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研科的沸腾与争抢热潮
米王1号空间站的中央会议室里,直径十米的环形全息投影将瓜瓜星球的三维模型悬浮在半空,翠绿的丛林在模拟气流中微微摇曳,暗红的峡谷深处似乎能看到岩浆流动的微弱红光,整颗星球像一颗被造物主精心雕琢的斑斓宝石。米凡博士放下手中的量子触控笔,话音刚落,原本寂静的会议室瞬间被浪潮般的议论声淹没,特研科的成员们纷纷从座椅上前倾身体,眼中都迸发出炽热的光芒,不少人已经开始快速敲击手腕上的个人终端,调取与瓜瓜星球相关的资料。
印度籍特研科员拉甘地几乎是从座椅上弹起来的,他那标志性的咖喱色皮肤在冷光下泛着兴奋的红晕,右手举得比谁都高,袖口处还沾着昨晚熬夜分析数据时不小心洒上的咖啡渍。作为曾在印度理工学院顶尖实验室深耕五年的监狱管理体系专家,他的指尖在空气中虚划着数据流的轨迹,残留着模拟监狱系统运行时的惯性动作:“博士!我愿意加入!三年前我发表的《星际时代的惩戒体系》论文中,就提出过‘自然环境惩戒模型’,当时评审团认为‘过于依赖非可控因素’而打回修改,现在看来,瓜瓜星球就是验证这个模型的最佳试验场!”他说话时,鼻梁上的智能眼镜不断闪过论文中的核心数据,引得周围科员纷纷侧目。
他语速极快,像机关枪般突突作响,眼神中闪烁着对学术突破的渴望,甚至不自觉地拽了拽胸前刻有“印度理工”校徽的量子工牌:“我曾用超级计算机模拟过17种星球环境下的罪犯行为模式,其中与瓜瓜星球生态相似度达89%的‘卡伦星模型’显示,自然筛选能让罪犯的再犯率降低63%,暴力冲突事件减少47%。如果能把这些数据结合瓜瓜星球的实际地形调整参数,再加入奥迪的生物预警系统,绝对能打造出星际史上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惩戒系统!”
巴西籍特研科员奥迪紧随其后,他站起身时,肌肉结实的臂膀将深蓝色制服撑得紧绷,常年在户外考察晒出的古铜色皮肤下,凸起的肌肉线条像蕴含着爆发性的力量。他弯腰指了指自己工装裤膝盖处还未清理干净的墨绿色植物汁液痕迹,那是上周在模拟亚马逊雨林环境中被变异藤蔓划伤时留下的:“博士,我在亚马逊雨林做过十年的生物研究,光是记录在册的危险生物就有327种,从能在0.3秒内喷射神经毒素的箭毒蛙,到能绞碎3厘米厚钢板的巨型水蟒,我都亲手采集过样本、分析过习性。”他说话时带着巴西人特有的热情语调,手不自觉地做出握取标本夹的动作。
奥迪的手指在全息投影上快速点了点,调出瓜瓜星球已探测到的几种生物影像:“您看,这种‘骨刺藤’的藤蔓硬度堪比钛合金,顶端的尖刺能释放麻痹毒素,和亚马逊的‘绞杀榕’习性相似,但攻击性强三倍;还有这种‘闪电蜥’,体长不足半米却能释放上万伏的电流,遇到威胁时会集体出没。我可以在一周内制定出完整的生物应对方案,包括危险区域的红外标记、应急避难所的防生物入侵设计,甚至能利用这些生物的天敌链构建天然的‘惩戒屏障’,让罪犯不敢轻易踏入高危区域。”
会议室后排,俄罗斯籍科员伊万诺夫也缓缓举起了手,他脸上还带着刚从北极科考站回来的风霜,络腮胡里似乎还夹杂着一丝未融化的冰晶。他拍了拍身边的金属工具箱,箱子上印着“极地建设特勤”的字样:“博士,我擅长极端环境下的基地建设。去年在冥王星边缘的‘冰刃空间站’项目中,我带领团队在-230℃的环境下建成了抗辐射基地。瓜瓜星球的昼夜温差达180度,地表强辐射带的辐射值是地球的200倍,但我设计的模块化基地采用‘超密碳纳米涂层’,能抵御1000伦琴的辐射,内部恒温系统误差不超过±2℃,绝对能确保典狱团队的安全。”
日本籍女科员佐藤樱则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纤细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自己的数据分析界面,屏幕上布满了罪犯心理特征的折线图:“我负责过星际罪犯的心理侧写项目,曾通过分析3000名重刑犯的行为数据,成功预测出17起越狱未遂事件。瓜瓜星球的极端环境会放大罪犯的负面情绪,我能通过他们的过往犯罪记录、社交行为模式,预测其在资源匮乏情况下的合作与背叛概率,为管理策略提供精准的心理学支持。比如暴力型罪犯在高温环境下的攻击性会提升52%,我们可以提前调整物资投放点的分布。”
一时间,727名特研科员中,有超过400人高高举起了手臂,会议室里此起彼伏的请缨声几乎要掀翻屋顶。坐在角落的年轻科员甚至站到了椅子上,挥舞着手中的专业证书;几位资深研究员则围在一起,小声讨论着合作方案。他们的眼神里满是兴奋与期待——“星球监狱”这个项目太具开创性了,一旦成功,不仅能在星际惩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能跟着米凡和李涛涛这两位曾主导“星际移民适配计划”的顶尖科学家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这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