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启航蓝顿,初见新家
共同体大楼落成的第二天,晨曦刚为蓝顿星球的天空染上一层淡紫色光晕,米凡便站在米王1号航空母船的甲板上,看着陆续集结的地球同胞。
这些人都是当初跟随他跨越星际尘埃,从地球来到蓝顿星球的开拓者,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新生活的期待与一丝对未知的忐忑。
米凡抬手调整了一下手腕上的星际通讯器,声音通过公共频道传到每个人耳中:“各位,今天是我们正式入住共同体大楼的日子,那座被大家称为‘金龟大楼’的建筑,将成为我们在蓝顿星的第一个落脚点。”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航空母船的舱门缓缓打开,一条悬浮通道从甲板延伸至金龟大楼的正门,通道两侧的能量灯次第亮起,像一条指引未来的光带。
众人沿着悬浮通道前行时,不时有人停下脚步,抬头打量这座造型独特的建筑。金龟大楼的外观采用了蓝顿星球特有的“星岩”材质,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金属光泽,整体轮廓如同一只伏在地面的巨龟,背部的弧形结构既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又能抵御蓝顿星球偶尔出现的磁暴天气。
负责建筑设计的工程师李默走在人群中,主动向身边的人介绍:“大楼的‘龟壳’部分其实是三层能量护盾发生器,外层防御陨石撞击,中层隔绝极端温度,内层过滤有害辐射,就算遇到星际风暴,我们在里面也能安然无恙。”
有人好奇地追问:“那大楼里面的设施和地球比起来怎么样?会不会不习惯?”李默笑着摇头:“放心,所有内部系统都是结合地球人的生活习惯设计的,而且还融入了蓝顿星的先进技术,只会更舒适。”
当第一批人踏入大楼大堂时,此起彼伏的惊叹声瞬间响起。大堂的高度超过五十米,顶部是透明的穹顶,能直接看到蓝顿星球的双子星——两颗大小相近的恒星正缓缓划过天空,洒下温暖的光芒。
大堂中央的全息投影装置足有十米高,三维影像清晰地呈现出大宇宙各星球的实时动态:有的星球正在进行星际贸易,穿梭的飞船像忙碌的萤火虫;有的星球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巨型飞鸟在树冠间翱翔;还有的星球是一片海洋,发光的生物在海水中形成流动的光带。
2. 智能居所,细节暖心
走廊两侧的墙壁由透明的“星晶玻璃”制成,这种玻璃是蓝顿星球的天然矿物经过特殊加工而成,硬度是地球钢化玻璃的十倍,却有着水晶般的通透度。
透过星晶玻璃向外望去,蓝顿星球的地表风光尽收眼底:远处是连绵的紫色山脉,山脚下是成片的“荧光草”,每当微风吹过,草叶便会发出淡淡的蓝光,像一片流动的星河;近处则是人工培育的“地球植物园”,里面种植着水稻、小麦、蔬菜等作物,翠绿的叶片在蓝顿星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鲜亮。
负责生态培育的陈悦正蹲在植物园里检查作物生长情况,看到有人透过玻璃观望,她起身挥手示意:“这些作物都是用蓝顿星的‘营养液’灌溉的,生长周期比地球缩短了一半,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能吃到自己种的粮食了。”
众人沿着走廊前往居住区时,发现每个房间门口都有一个智能识别装置。米凡的助手林溪向大家演示:“只要将手腕上的通讯器贴近识别区,就能打开房门,系统还会自动记录入住信息,同步调整房间内的环境参数。”
她随机选择了一个房间,将通讯器贴近识别区,房门“咔嗒”一声打开,房间内的灯光缓缓亮起,温度自动调节到25℃,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薰衣草香气——这是系统根据她之前录入的偏好设置的。
房间的布局简洁实用,卧室、书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家具都是采用可变形材质制成,按下墙壁上的按钮,书桌就能变成卧床,衣柜可以收缩成墙壁的一部分,极大地节省了空间。
书房的书架上,除了实体书籍,还有一个“全息书库”终端,只要说出书名,对应的书籍就能以全息影像的形式呈现,读者可以选择“沉浸式阅读”,仿佛置身于书中描述的场景。
卫生间里的洗漱台自带水质净化功能,蓝顿星球的地下水含有微量的能量元素,经过净化后不仅可以直接饮用,还能滋养皮肤。一位年长的阿姨试用后惊喜地说:“这水比地球的矿泉水还好喝,洗完手感觉皮肤都变光滑了。”
每个房间还配备了“智能管家”系统,通过语音指令就能控制家电、查询信息、预约服务。有人试着说:“智能管家,帮我预约下午三点的医疗体检。”系统立刻回复:“已为您预约医疗中心3号诊室,届时会有引导机器人接送您。”
3. 高层会议,明确规则
在大楼的顶层会议室,米凡召集所有地球人召开会议。会议室的设计同样充满科技感,环形的会议桌采用了“记忆金属”材质,能根据参会人数自动调整长度,桌面对应每个座位的位置都有一个小型全息投影器,方便大家查看会议资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