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323章 敢“反对”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

在西北风和东南风拉锯之时,教学楼前的凤凰木也抽出了新叶,1978年的春夏学期开学了。

校园也骤然热闹起来,新芽嫩叶也都被衬得愈发鲜活。

去年冬天那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高考过后,千余名新生陆续背着“标准套装”踏入校园:

彩虹色的网兜里,一个印有“红双喜”的搪瓷脸盆,一个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被褥,一个印有各种单位名称的搪瓷茶缸子,以及一个铝饭盒。

大多是地方或者单位给上了大学的孩子们奖励。

新生的到来,美丽的校园瞬间多了成倍的烟火气,也将后勤系统推到了忙碌的浪尖。

由于新生是春季入学,老生还没毕业,学生宿舍那是相当的紧张,各个宿舍都挤满了床架。

吃的饭菜要加量,日常用的水电也紧张,后勤服务部挤满了学生。

林鸿彬站在行政楼的阳台上看着这一切,暗自庆幸赶印高考资料挣下的 20 万。

那些连夜装订的复习题集,此刻正化作新增的床位、食堂的额外粮票和水电房的应急设备,成了渡过关口的关键底气。

开学后,林鸿彬在校园里偶尔会碰到几个从青云山来的知青,他们见到林鸿彬都格外亲热,一句句“场长好!”让林鸿彬想流泪!

这一开学,学校又多了两个亲戚:大舅家的小表妹、林国雄家的堂弟。(备注)

他们和陈正身家的二闺女一起拜访林鸿彬来了。

作为自己曾经的助理,小表妹还是知道青云山最近发生的事情,她向林鸿彬介绍这半年的变化:

“哥,我们知青有一大半升大学了,青云山一下出了那么多的大学生,引来了好多单位来学习。

不过知青就剩下的就20来人了,宁书记从村里招了一部分人替岗,但更多的还从外地招,大几十个人,都是拖家带口的。”

“哦,有机会还是得回去看看!”

青云山在变化,鹭大校园里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这个月的行政会议上,曾书记敲着红头文件宣布:鹭大管理权正式由地方交还教育部,恢复为部属全国重点大学。

会议室里里一片欢腾,这就意味着学校的经费增加了,能干很多事情了。

当然,学校也收到文化部和教育部的联合函件,被要求规范发行印刷品,说的清楚一点就是要经过他们审核。

林鸿彬没有太多时间去管这些,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第五届全国人大要召开了,会议举行的时间是2月26日到3月5日,他还是人大代表。

现在各种制度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只要上届代表没什么问题,那就继续代表了。

整个鹭大有三位代表,还有两位分别是水产学院的朱教授和化学系的蔡教授。

这两位都是学术大佬,上一届和他们就见过面,不过那个时候林鸿彬就是个小透明。

蔡教授是出了名的“实验室隐士”,物理化学领域的泰斗,平日里很难在办公室见到他。

蔡教授曾经多次在重要场合喊着“国家的需要就是科学家的使命”的人,每次谈论都离不开研究,讨论别人时也只谈论工作。

就算和林鸿彬这个门外汉谈论的时候也是这样,三句话不离工作。

这是位值得钦佩的老同志。

朱教授是鱼类学家和水产教育家,相比之下,更接地气一点。

两人在海山岛调研时碰过几次面,这位老人家最近正为重建海洋研究所四处奔走。

“小林啊,我们海洋生物学实验室最近需要一批活的海洋生物做研究。我听人说,你在海边礁石上钓一早上鱼,就能钓两桶,到时候可得留些活的给我们啊!”

林鸿彬哈哈一笑:“没问题!下次我去钓鱼,一定多留些活的,甚至可以下海给你们捞一些给实验室送过去!”

“这么有心?那我等着你的鱼,哈哈哈!”

闽省浅海里的生物,空间里有的是,随便捞一点就是了,多大个事儿?

朱教授今年已经82岁高龄了,蔡教授也64岁了。

出发前,曾书记是拉着林鸿彬的手郑重吩咐:“两位老同志可是学校的宝贝,你可一定要照顾好他们。”

“曾书记,我一定完成任务!”

之后一路上,端茶倒水的还都是林鸿彬来的,顺便换上空间里的水。

“小林处长,我们没那么娇贵,自己端水还是可以的!”

“诶,你们的时间浪费在这里不值得,还是我来吧!”

三人先去榕城集合,林鸿彬又见到了好多老面孔,包括党校何校长,然后一行60多人乘坐飞机到首都。

不出意外的,又和隔壁粤省的代表们碰上面了,这次见到港澳的大佬们,就熟络的许多。

林鸿彬本来琢磨着这次还是多听少说,当个安静的参与者就好,但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

3月2日,教育部宣布开始在教科书上试用二简字。

这通知引发了会场热议,反对的声音就涌了上来,当天晚上,就有一群学术大佬大骂“乱弹琴”。

隔了一天,就是3月4日,23位学术大佬联名写信给大会秘书处,坚决要求主要文件不采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的简化字。

表决投票时,林鸿彬毫不犹豫站在23位学术大佬一边,那些简化字也太tm的简化了,就是tm“乱弹琴”。

更让他纠结的是 3 月 5 日的议程,会议要表决集体填词的《继续革命的战歌》。(备注2)

听到熟悉的旋律、不熟悉的歌词,林鸿彬在投票纸上大大方方的写了“反对”的字样,也不怕被周围的人看到。

最后在读票的环节,成为全场为数不多的反对票之一。

散会时,朱教授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林,有勇气。”

蔡教授也点点头说:“敢坚持立场,不错。”

林鸿彬望着会场外飘扬的红旗,忽然明白,这次北京之行,真的不一样了。

这敢“反对”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

是这变好的政治生态?还是自身的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