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313章 自热饭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第313章 自热饭

作者:石谷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6:14:01

1977年的春节来得格外晚,日历翻到 2 月 17 日才迎来除夕,此时南方的田埂上已泛起浅浅的新绿,眼看就要踏入农忙时节。

可这份“晚春年味”丝毫没冲淡人们的热情,反而让积压了许久的期盼彻底爆发。

各地的百货商店、供销社一开门就挤进满满的人,很多商品还没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在农村,过年时鞭炮也敢多放两串了,有种把春天炸醒的热闹。

就连石谷村这样养兔子的村子,村民们也提着鞭炮走到吓不到兔子的地方,爽快放上几串。

而青云山的春节更显新鲜,光吃喝已经不够了,还搞了个“春节杯”乒乓球赛助兴。

知青们穿着新绿军装,握着旧球拍你推我挡,连站在旁边看的小孩们都跟着拍手,嘴里喊着“扣杀!扣杀!”,热气腾腾的年味里,多了股子鲜活的劲儿。

春节的热闹刚过,忙碌就踩着农时的脚步来了,整个青云山都动了起来。

三月份、四月份,蒲阳地委数次召开常委扩大会,部署大揭大批大查“极左派”罪行的工作。

还要求林鸿彬写揭发郑庆宏的材料,但被林鸿彬拒绝了:“有你们这些揭发的材料就够了,育种的事情太多了,忙不过来。”

他还是不喜欢这种互相倾轧的气氛。反正都被打成异类了,也不在意现在是不是特立独行了。

5月初,7713工程启动。

由榕城军区统一指挥,交通部和海军一起组织力量,对“阿波丸”沉船进行打捞。

青云山育种中心也开始给工程提供肉蛋补给。

签过保密承诺书的林鸿彬,试着向军区申请去现场观摩,没成想几天后竟收到了同意的通知。

到了海山岛北坑军用码头,看到有数辆救护车在随时待命,海面上也不时的飞过战机,这应该是在做警戒巡逻。

空气里都透着一丝紧张。

他跟着军区后勤部的人登上小艇,往打捞船驶去时,才看清两艘主力船的模样。

一艘船身印着“J101”编号,船舷两侧挂着海军旗,一看就是海军的舰艇;另一艘“沪救捞 3 号”则更粗壮些,甲板上堆满了打捞设备,是交通部的专业救捞船。

“前几天,通过声纳探测工作,成功锁定了沉船位置,今天第一次下水。”

身边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军区后勤部肖副部长。他作为搞后勤的军官,曾经在后勤专业进修过,算是林鸿彬的老学长,他向林鸿彬解释道。

小艇靠上了 J101 船,甲板上的潜水队员正穿装备。沉重的金属头盔扣在头上,橡胶潜水服裹得严严实实,背后拖着近 200 米长的供气软管,还有一根细细的潜水信号绳。

一切准备就绪,潜水队队长身披着沉重的潜水装备,毫无畏惧地缓缓沉入了幽深的水面之下。

潜水员下潜后,电话员每隔5分钟要询问一次是否安全。

“水深30米,潜水正常;

水深40米,潜水正常;

水深50米,潜水正常!”

控制室不时的传来潜水员的声音。

直到半小时后,话筒里突然传来兴奋的声音:“水深58米,摸到金属物件,初步判断是大型桅杆!”

“太好了!”控制室里瞬间炸了锅,有人忍不住拍了桌子

“请注意安全,重复,请注意安全!”

“收到,注意安全!”

指挥员又安排两名潜水员顺着第一名潜水员的气管下潜。

很快的,两块锡锭被捞了上来,清洗过后,清晰看到上面铸有“大日本—东洋”和“bANKA—pp”字样。

接着,又有两块小木牌被发现了,上面用毛笔写着“杉浦隆吉”“横尾八郎”姓氏。

工作人员马上对打捞的物品与“阿波丸”的相关资料进行核对。

“打捞的锡锭与资料记载的‘阿波丸’装载物资相符。”

“这两人都在‘阿波丸’的乘客名单之内。”

工作人员很快的汇报核对情况。

“基本可以证实,已经找到的这艘船就是1945年被击沉的‘阿波丸’。”

这边在打捞作业,海面上就出现了不速之客。

不远的地方,有挂着青天白日旗的小型舰艇、商船过来骚扰,还时不时的往海面扔东西!

不久之后,一些塑料杯子顺着洋流飘了过来,有战士打捞起来,送到打捞船上,打开一看,里面装满巧克力、糖果。

“为了防止这些‘宣传品’漂到岸边,组织人统一打捞,统一销毁。”

坚决不吃敌对势力的糖衣炮弹,虽然穷,但很有骨气。

只有林鸿彬心里暗叹“太浪费了”,但作为参观人员,只带眼睛不带嘴,不能发表任何意见。

更紧张的还在后面,当天下午,战斗警报突然拉响,刺耳的铃声让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 架刷着青天白日标志的飞机飞到了打捞现场上空,显然是来侦察的。

“各单位注意!潜水作业继续,其他人员进入战斗位置!”

指挥员的声音透过广播传来,林鸿彬往甲板上一看,四名战士已经冲到四座双管高射机枪旁,迅速拉开枪栓,黑洞洞的枪口齐刷刷对准敌机。

那敌机在上空盘旋了两圈,大概是看到这阵仗怕了,没敢多停留,掉头就飞走了。

林鸿彬攥着衣角,手心全是汗--这是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战斗前线的紧张,连海风都带着股肃杀的味道。

傍晚时分,林鸿彬跟着肖副部长坐小艇离开打捞船。

“今天看了这么多,有什么想法?”肖副部长笑着问。

林鸿彬想了想,说:“战士们太辛苦了,在船上做饭也太麻烦了,我回去看看能不能搞个东西出来,解决补给上的一点小麻烦。”

肖副部长听完哈哈大笑:“看来,把你带过来是对的!”

其实中午在打捞船上吃午饭时,林鸿彬突然想到自热饭,看看能不能还原个简易版本的。

回到青云山,林鸿彬第一时间找了潘金星老师,一听说要做“不用火就能热的饭”,潘老师眼睛都亮了:“这有意思!我来琢磨发热包!”

两人在实验室里忙活起来。潘老师说:“最简单的发热包用生石灰就行,加水就发热,安全还便宜,就是升温慢了点,温度也不算高,不能烧开水。”

林鸿彬点点头,补充道:“要是加些铝粉、铁粉,或者碳酸氢钠、硫酸镁,会不会反应更快、温度更高?”

有林鸿彬提供的方向和材料,潘老师很快的搞出了合适的配方,最后装进无纺布袋中。

接下来是脱水米饭。

没有专业的离散液,林鸿彬就把蒸好的米饭摊在竹筛上,喷上一层熟油,用筷子轻轻拨散,让米粒互不粘连;然后把竹筛放进消毒好的暖房,进行干燥脱水。

没有塑料袋封口机,他就用烧红的火钳在袋口一夹,封口就完成了。

最后去了公社的铁锅厂,压了几个特制的双层铝盒,中层有两个格子,顶盖带气孔。

6月1日这天,林鸿彬拎着一个大布包进了军区大院,目的地是后勤部的食堂。

听说他要展示“自热饭”,几位有空的军区领导都来了,连李政委也特意赶过来。

林鸿彬拿出一份红烧肉的自热饭,当众演示:“大家请看,底层加水,把发热包放进去;中层的大格子倒脱水米饭,加适量水,小格子放红烧肉;最后盖上盖子,等十分钟就行。”

为了展示成品,脱水米、水和红烧肉都是用透明塑料袋装好的。

没一会儿,铝盒的气孔里就冒出了热气,一股浓郁的红烧肉香味飘了出来,食堂里顿时安静下来,林鸿彬甚至能听到旁边有人咽口水的声音。

“好了!”他打开盖子,白花花的米饭、油亮亮的红烧肉映入眼帘,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首长,你来试试?”

林鸿彬向李政委请示,现在军区没了司令员,李政委是最高首长,当然要向他请示。

“你带了多少盒过来?我自己试试!”

“这次只是试验用,只带了10盒。”

林鸿彬把剩下的9个盒子都拿了出来,几个首长各自拿了一个试起来,要的就是这种体验感。

林鸿彬就把热好的饭推给后勤部部长。

十几分钟过后,10份自热饭被消灭的干干净净的。

“这不比那压缩干粮和‘761’面糊糊好多了,给野战部队用太合适了!”

“是啊,有了这个,在补给上就可以省很多事,就是这个铝盒有点大,占位置,携带太麻烦了!”

“那就直接换成耐高温塑料袋,在南方,水包也可以直接取消。”

“用塑料袋还不如用锡纸,用的时候一折就是个盒子,轻便还不占地方!!当年下放时没有杯子喝水,我就是用香烟盒里的锡纸捏水杯用的。”

“我倒是觉得一名战士配一个铝盒还是很有必要的!”

......

一群首长就当着林鸿彬等人的面,探讨起自热饭在野战的用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