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23日深夜,北方交通大学302宿舍的台灯亮着一圈昏黄的光晕,将秦宇轩伏案的身影清晰地投在斑驳的墙壁上。窗外的槐树叶在晚风里轻晃,偶尔有蝉鸣掠过,却搅不散宿舍里的沉静。桌角的搪瓷缸盛着凉透的白开水,吊扇慢悠悠转着,送来的风仍带着夏末的余温。
秦宇轩握着钢笔的手悬在稿纸上片刻,指节因用力微微泛白。下午在“徐记家常菜”与徐老板的交谈画面依然在眼前,政策放开后人们思想也有了变化,饭店也本应借着东风谋发展,可人的态度与状态,偏偏成了绕不开的坎。
思绪翻涌间,他猛地想起书包里那本翻得卷边的政策文件汇编,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里打破思想禁锢的文字,此刻竟与饭店的乱象、街头个体户的起落、老家推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户们的干劲紧紧交织。“原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是撑起经济活力的根啊。”秦宇轩喃喃自语,笔尖终于落下,在方格稿纸上郑重写下标题——《论个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中的作用》。
台灯下,他的思路愈发清晰。从三中全会带来的历史转折,到“实践标准”筑牢的思想根基,再到中美建交创造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为个人作用的释放铺好了路。他想起老家村里推行责任制后,农户们把荒坡地都种上庄稼;想起西安街头新开的修理铺,师傅凭手艺把小摊子摆得红火——这些都是最鲜活的例证。
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一字一句落满稿纸:
摘要: 本文基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带来的思想解放,以及中美建交创造的有利国际环境,重点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劳动者个人在生产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预测,通过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制度,赋予生产主体更多经营自主权,个人的能量将得到极大释放,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活跃社会主义经济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个人积极性;物质利益;按劳分配;生产自主权
一、新时期个人作用发挥的历史背景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的新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重大转变顺应了亿万人民的迫切愿望,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这一转变建立在坚实的思想基础之上。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打破了“左”的思想禁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场讨论明确告诉我们,一项经济政策是否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不能依靠教条来判断,而必须由实践结果来检验。这为我们重新审视和激发劳动者个人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为我们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重大外交突破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源于对创造力的尊重和对效率的追求。所有这些因素都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在新的经济建设**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即亿万普通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
二、个人作用发挥的主要领域展望
基于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实践标准”的原则,我们可以预见,在新的经济政策下,个人将在以下几个重要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首先,在农业生产领域,人民公社各级组织将被赋予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过去那种“种田的不作主,作主的不种田”的现象将得到改变。农民的个人技能和经验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通过建立健全的生产责任制,将农民的劳动成果与其物质收益直接挂钩,可以使他们从被动的劳动者转变为积极的管理者,从而显着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其次,在城镇经济领域,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个体经济将得到恢复和适当发展。允许具有专门手艺的劳动者从事修理、服务、手工业等个体劳动,可以有效弥补国营和集体商业服务网络的不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这些个体劳动者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既服务了社会,也改善了个人生活,他们的个人能动性将成为活跃市场、丰富供给的重要力量。
第三,在现代化建设领域,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我们将引进更多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这将为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生产一线的工人可以通过钻研技术进行小改小革;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管理人员可以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生产效率。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将成为我们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