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顿星球的适配舱与“地鹰”
康大大住在蓝顿星球专门为左单体人设计的“适配舱”里。适配舱不大,只有20平方米,墙壁贴着浅灰色的恒温涂层,指尖触上去能感觉到细微的暖意——这是米凡特意要求加装的,因为左单体人的体温调节系统比双体人弱,蓝顿星球的夜间温差又大。舱内的家具全按左单体人的体型定制:低矮的合金桌腿只到康大大胸口,桌面嵌着一块悬浮式触控板,平时能收起,需要时按一下桌角就会升起;小巧的座椅裹着深褐色的仿生皮革,坐上去能自动贴合背部曲线,连扶手的弧度都刚好能让他的爪子搭在上面;最显眼的,是停在舱门旁的“地鹰”——那是他在蓝顿星球唯一的移动工具。
地鹰是一艘小型反重力飞船,外形像一只蜷缩的黑色甲虫,体长不过1.5米,宽约80厘米,外壳用蓝顿星球特有的“轻韧合金”打造,敲上去会发出清脆的“叮叮”声,重量却只相当于三个星果。外壳下方有一圈淡蓝色的反重力装置,启动时会透出柔和的光,不会像其他飞船那样产生刺耳的轰鸣,只会有轻微的“嗡嗡”声,像艾买尔星球夜晚的虫鸣。舱内的衬垫是米凡找生物学家定制的,用的是能感知体温的“云棉”,康大大躺进去时,衬垫会自动凹陷,把他的身体托住,连头部的支撑都刚好卡在他唯一的眼睛下方,不会让他觉得压迫。
地鹰的操控更贴心——不需要手动按钮,也不用语音指令,只需要意念就能控制。米凡为它植入了“神经同步芯片”,康大大只要在心里想“前进”“上升”“转弯”,芯片就会捕捉到他大脑皮层的电流信号,转化为指令。有一次康大大在适配舱里不小心走神,想着要去窗边看风景,地鹰居然真的慢慢滑到了窗边,吓得他赶紧集中精神让它停下——从那以后,他操控时总会下意识地绷紧神经,生怕再出意外。
康大大每天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躺进地鹰,操控着它滑到触控板前,打开连接艾买尔星球的终端。终端是一块10英寸的柔性屏幕,平时卷成圆筒放在桌角,展开后能贴在桌面上,屏幕边缘有一圈淡绿色的指示灯,信号强时是常亮,弱时就会闪烁。但大多数时候,指示灯都是闪烁的——蓝顿星球和艾买尔星球之间隔着三道星际尘埃带,信号要绕过尘埃带才能传过来,不仅慢,还经常中断,屏幕上满是雪花点,画面模糊得像蒙了一层雾。
2. 终端里的模糊影像与阿婆的困境
今天,康大大像往常一样展开终端,指尖在触控板上划了一下,调出艾买尔星球的信号频道。屏幕先是黑了两秒,接着跳出一片杂乱的彩色条纹,伴随着“滋滋”的电流声。他皱了皱眉,爪子在触控板上轻轻敲了敲——这是他发现的小技巧,有时候敲一敲能让信号稳定一点。果然,条纹慢慢消失,画面渐渐清晰了些,虽然还是有雪花,但能看清大概的场景。
画面里是艾买尔星球的“左区”——那是密统帝国划分给左单体人的聚居地,房屋都是低矮的土坯房,道路坑坑洼洼,连像样的路灯都没有。镜头晃动得厉害,像是有人在奔跑时拍摄的,隐约能看到两个穿着银白色长袍的人在追赶前面的身影。长袍的袖口绣着金色的“密”字徽章——那是密统帝国的“统卫”,专门负责管控左单体人。
前面被追赶的是个左单体人,身形佝偻,跑起来摇摇晃晃,看起来很虚弱。康大大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凑近屏幕,眼睛死死盯着那个身影——灰色的头发乱糟糟地贴在头上,背上还背着一个破旧的布包,跑的时候布包晃来晃去,像是装着什么轻却重要的东西。突然,那个身影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她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就是这一眼,让康大大认出了她。
是阿婆。是他在艾买尔星球时的邻居,那个总给他做星果糕的阿婆。阿婆今年已经60多岁了,左单体人的寿命本来就比双体人短,60岁已经算是高龄,加上去年冬天得了一场病,身体一直没好利索,平时走路都要拄着拐杖,怎么会被统卫追赶?康大大感觉爪子在发抖,他想喊“阿婆快跑”,但声音卡在喉咙里,只能看着屏幕里的阿婆又跑了几步,最终被身后的统卫追上。
一个统卫伸出脚,绊倒了阿婆。阿婆重重地摔在地上,布包从背上掉下来,里面的东西撒了一地——康大大看清了,是几颗皱巴巴的星果,还有一块没做完的星果糕,糕点上还沾着土。统卫上前一步,用脚踩在阿婆的背上,阿婆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却还想伸手去够地上的星果。另一个统卫笑了笑,弯腰捡起一块星果糕,放进嘴里嚼了嚼,又吐在阿婆的脸上,说了句什么——终端没有声音,康大大只能看到他的嘴型,像是在说“左怪的东西,真难吃”。
3. 蓝色泪水与矛盾的等待
“阿婆……”康大大喃喃自语,声音干涩得像被砂纸磨过。他唯一的红眼睛里突然涌出温热的液体,不是双体人的透明泪水,而是左单体人特有的蓝色泪水——那是情绪激动时才会分泌的体液,带着淡淡的星果味。泪水滴在地鹰的云棉衬垫上,晕开一个个浅蓝色的小印记,衬垫吸收泪水后,还轻轻震动了一下,像是在无声地安慰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