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蓝顿星球的新生:建国礼与科技留白
蓝顿星球的建国仪式,选在太洲拜东市的中心广场举行。广场呈正圆形,直径足有两公里,地面铺着从蓝顿星球本土开采的“星纹石”,阳光折射下能浮现出淡紫色的宇宙星云纹路,仿佛把整片星空铺在了脚下。星纹石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自动调节地表温度,即便蓝顿星球昼夜温差高达50摄氏度,踩在上面也始终保持25度的恒温,这是蓝顿星球原生矿物独有的特性。广场边缘还种植着“光叶树”,叶片在阳光下会发出柔和的蓝光,既照亮了广场的角落,又不会刺眼,是蓝顿本土最常见的绿化植物。
广场四周站满了人,有蓝顿星球原生的双体人类,也有从地球迁徙而来的科学家、工程师,还有少数像康大大这样来自其他单体人星球的使者。双体人的外形很特别,他们拥有两个对称的上半身,共用一条粗壮的下半身,每个上半身都有独立的手臂和头部,交流时两个头部会同步说话,声音略有延迟却异常和谐,比如有人提问时,他们的两个头会同时看向提问者,再一起给出回答。地球移民们大多穿着银灰色制服,袖口绣着地球的经纬线图案,脸上带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偶尔会和身边的双体人比划着交流——毕竟两种文明的语言还在磨合阶段,很多时候需要靠手势辅助。
康大大来自“单体人联盟”的维塔星球,他穿着深蓝色的长袍,腰间系着一枚刻有“维塔之眼”的徽章,这是维塔星球使者的标志。他之前和米凡在“星际文明发展峰会”上见过一面,当时米凡提出的“文明阶梯发展理论”让他印象深刻,所以这次主动申请来蓝顿参加建国仪式,想近距离观察米凡的实践。他站在人群的后排,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记录器,正在拍摄广场的布局和人们的互动,时不时低头在记录器上标注:“蓝顿建国仪式,融合单体与双体文明元素,无明显等级差异,值得参考。”
大家穿着统一的银灰色制服,制服领口别着“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徽章,徽章中心是旋转的双螺旋图案——象征着不同文明的交融。徽章的材质是用蓝顿的星纹石粉末和地球的钛合金混合制成,既坚固又有纪念意义,每个参加仪式的人都把徽章别在领口最显眼的位置,像是在宣告自己对共同体的认同。米凡站在广场中央的高台上,手里握着一柄由“蓝晶矿”锻造的权杖,权杖顶端镶嵌着一颗拳头大的“空间水晶”,能投射出覆盖整个广场的全息影像。他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耳边传来微风中夹杂的低语,心里却没有建国的狂喜,反而多了几分审慎。
他知道,一个文明的诞生从来不是靠仪式就能稳固的,真正的根基,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发展史,而不是靠外力强行嫁接的“空中楼阁”。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三年前艾买尔星球的画面就不受控制地闯进脑海:当时他作为“大宇宙共同体”的观察员,去艾买尔考察科技发展情况,刘柳——那时还是艾买尔的科技部长,兴致勃勃地展示了他们从“高阶文明交易所”买来的“暗物质引擎”。引擎启动时,整个实验室都泛着幽蓝的光,刘柳拍着引擎外壳说“有了这个,艾买尔十年内就能成为星际强国”,可没过三个月,引擎就因为没有匹配的基础技术支撑而失控,半个科技城被夷为平地。
刘柳为了掩盖错误,开始以“稳定秩序”为名收拢权力,先是解散了科技议会,又把军队控制权握在手里,最后甚至用暗物质引擎的残片制造武器,对着反对他的民众开火。米凡当时试图调解,却被刘柳扣上“干涉内政”的帽子驱逐出境,等他再得到艾买尔的消息时,那颗星球已经陷入了无休止的内乱,曾经繁华的城市变成了废墟,双螺旋徽章那样的文明交融标志,被当成“外来者的象征”砸得粉碎。想到这里,米凡握着权杖的手紧了紧,空间水晶投射的星云影像晃了一下,台下有人发出轻微的惊呼,他连忙调整呼吸,把注意力拉回眼前的仪式。
建国仪式的流程还在继续,广场上空的全息影像开始播放蓝顿星球的历史:从双体人在洞穴里点燃第一堆火,到他们发明简单的机械工具,再到地球探测器第一次登陆蓝顿,最后是双方决定共建“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画面。影像播放到地球移民和双体人一起搭建临时住所时,台下响起了掌声——很多人都记得那段日子,蓝顿的磁暴频繁,地球带来的帐篷被吹得东倒西歪,是双体人用本土的“韧藤”编织了能抵御磁暴的帐篷,而地球移民则教会了双体人使用太阳能发电板,两种文明的第一次合作,就是在这样的困境里开始的。
米凡看着影像里熟悉的画面,心里的审慎稍微减轻了一些。他知道蓝顿和艾买尔不同,这里的双体人和地球移民是在共同面对困难的过程中建立起信任的,而不是像艾买尔那样,一开始就抱着“走捷径”的心态获取高阶科技。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毕竟文明发展的路上,任何一个急功近利的选择,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仪式最后,米凡举起权杖,空间水晶投射出“蓝顿星球共同体”的旗帜——底色是蓝顿的天空色,上面绣着星纹石的星云图案和地球的经纬线,两种元素缠绕在一起,像一双握住的手。台下的人们同时举起右手,双体人举起两只手臂,单体人举起一只,动作虽有不同,眼神却同样坚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