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返十八岁:我的学神之路 > 第120章 振翅之时

周教授的邀请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林晚照的心海中掀起了滔天巨浪。科研实践,京大课题组,拓扑光子学——每一个词都散发着令人心驰神往的学术光芒,那是通往真正科学研究殿堂的捷径。然而,国家级竞赛选拔近在咫尺,这是她凭借无数汗水一步步攀登至今的目标,是兑现对王老师、对家人、对自己承诺的关键一战。

时间冲突,必须抉择。

那一晚,林晚照房间的灯亮到很晚。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埋头刷题,而是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一张白纸,左边写着“竞赛”,右边写着“科研”。她冷静地罗列着利弊:竞赛路径清晰,目标明确,是现阶段证明自己、争取更好平台的最直接方式;科研机会难得,能提前接触前沿,但对眼前竞赛帮助有限,甚至可能分散精力。

脑海里闪过沈倦在Ipho金牌合影中沉静的侧脸,闪过他在U盘里留下的那些深邃洞察,闪过他沙哑的“飞吧”。他走的是更纯粹、更极致的学术道路,而她呢?她的路在哪里?

“宿主面临重大路径抉择。系统分析:两个选项均符合长期成长利益。建议基于当前核心任务优先级及内心真实驱动做出选择。提示:国家级竞赛作为阶段性目标的完成度,将影响系统下一阶段权限开放。”系统的声音冷静地提供着数据支持,但将最终决定权交还给了她。

内心真实驱动……林晚照闭上眼,问自己:你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是那块奖牌带来的即时认可,还是真正触摸物理世界奥秘时那种战栗的快乐?是沿着别人走过的路追赶,还是勇敢地探索属于自己的可能?

她想起了在京市论坛上,与陈梓萱讨论超导量子比特时的兴奋,想起自己提出“Luttinger liquid”观点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成就感。那不仅仅是解题,那是创造,是理解,是真正与物理这门语言进行对话。

她睁开眼,目光落在“科研”二字上,指尖微微发烫。但旋即,她又看向“竞赛”。那里有王老师殷切的目光,有父母默默的支持,有苏小小、赵蔓、吴浩这些并肩作战的伙伴的期待,更有她自己这大半年来所有咬牙坚持的日与夜。

不能辜负。两者都不能辜负。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型。她拿起笔,在两张纸的中间,用力地画下了一个箭头,将两者连接起来。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机,拨通了周教授的电话。

“周教授,非常感谢您的邀请,这对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但是,国家级竞赛选拔在即,这是我现阶段必须全力以赴的目标。我想请问……是否有可能,将参与课题组的时间,推迟到选拔赛之后?哪怕只能参与一小部分工作,我也非常渴望能够学习。”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周教授温和的笑声:“有主见,懂取舍。很好。课题组的大门在选拔赛后依然为你敞开。期待你的好消息,也希望届时能看到你带着竞赛淬炼出的思维锐度,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中来。”

挂了电话,林晚照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堵在胸口的巨石被移开了。她找到了一个不完美,但属于她自己的平衡点。既不负当下的责任,也不放弃远方的召唤。

抉择已定,心无旁骛。林晚照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最后几天的冲刺中。训练的强度达到了顶点,模拟题的难度一次次突破极限。她不再仅仅满足于“做对”,而是追求“理解透彻”和“思路最优”。她将论坛上学到的新视角,偶尔尝试着融入解题,虽然有时会绕远,有时会碰壁,但那种主动探索、试图超越标准答案的过程,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

王老师敏锐地察觉到了她这种变化,在一次单独辅导时,他看着她在草稿纸上写下的、比参考答案更繁琐却更具一般性的解法,点了点头:“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很好。竞赛是手段,不是目的。能透过题目,看到背后更广阔的物理图景,这才是我们真正希望你们获得的。”

家人的支持也悄然转变了形式。母亲不再只是准备夜宵,有时会悄悄放下一本《科学》杂志的中文摘要选编;父亲会在她长时间伏案后,硬拉着她出门散步,聊些不着边际的新闻;奶奶则在她偶尔流露出疲惫时,轻声讲述那些她年轻时克服困难的故事。家庭的温暖,化作了更理解、更智慧的陪伴。

选拔赛如期而至。考场里气氛凝重,来自全国的顶尖高手齐聚一堂,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无形的电火花。笔试题目果然极其刁钻,对知识储备、思维速度和临场心态都是极大的考验。

林晚照稳扎稳打,前面题目进展顺利。但在最后一道综合大题上,她再次遇到了拦路虎。题目要求设计一种测量“虚粒子”在卡西米尔效应中贡献的间接实验方案,这几乎是一个开放性的小型科研命题。

常规思路似乎都走进了死胡同。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焦躁感开始蔓延。她闭上眼,深呼吸,强迫自己冷静。脑海中,沈倦U盘里关于“量子场论微扰论”的简要图示,京市论坛上周教授提到的“利用纳米结构增强真空涨落效应”的只言片语,以及她自己之前尝试将不同知识融合的体验,如同破碎的星辰,在她思维的宇宙中碰撞、旋转。

突然,一道灵光撕裂了迷雾!

为什么不利用光学微腔的 purcell 效应来放大特定模式真空涨落的影响,通过测量微腔自发辐射寿命的微小变化来反推虚粒子的贡献?这个想法极其大胆,涉及了量子光学和场论的交叉,远远超出了高中竞赛的范围。

她的心脏狂跳起来。写,还是不写?写,可能因为超出大纲或论证不严谨而被扣分;不写,她或许能凭借前面题目的高分勉强过关,但会留下巨大的遗憾。

她想起了沈倦。想起他选择离开时或许同样面临的、不被人理解的抉择。想起他说的“飞吧”。

飞,就意味着要敢于离开熟悉的航道,敢于冲向未知的天空。

她不再犹豫,笔尖落在答卷上,开始清晰、严谨地阐述这个基于光学微腔的间接测量思想。她没有试图进行完整的场论计算(那远远超出了她的能力),而是着重描述了物理图像、实验核心思路以及可能遇到的主要挑战和误差来源。她将自己所能理解、所能组织起来的知识和想象力,淋漓尽致地挥洒在了这最后的答卷上。

实验操作考试同样是对综合能力的极致考验。她与来自外省的一名男生临时组队,完成一个关于“二维材料非线性光学响应”的复杂测量。两人之前毫无默契,但在紧张的实验过程中,林晚照主动沟通,清晰分工,在遇到仪器故障时能快速提出备选方案,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协作和临场应变能力。当她最终和队友一起提交出完整可靠的数据时,一种强烈的、与他人共同完成挑战的满足感油然而生。她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孤鸟,她学会了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全部考试结束,林晚照走出考场,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灵魂层面的淬炼。阳光有些刺眼,她微微眯起眼,心中一片澄澈和平静。无论结果如何,她已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她目前所能达到的极限,并且,勇敢地尝试了飞翔。

等待结果的日子里,她兑现了对周教授的承诺,开始远程了解课题组的前期工作,阅读相关的文献。她发现,选拔赛最后那道题的天马行空,与课题组正在探索的某些方向,竟然有着微妙的共鸣。这种跨越时空的思维连接,让她感到莫名的兴奋。

几天后,结果公布。

林晚照,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并将代表国家参加即将到来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

消息传来,举校欢腾。王老师激动得眼圈发红,用力拍着她的肩膀。苏小小和赵蔓在电话里尖叫着说要给她立雕像。吴浩发来信息,只有两个字:“牛逼!”父母和奶奶更是喜极而泣,家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气氛。

“国家级竞赛选拔任务完成!评价:完美!奖励结算:积分 2000,‘学科视野拓展’模块已开启。第二卷所有主线任务完结,系统进入升级准备阶段,预计耗时72小时。”系统的提示为这辉煌的一刻盖上了正式的印章。

站在人生的新高度,回望来路,林晚照心潮澎湃。从年级五百名开外到即将踏上国际赛场,从依赖系统、仰望沈倦,到如今能够独立抉择、大胆创新,她真正完成了蜕变。

她打开邮箱,斟酌了许久,给那个遥远的、沉寂的邮箱地址,写了一封很短的邮件。没有称呼,没有落款,只有简单的两行字:

“我入选Ipho了。最后那道题,我尝试用了光学微腔和purcell效应的思路。谢谢你的‘飞吧’。”

她不知道他是否会看到,也不知道他是否会回复。这更像是一种仪式,向那个曾照亮她一段道路的星辰,报告她最新的航迹。

然而,就在她点击发送后的几分钟,邮箱提示新邮件进入。

发件人,赫然是那个她以为永远不会再有回音的名字。

心脏,瞬间停止了跳动。

她颤抖着点开。

邮件内容依旧简短,没有任何寒暄:

“光学微腔思路很有趣,与K. J. Vahala组近期在Nat. phys.上的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Ipho只是一个驿站,更大的世界在后面。另,我下个月会回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在京市。”

邮件末尾,附上了一个文献链接。

林晚照看着屏幕,久久无法回神。

他看到了。

他不仅看到了,还给出了专业的评价,甚至……透露了他的归期。

京市。下个月。

那个曾以为远隔重洋、只能存在于记忆和邮件中的人,就要回到同一片土地上了。

Ipho的集训即将开始。

而一个更加让她心绪难平的重逢,也悄然提上了日程。

振翅高飞的雏凤,即将面对的,是更广阔的天空,和那意料之外、骤然拉近的……风的回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