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322章 分“蛋糕”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第322章 分“蛋糕”

作者:石谷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6:14:01

除夕下午,林鸿彬打了个电话回大队拜年,最后是奶奶接过电话。

“阿彬啊,今年生产队的收入比去年高多咯!”

奶奶的声音透过老式电话的听筒传来,带着明显的笑意,“我这老太婆,年底也分了好几百块,不比老头子少!”

林鸿彬靠在办公椅上,忍不住笑了:“奶奶,您本来就厉害,不比爷爷差!”

“哈哈哈!” 电话那头的笑声更响了,还夹杂着爷爷在旁边的附和声。

奶奶絮絮叨叨地接着说:“今年咱们村可风光了,一下考中三个大学生!现在村里都有人提议开宗祠庆祝呢!要我说啊,要是没有我大孙子,哪能有这么多大学生!”

林鸿彬听着奶奶满是骄傲的话,心里暖烘烘的,家人的爱不就是如此的嘛!

又听奶奶说起:“对了,青云山的知青今年考走了一大半,听说有不少考去了首都、沪市的大学,现在那边农场缺人缺得厉害,到处贴招工启事呢,不过来的都是外地人,没几个熟面孔咯……”

挂了电话,回到宿舍,祝晓燕正在准备年夜饭了。

炉子是煤球炉,祝晓燕倒是用的习惯,只是两个小家伙都不愿意往前凑。

林鸿彬特别烦用煤球,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怪味,两个小家伙在山里待惯了,也不习惯煤球炉的味道,

小丫头林锡颖捏着鼻子,凑到林鸿彬身边,小眉头皱成了一团:“爸爸,为什么这里的味道臭臭的呀?没有老家烧火的香香味道,闻着难受。”

林鸿彬蹲下来摸了摸她的头,耐心解释:“这是煤球,在城里没有柴火,只能用这个做饭。等以后条件好了,咱们就不用闻这味道了。”

“那为什么不用别的呢?” 小丫头眨着圆溜溜的大眼睛,满是疑惑。

“别的?” 林鸿彬愣了一下,脑子里突然闪过几个念头--煤气灶、电饭煲、电磁炉?

用煤气灶需要市政支持,但电饭煲和电磁炉可以有。

现在电力是不足,但也只是临时的,马上就要改开了,各种配套会很快的上马。

只是现在的电饭煲功能太简单,电磁炉的功率又太低。

要不联合工科的老师,改进这些家电的性能,然后找厂家合作?技术应用是高校挣钱的一条大路,也是自己能插进手挣大钱的地方,必须趟出来!

正月初六,年味还没散尽,好消息就先一步来了。

--其他省份的新华书店通过鹭江新华书店,一下子向鹭大订了 30 多万套模拟卷,还有 50 万套《高中基础知识手册》、《高中作文写作方法》和《高中数学重点难点》。

订单上的数字看得林鸿彬心里发颤,他赶紧召集临时小组的人开会,加派人手盯着印刷厂的进度。

到了正月初十,订单又追加了20万套,说是偏远地区的书店催得紧。

等这批货全部交付完,林鸿彬立刻下令停止印刷。

这种挣“快钱”的买卖,各地肯定有不少人眼红,“盗版”的应该很快就会出来了。

订单一结束,校办的会议室就热闹了起来。

校办主任、财务处黄处长、人事处陈处长、后勤处的林鸿彬,还有中文系、数学系、物理系的老师代表,围坐在长桌旁,核心议题只有一个:这笔利润该怎么分。

这是鹭大第一次靠自主编写资料挣这么多钱,怎么分才能服众?大家心里都没底。

而且这次讨论完,就会形成制度惯例,影响后续的利益,所以一开口就剑拔弩张,各不相让。

财务处的会计先拿出账本,推到桌子中间:“这次扣除纸张、油墨、运费和印刷厂的成本、老师的稿费,纯利润大概有27万左右。对咱们学校来说,不算多,但还是能干不少事的。”

“稿酬按多少算?”老师代表问道。

“千字7元!”

话音刚落,中文系的许教授就率先站了起来,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着,语气慷慨激昂:“我们认为现在的稿酬过低了,还不及66年的一半,我们要求增加稿酬。”

“许教授,话可不能这么说!”

财务处的黄处长立刻反驳,把国家出版局的文件复印件推了过去,

“去年10月国家发了文件,恢复稿酬制度,明确规定每千字着作稿2到7元,我们已经按最高标准给的,一分钱都没克扣!”

“黄处长,我们不是说财务克扣我们的钱,是想让付出和回报成正比!”

数学系的钟教授也跟着附和,“就按我牵头编数学模拟卷来举例,动用了十几个学生,光例题就选了数千道,每道题都要验算三遍,生怕出错。

每张卷子都是一个群体的千挑万选的结果,怎么能以最后呈现的字数来算?要是稿酬太低了,下次就没人干了。”

事关群体利益,必须抛开学者的各种外衣,锱铢必较起来。

人事处陈处长也急了:“我们工人没日没夜的干,奖金也不能低。要是这次给少了,下次再要加班,没人愿意来!”

“还有我们行政人员!” 林鸿彬也插了话,“我们天天盯着订单、对接书店,有时候半夜还得处理突发情况,总不能只给老师和工人发钱,把我们忘了吧?”

会议室里吵成了一锅粥,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肯让步。

最后校办主任出来做和事佬,作为非利益相关部门,他今天的作用就是这个:

“各位先冷静一下,咱们今天坐在这里,不是为了争谁多谁少,是为了把事办得公平,让大家都满意。”

他顿了顿,看向财务处,“黄处长,能不能再从利润里拿出 7 万,专门用来追加稿酬和奖金?”

黄处长皱了皱眉:“再拿 7 万,剩下的 20 万就没多少了,学校的其他开支……”

校办主任又看向老师们,“追加的稿酬,和66年之前一样,按资料销量的百分比算,编得好、卖得火的资料,作者能多拿点;工人的奖金,按加班时长和工作量算,多劳多得;行政人员也有补贴,每个人都少不了。这样大家觉得怎么样?”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缓和了不少。许教授先点了头:“按销量算,公平!我没意见!”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同。钱的事一敲定,刚才还剑拔弩张的一群人,立马变得其乐融融。

有人端着茶杯,笑着跟林鸿彬说:“林处长,要是每年都能这么挣一笔,咱们学校的日子就好过了!不用再为经费发愁,老师们也能多拿点补贴。”

林鸿彬却摇了摇头:“靠模拟卷想挣这么多不可能能了,很多学校或印刷厂应该都在行动了。

而且这次取了巧,没经过那漫长的审批,指不定文化部和教育部的人现在都在骂我,说不定很快就会出文件规范这种行为,到时候再想这么灵活,就难了。”

“换我我也骂,你这一下给他们添了多少工作量!”校办主任打趣道,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会议室里的气氛更轻松了。

笑过之后,林鸿彬话锋一转,眼神里带着几分认真:

“不过话说回来,教育行业对各类书籍的需求其实很大,不光是高考资料,还有中小学教辅、教师培训教材,甚至是科普读物,都有市场。

我觉得咱们学校可以成立一个出版社,专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出版。

有了出版社,各位老师的学术着作、散文诗歌,都能方便出版,不用再到处找渠道求人;学校也能多一条创收的路子,一举两得。”

“这个主意好!” 中文系的许教授第一个赞成,眼睛都亮了,那个文人不想出书。

“出版社刚开始也不用多大地方,有个办公室、招两个编辑就行。林处长,咱们联名写申请怎么样?我第一个签字!”

“我也签字!”钟教授也跟着附和,“咱们有不少老师这几年都攒着些真东西,有出版社正好能出版!”

“没问题!” 林鸿彬也爽快地答应了。

窗外的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窗户,洒在桌子上,暖洋洋的。鹭大的日子,正像这初春的阳光,一点点变得明媚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