫下达了命令,“同时,改进工作不能停,我们要继续研发更轻、更准、更远的下一代!”

“雷公”的咆哮,即将响彻华北战场。然而,林枫心中清楚,武器的升级只是应对危机的一个方面。关东军的威胁,如同越来越近的雷声,考验的将是整个根据地的综合实力和战斗意志。

就在“雷公”开始小批量生产,部队加紧换装训练之时,一份来自前线侦察部队的加急情报,被送到了林枫的案头。情报显示,一支隶属于关东军的、装备精良的加强大队,已经确认越过长城防线,正朝着太行山北麓根据地扑来!

真正的考验,来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