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达预期的算计与铁甲兽般的警惕
王侃侃脸上的笑容像被星际低温冻结的甲烷晶体,瞬间凝固在嘴角,连眼角刻意扬起的弧度都僵住了。藏在耳蜗深处的量子通讯器正以 0.5 赫兹的微弱频率闪烁 —— 这是星际总部提前设定的 “等待接收核心参数” 信号,与他心脏的跳动频率恰好错开,避免被突安的生命体征检测仪捕捉到异常。他指甲盖大小的视网膜扫描仪早已在眼睑下悄悄启动,镜头对准桌面的核电池,原本计划在突安沉浸于技术突破的喜悦时,精准记录下能量平衡曲线的每一个波峰与波谷,再通过神经脉冲将加密数据以超光速传向 10 光年外的地球科研中心。毕竟地球的科学家们在蓝顿星能量技术面前,已陷入长达三年的停滞,上一次能与蓝顿星抗衡的 “时空折叠引擎”,还是五年前米凡未公开的实验成果。若能拿到双核裂变的核心参数,或许能提前突破反制技术瓶颈,这也是他以 “交流学者” 身份潜伏蓝顿星五年的唯一 “后路”—— 他的家人还在地球的 “北极科研城”,总部早已用家人的安全作为筹码,逼他必须完成任务。
可眼前的突安,却像一头蛰伏在暗礁后的蓝顿星铁甲兽。王侃侃曾在蓝顿星自然博物馆见过这种生物的标本:表皮覆盖着三层能抵御 10 万伏能量射线的硅基鳞片,鳞片缝隙中还能分泌耐高温的黏液,即便在时速 500 公里的沙暴中,也能保持绝对静止长达 72 小时。唯有当猎物放松警惕低头饮水的瞬间,它才会突然弹出 30 厘米长、闪烁着寒光的钛合金利爪,利爪上还带着能麻痹神经的毒素,一击就能让猎物失去反抗能力。此刻突安指尖轻搭在核电池光滑的外壳上,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螺旋纹路,节奏均匀得像在计算某种公式。他的眼神平静却锐利如量子切割刀,那是长期掌控权力与技术的人特有的目光,仿佛能穿透王侃侃科研制服的纤维,看穿藏在袖口内侧、用生物凝胶固定的微型数据存储器 —— 那存储器的外壳是用蓝顿星 “深海硅藻” 制成的,能模拟皮肤的温度与质感,可在突安的注视下,王侃侃总觉得它在发烫。中控室的恒温系统将温度精确控制在 25℃,湿度维持在 40% 的舒适区间,可冷汗还是顺着王侃侃的脖颈滑进衣领,在浅灰色的科研制服上晕开一片深色痕迹,映着光脑屏幕上跳动的星轨数据,像一块被引力扭曲的星云,格外刺眼。他甚至能感觉到后背的衬衫已经黏在了皮肤上,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紧绷的拉扯感。
为了掩饰内心的慌乱,王侃侃连忙抬高声调,刻意模仿着蓝顿星学者特有的、带着轻微尾音的求知语气 —— 过去五年的观察让他摸清了突安的性格:这位蓝顿星最高统治者虽在政治上杀伐果断,曾一夜之间肃清了 “旧贵族叛乱”,却对他人的技术请教格外耐心。王侃侃曾见过突安为了给一个年轻学者讲解 “时空褶皱计算”,花了整整三个小时,直到对方完全理解才结束。这种耐心背后,藏着突安对自身技术实力的绝对自信,仿佛在这种时刻,才能感受到自己超越他人的优越感。“陛下,您能详细讲讲这双核裂变电池的原理吗?” 王侃侃一边说,一边快速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了耳后的神经信号屏蔽贴 —— 这是他出发前地球科研中心给他的 “保命符”,能屏蔽半径 1 米内的信号探测,确保耳蜗里的通讯器不会被突安的检测设备捕捉到。“我研读了米凡所有公开的论文,从《时空裂变的基础应用》到《星际能量储存技术革新》,他在论文里只提到时空裂变与光核裂变的单独开发,甚至在《能量技术的局限性分析》中明确说过,两种能量存在‘本质排斥性’,从未想过让两者形成互补。” 王侃侃刻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突安的反应,见对方没有反感,才继续道,“莫非您是受到了‘星图石碑’上古老符号的启发?我上周去参观蓝顿星博物馆时,看到石碑上那些螺旋状的刻痕,每一道的角度都精准对应着蓝顿星的公转轨道,误差不超过 0.01 度,会不会本就是能量引导的密码?” 他刻意提到 “星图石碑”,是因为他知道突安对蓝顿星的古老文明格外推崇,这是拉近话题的最好方式。
突安终于有了动作,他拿起桌上的核电池,在掌心轻轻转动。电池表面的螺旋纹路在灯光下反射出微弱的蓝光,那不是装饰,而是由 108 道纳米级能量引导槽组成的 ——108 这个数字,在蓝顿星的古老历法中代表 “宇宙的完整周期”,突安总是喜欢在技术中融入这样的文化符号。每道引导槽的深度精确到 0.01 微米,宽度与时空裂变的波动波长完全匹配,恰好能引导能量按预设轨迹流动,避免出现能量紊乱。突安盯着纹路的眼神,像百年工匠在欣赏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瞳孔微微收缩,那是对细节极致关注的表现。“这是我耗费五年心血的成果。” 突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像是在回忆研发过程中的艰难,“仅电池外壳的钛晶合金配比,就经过 207 次高温高压实验,才确定‘钛 - 硅 - 碳’3:2:1 的最优方案。这种合金能承受 1500℃的瞬时高温而不变形,去年赤焰火山喷发时,我用这种合金制作的探测器,在岩浆附近工作了整整 10 分钟,完好无损。” 他顿了顿,抬手在空气中轻轻一挥,腕间的脑输机立刻与中控台建立量子加密连接 —— 那脑输机的外壳是用一整块 “暗物质晶体” 制成的,表面没有任何接口,完全靠脑波控制。没有任何物理接触,一个 2 立方米的三维全息动画便凭空浮现在两人之间,蓝色与红色的能量团在半空中缓缓运动,连能量碰撞时产生的微小粒子飞溅都模拟得栩栩如生,那些粒子甚至还会根据能量强度改变颜色,蓝色粒子代表稳定能量,红色粒子代表不稳定能量,直观得让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看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