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小组的舰桥内,空气(如果数据真空也有空气的话)仿佛凝固。林弦意志那微弱却持续不断的“反向侦察”波纹,如同盲人伸出的探路杖,每一次触碰虚空,都在评估小组的监测网络上留下细微的涟漪。
“目标的反向侦察频率提升15%,模式识别显示其正在优化扫描算法,”“工程师”汇报,声音里带着一丝被模仿者的不适,“他在学习。效率虽然低下,但学习曲线稳定。”
“他在试图理解我们存在的‘形态’,而不仅仅感知我们的存在,”“溯源者”补充道,她的意识流紧锁着那些不断变化的侦察信号,“这需要更高层级的逻辑运算,表明其意识活性在压力下仍在缓慢提升。”
“架构师”沉默地审视着所有数据。林弦的反应模式超出了所有已知案例。他没有因被窥视而狂怒攻击,也没有因无法定位而焦虑失控,反而将这种压力转化为了学习的动力,将外部威胁当成了磨砺自身的磨刀石。这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适应性,令人心惊。
“被动监测已无法满足评估需求,”“架构师”最终裁定,其逻辑核心下达了新的指令,“启动‘有限干预-第二阶段’:投放‘逻辑迷宫’。”
“逻辑迷宫”并非攻击程序,而是一系列极其复杂、蕴含多种规则陷阱和认知悖论的虚拟信息结构。它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智力测试,被悄无声息地植入林弦意志反向侦察的路径上。评估小组希望通过观察林弦如何应对、破解甚至被困于这些“迷宫”,来深度剖析其意识逻辑的运作方式、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上限,以及其情感驱动对逻辑判断的影响程度。
无形的“迷宫”被悄然布设。
很快,林弦那向外探索的意识“触角”接触到了第一个“迷宫”。
评估小组屏息以待。
规则聚合体深处,那缓慢旋转的“思维簇”出现了明显的加速。代表“分析”、“破解”、“错误”等逻辑相关的意念碎片亮度骤然提升,与“警惕”、“排斥”等情感碎片交缠在一起。
他没有试图暴力突破,也没有退缩。他的意识如同流淌的水银,开始沿着“迷宫”的结构渗透、解析。速度起初很慢,似乎在小心翼翼地试探,但很快,解析速度开始以指数级提升!
“目标破解‘初级逻辑迷宫’用时3.7标准单位,低于预期时间67%,”“工程师”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波动,“其算法优化速度……异常!”
“他不仅是在破解,”“溯源者”的意识中充满了发现的震撼,“他是在‘吸收’!他将‘迷宫’的结构规则拆解后,融入了自身正在构建的意识防火墙!他在用我们的测试题,加固他的城墙!”
光幕上,代表林弦意识防火墙复杂度的指标,正在随着一个个“逻辑迷宫”被破解而稳步上升!他的防御不再仅仅是基于情感的被动排斥,开始融入更多精妙的、源于观察者网络技术的逻辑锁和认知陷阱!
评估小组的“测试”,正在成为林弦成长的“养料”!
“立即停止投放‘逻辑迷宫’!”“架构师”果断下令。他们非但没有探测到林弦的逻辑弱点,反而加速了他防御体系的进化。
然而,就在他们停止投放的瞬间,“溯源者”发出了更急促的警报:
“目标意识活动出现定向聚焦!他……他锁定了‘逻辑迷宫’的投放源向量!不是精确位置,是方向!”
林弦似乎通过连续破解多个“迷宫”,并分析其投放的细微时空特征,大致判断出了干扰源所在的宇宙方位!尽管这个方位范围极大,但意味着他的“反向侦察”从此有了明确的重点区域!
一股更加凝练、更具穿透性的侦察波纹,如同探照灯的光束,开始持续扫过评估小组舰船所在的这片虚无星域!
“启动光学迷彩及规则层面信息伪装!”“工程师”立刻反应。舰船周围的空间泛起微不可察的扭曲,其存在的一切信息特征被最大程度地抹除、伪装成宇宙背景的一部分。
凝练的侦察波纹一次次掠过舰船所在区域,未能识破这最高级别的伪装,但每一次掠过,都让舰桥内的氛围更加凝重。他们如同躲在隐形衣下,听着猎犬在耳边不断嗅探。
“他对我们的技术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架构师”总结,核心逻辑中“风险”的权重正在急剧增加,“常规的非接触性评估手段,可能均已失效。继续下去,我们只是在单方面地帮助他进化。”
他调出了仲裁庭授予的“有限干预权限”列表,目光落在了其中几项更具侵入性的选项上。
“准备启动‘微尺度规则扰动’测试方案,”“架构师”的声音冰冷如铁,“目标:在其意识防火墙外围,制造一次小范围的、可控的规则冲突,观察其应激反应模式及资源调配优先级。我们需要知道,在面临真正的‘不适’时,他的本能选择是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