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春节过后,研究生开学的日子终于到了。秦宇轩拖着行李箱走进研究生楼,找到206宿舍时,里面已经有了一位室友。
“你好,我叫欧阳涛,从机械学校考来的,你是哪个学校考来的”室友友好主动迎上来打招呼,脸上带着爽朗的笑。
"你好!你好!我就是这个学校的,我叫秦宇轩",宇轩赶紧回道。
两人闲聊间,秦宇轩得知欧阳涛今年24岁,家境不错,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设计院工作。更巧的是,他们不仅同住206,还同为经济学院83级一班经济学专业的同学。
安顿好行李,秦宇轩打算系统地了解经济学的课程,这门学科的现状,师资,他的导师林鹏飞教授已年过半百,在经济学领域深耕多年,造诣深厚。能师从这样的老师,他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随后,秦宇轩摊开学院发的课程大纲,又从班主任那里摸清了上课细节。当年的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正处在改革开放后的转折期,一边是传统理论根基,一边是新思想的萌芽,透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核心必修课是重中之重,《资本论》研读更是排在首位。大纲上明确写着,要逐卷精读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这些核心内容,不仅要学理论,更要掌握其中的分析方法。
高级政治经济学在本科基础上深化,社会主义部分尤其受重视。“有计划商品经济”“按劳分配”这些当下理论界热议的话题,都是课程重点。
经济学说史则从古典经济学讲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诞生,对非马克思主义学说多以批判视角介绍。这三门课,构成了整个学习的理论基石。
方法论课程里,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教他们用矛盾分析、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
让秦宇轩眼前一亮的是“经济数学方法”,大纲标注要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来推导经济理论,这是课程现代化的新尝试。
统计学课程以“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为主,也会初步提及西方的“国民账户体系”,为数据分析打基础。
应用类课程紧贴当时的经济实际。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是核心,要学综合平衡、投入产出法这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工具。
工业、农业、商业经济学分领域聚焦改革,比如工业经济会讲企业扩权让利的实践。
财政与信贷课程涵盖税收、预算和银行信贷,金融学内容还没独立出来,都包含在这本书里。
随着对外开放,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也列上了大纲。虽然内容基础,但已能接触到汇率、国际结算等新知识。
最特别的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批判”这门课。班主任说,这是近两年才开的新课,会讲微观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厂商理论,还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课程用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中译本和国内老师编的讲义,模式是“先介绍、再批判”。秦宇轩翻着大纲上的课程名,知道这会是接触西方理论的重要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研一上学期的这些必修课外,学校没有晚自习、额外强制课程等要求,时间支配很自由。只要能学好必修课,就能自主规划空余时间。
大四实习时,秦宇轩和三姐、四姐及王磊在文艺路附近租了个三居房子,他会根据情况,那边方便佳那边。
秦宇轩盯着大纲逐页琢磨,结合自己本科时对产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当下经济改革的观察,初步锁定了两个方向。
一是结合《资本论》中资本积累理论,研究工业企业扩权后的积累与发展问题;二是尝试用刚接触的经济数学方法,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平衡问题。他打算把这些想法整理好,等和导师林鹏飞的小课上好好请教。
每周的小课上,秦宇轩会在导师指导下推进课题,也会主动交流自己的研究思路,同时跟着导师学习如何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实际经济现象。
看着课程表上的内容,想到既要啃下《资本论》这样的经典,又能接触西方经济学的新工具,还能结合时代问题做研究,秦宇轩知道学习任务不轻松。
但一想到能在这个理论转型的关键时期,系统搭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打磨自己的研究方向,他又充满动力,对研究生新生活满怀憧憬。
喜欢寒门的仕途传奇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寒门的仕途传奇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