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皇宫大殿的建国争议
此时的蓝顿星球皇宫大殿内,气氛却与地鹰飞行器中的平静截然不同。这座大殿是蓝顿星球在陨石雨灾难后,用残存的星际合金与水晶矿料仓促修缮而成,虽不及灾前那般金碧辉煌,却仍透着皇室最后的威严。殿高近三十米,穹顶呈弧形,镶嵌着上千块从废弃矿区开采出的荧光石,这些荧光石大小不一,最大的一块直径足有半米,散发着柔和的淡蓝色光芒,将殿内映照得既庄严又带着一丝末世后的萧瑟。地面铺着深灰色的抗压石板,石板缝隙间还残留着灾难留下的细小裂纹,无声诉说着星球曾经历的创伤。殿内两侧立着八根雕刻着星兽图案的立柱,柱身上的星兽翅膀残缺不全,有的甚至只剩下半截头颅,更添几分苍凉感。此刻,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一般,连呼吸声都显得格外清晰,与地鹰飞行器中平稳的机械运行声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座耗费了蓝顿星球残存资源打造的殿堂,穹顶镶嵌着从废弃矿区开采出的荧光石,微弱的光芒将殿内映照得既庄严又带着一丝末世后的萧瑟。荧光石的光芒并非均匀分布,靠近穹顶中心的部分亮度稍高,向四周逐渐变暗,形成一种类似星空的渐变效果,让人恍惚间以为置身于宇宙之中。大殿正前方的高台上,摆放着拉拉木皇帝的宝座,宝座由一整块黑色黑曜石雕刻而成,高约两米,扶手处雕刻着盘旋的龙形纹路,只是龙的眼睛原本镶嵌的红宝石早已在灾难中遗失,只剩下两个空洞的凹槽,显得有些突兀。宝座下方是三级台阶,台阶边缘用磨损的白银包边,每一级台阶上都铺着暗红色的绒毯,绒毯上沾着些许灰尘,显然是长时间未曾好好打理。殿内的墙壁上,除了巨大的星球地图,还挂着几幅残破的油画,画中描绘着蓝顿星球灾前的繁荣景象——高楼林立的城市、穿梭不息的悬浮车、面带笑容的民众,与眼前的萧瑟形成强烈反差,让在场的人心中都泛起一丝沉重。
拉拉木皇帝正坐在高耸的皇帝宝座上,与下方站立的三位将军——老可将军、童童尔汗将军、达尔文将军,紧急商讨着蓝顿星球的建国规划。拉拉木皇帝今年四十二岁,因长期操劳显得有些憔悴,眼角已经出现了细密的皱纹,原本乌黑的头发中也夹杂着几根银丝。他身着深紫色的皇帝朝服,朝服上绣着金色的星芒图案,只是部分金线已经脱落,显得有些陈旧。他微微靠在宝座上,双手放在扶手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黑曜石的表面,眼神中充满了疲惫与坚定。下方的三位将军呈三角形站立,老可将军年近六十,身材高大魁梧,脸上布满了战争留下的伤疤,最显眼的一道从额头延伸到下巴,让他看起来格外威严;童童尔汗将军四十岁左右,面容温和,眼神中透着对民众的关切,他穿着简洁的墨绿色军装,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手臂;达尔文将军三十多岁,身材瘦削,戴着一副银色的智能眼镜,镜片上不时闪烁着数据光点,显得沉稳而睿智。三人围绕着星球地图,各执一词,气氛紧张而凝重。
2. 资源与地域的博弈
大殿的墙壁上挂着巨大的星球地图,上面用红色标记笔勾勒出各个区域的边界,几人的手指时不时在地图上滑动,争论着资源分配与地域划分的细节。这幅地图长约五米,宽三米,绘制在一张厚实的防水帆布上,帆布边缘用金属条固定在墙壁上,防止因空气潮湿而发霉。地图上标注着蓝顿星球的各大区域,除了大耳洲,还有水资源丰富的月牙湾、地势险要的黑石山脉、平坦开阔的平原区等。红色标记笔勾勒的边界线条有些潦草,显然是绘制者当时时间紧迫。地图上还散落着一些彩色的图钉,蓝色代表可用水源,黄色代表矿产资源点,绿色代表临时安置点,黑色则代表危险的废墟带。几人的手指在地图上快速移动,老可将军的手指粗壮有力,指着大耳洲的矿产区域时,指甲几乎要戳破帆布;童童尔汗将军的手指修长,轻轻点在绿色图钉密集的区域,眼神中满是担忧;达尔文将军则用指尖沿着黑色废墟带边缘滑动,眉头紧锁,思考着防御布局。
地图边缘还沾着未干的墨渍,显然是为了这次紧急会议临时绘制而成,上面标注的“废墟带”“可用水源”等字样,无声诉说着这颗星球刚刚经历的浩劫。墨渍呈深黑色,有些已经晕开,模糊了部分区域的标注,绘制者不得不重新用白色粉笔勾勒补充。“废墟带”三个字用加粗的黑体字标注,旁边还画着一个骷髅头的简易图案,警示着那里存在的危险;“可用水源”则用蓝色的荧光笔书写,在荧光石的映照下微微发亮,仿佛是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地图的右下角,用铅笔写着绘制日期——蓝顿星球历3721年7月15日,距离那场毁灭性的陨石雨刚好过去三个月。三个月前,无数陨石如同暴雨般砸向蓝顿星球,瞬间摧毁了百分之七十的城市建筑,导致数千万民众流离失所,原本繁荣的星球变成了一片废墟。看着地图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标注,殿内的气氛更加沉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过往灾难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