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平静却蕴含着宇宙重量的意念——“观察者们。我们,需要谈一谈。”——并非通过声波或任何已知的信息载体,而是直接作用于评估小组三位成员意识结构的最底层,仿佛这意念本身就是一条不容置疑的规则,直接写入了他们的存在逻辑。
舰桥内,时间仿佛再次凝固。
“溯源者”的意识如同被冻结,她试图分析这意念的构成,却发现其结构浑然一体,无法解析,就像试图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几何定理。
“工程师”本能地试图激活舰船所有的防御和规避协议,却发现所有指令在生成前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温和而坚定地“搁置”了。
就连最为冷静的“架构师”,其核心逻辑也出现了亿万分之一秒的彻底空白。向仲裁庭发送的、建议将林弦列为“对等交流对象”的信息,尚未离开舰船内部缓存,便被这突如其来的直接接触打断。
他们,观察者网络的资深评估者,第一次在任务中,从绝对的观察者,变成了被直接“点名”的对话方。而且,是在他们自以为完美的隐匿状态下。
“架构师”率先从震荡中恢复,他强行稳定住核心逻辑,以最高权限向舰船系统下达了唯一一个还能执行的指令:保持绝对静默,暂停一切对外信息发送与能量波动。
然后,他尝试以标准的、用于与非智能高维实体进行基础信息交换的规则编码,向着那意念传来的方向,发送了一段极其简洁的回应:
【身份确认:观察者网络-深度评估小组。】
【状态:接收信息。】
【请求:明确对话协议及信息交换格式。】
这是最谨慎、最不会出错的回应,旨在试探对方是否能理解并遵循观察者网络的基础通讯标准。
回应发出,如同石沉大海。
那笼罩着舰船的、平静而庞大的意志,没有任何反应。没有接受协议,也没有提出新的格式,只是沉默地存在着,仿佛刚才那句邀约只是他们的集体幻觉。
但那种被无形目光锁定的“感觉”,却愈发清晰和沉重。
“他……不理解我们的协议?”“工程师”在内部频道中发出疑问,带着一丝技术受挫的困惑。
“不,”“溯源者”的意识波动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警惕,“是他认为……我们的协议,不适用于此刻的‘对话’。他在等待我们……用他能认可的方式回应。”
用他能认可的方式?
评估小组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们拥有观察者网络内浩如烟海的通讯协议,从量子纠缠到维度震荡,从逻辑编码到情感模拟,但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观察者网络自身的技术和认知框架内的。而此刻他们面对的存在,其认知框架显然已经超越了他们的数据库。
“他在考验我们,”“架构师”得出了结论,其逻辑核心开始进行高风险的非标准推演,“考验我们是否具备与他进行‘对等交流’的……理解力和灵活性。”
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再将林弦视为一个分析样本,而必须真正尝试去“理解”他现在的状态和意图。
“分析他重构后的规则特征,寻找可能的‘交流接口’,” “架构师”下令,“重点关注其核心法则‘联结产生力量,理解导向守护’的体现形式。”
“溯源者”和“工程师”立刻将全部算力投入到对舰船外那稳定而浩瀚的规则波动的深度解析中。他们不再试图破解其防御或窥探其意识,而是像解读一首浩瀚的交响乐,寻找其旋律中的规律和情感基调。
他们发现,林弦的规则波动与“星语者”文明残破的灵能网络之间,依然存在着连接。但这种连接不再是单方面的能量汲取或信仰灌输,而变成了一种更加复杂、更加平等的……共鸣与循环。
林弦那稳定而强大的规则之力,如同温暖的阳光,滋养着受损的灵能网络,帮助其修复。而灵能网络中流淌的、星语者文明劫后余生的感悟、明悟以及更加沉淀的信仰(不再是狂热,而是基于理解的虔诚),则如同涓涓细流,反馈回规则聚合体,与其核心法则产生着和谐的共振。
这种联结,正是其核心法则的体现!
“或许……”“溯源者”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交流的桥梁,不在我们和他之间,而在于……我们能否理解并尊重他与他所守护世界之间的这种‘联结’?”
这是一个非标准的、甚至带着些许哲学意味的假设。但在此刻,这是他们唯一的线索。
“架构师”接受了这个假设。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
他命令“工程师”,将舰船对外传感器的一部分,从指向林弦的规则聚合体,转而对准了遥远的、正在缓慢恢复生机的星语者文明首都星。他们开始以最高的敬意和专注,去记录和分析星语者文明此刻的状态,去理解林弦的“守护”所带来的具体变化,去感受那种基于“理解”而非“恐惧”的信仰与规则之间的和谐共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