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属穹顶下的意外转折
金属穹顶下的蓝顿星球议事厅,穹顶内侧镶嵌的亿万个微型光学元件正随着外界星象变化调整亮度,将整个空间映照成一片流动的星海。全息投影装置悬浮在议事厅中央,参会者的身影被放大数倍后投射在半空,来自不同星球的代表们或坐或站,衣料上绣着的星球图腾在光影中若隐若现 —— 有的是螺旋状的星云纹路,有的是三足鼎形的科技符号,还有的缀着细碎的荧光,模拟着母星特有的双星轨迹。悬浮的星际地图上,代表各星球势力范围的光点如同发光的尘埃,随着讨论的节奏忽明忽暗,每当有人发言,对应星球的光点便会发出脉冲式的闪烁,像是在宇宙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米凡坐在靠近地图左侧的位置,指尖轻触座椅扶手,冰凉的合金触感透过薄薄的防护手套传来,手套表面的压力传感器随之在他手腕的终端上显示出一串细微的数值。他本以为这场以 “人类革命与发展” 为名的会议,会如出发前在实验室里推演的那般,聚焦于星际资源分配算法的优化、跨星球能源传输技术的共享,以及新型生态循环系统在贫瘠星球的落地方案 —— 这些议题早已在各星球代表的预备会议中交换过初步意见,他甚至已经准备好了三套不同的资源分配模型,就等着在正式会议上根据讨论情况调出演示。
却没料到会议进行到第三个小时,来自沃克星的代表突然起身,全息投影将他布满机械义肢的手掌放大,掌心镶嵌的能量晶体闪烁着刺眼的红光:“我们不能再沉浸于技术共享的幻想了!上个月,我的星球边境观测站第三次捕捉到不明文明的探测器信号,它们的飞行轨迹明显是在测绘我们的资源星球!” 话音刚落,星际地图上沃克星边境区域突然弹出一段模糊的影像,画面中一道银灰色的流光飞速掠过,留下的能量轨迹与已知的任何星际文明都不匹配。紧接着,来自卡伦星球的代表也调出了一组数据,全息屏幕上跳动的红色警告框显示,他们星球的两颗采矿卫星在过去一个月内,遭遇了三次不明原因的能量干扰,采矿效率下降了近百分之三十。
“建立大宇宙军!” 当沃克星代表再次高举机械义肢,喊出这句话时,议事厅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后便爆发了此起彼伏的讨论声。米凡看着全息投票界面上的光点一个个从 “犹豫” 的黄色变成 “赞成” 的红色,当最后一票赞成票落下时,投影地图边缘突然亮起一道银蓝色光带,光带沿着各星球的边境线延伸,最终在宇宙地图的中心交汇,形成一个巨大的防护网,如同为人类文明的疆域披上了一层铠甲。这突如其来的变革让米凡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指尖在终端上轻轻一点,调出刚才记录的投票数据,数据曲线与他半年前模拟的 “危机驱动型合作” 曲线几乎完全重合。
2. 星核般的终极理论
对米凡而言,终极统一理论就如同握在掌心的星核,只要顺着公式推导的脉络,沿着数据呈现的线索,没有解不开的困局,没有跨不过的障碍。他从小就对宇宙的规律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七岁那年,当其他孩子还在为星空的美丽发出惊叹时,他已经能用父亲教给他的基础几何知识,在纸上画出行星轨道的近似曲线;十五岁,他在学校的实验室里,用废旧的光学元件组装出简易的星轨预测装置,成功提前三天预测出了一次罕见的双星交汇现象。
后来,他进入星际科学院,师从着名的物理学家莱恩教授,在教授的指导下,他开始尝试将相对论、量子力学与跨维度理论整合,试图找到一套能够解释宇宙中所有物理现象的终极理论。无数个夜晚,他在实验室里对着全息屏幕上跳动的公式与数据,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外界的喧嚣。有时,他会盯着屏幕上复杂的符号发呆,那些符号在他眼中仿佛变成了宇宙中的星辰,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相互作用,产生出奇妙的联系;有时,他会因为一个数据偏差而焦躁不安,反复检查实验装置,调整计算模型,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才在晨光中找到那个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错误。
经过十年的努力,他终于初步构建出了终极统一理论的框架,这套理论不仅能够解释已知的物理现象,还能预测出一些尚未被观测到的宇宙规律。凭借这套理论,他成功优化了跨星球空间跳跃技术,将跳跃的误差缩小到了米级;他还设计出了新型的能源转换装置,能够将宇宙中的暗能量转化为可用的电能,为资源匮乏的星球带来了新的希望。他始终坚信,科技是丈量宇宙秩序的标尺,是人类文明在浩瀚宇宙中立足的根本,凭借这套理论,人类足以在任何危机中站稳脚跟,甚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此刻,他望着议事厅内欢呼的人群,看着那些因为 “大宇宙军” 计划通过而激动得拥抱在一起的代表,指尖无意识地在扶手上画出一道复杂的曲线。那曲线起先是平缓的直线,随后向上弯曲,形成一个优美的弧度,接着又分出几条细小的支线,相互缠绕,最终汇聚成一个闭合的圆环 —— 这是 “多维宇宙联通公式” 的简化轨迹,也是他心中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具象化表达。他想,比起独自用科技撑起宇宙和平的穹顶,将各星球人类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让不同星球的技术、资源、智慧相互融合,或许才是让这份和平延续更久远的方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