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299章 搞农业的,人员稳定一些为好!

陆志高风尘仆仆地从南繁试验田赶回来,两天后,邮电所送来一大堆贴着“机密”两字的袋子。

林鸿彬正好在村里巡视,看到这样子,就上前问询:“陆工,这些都是什么东西?”

陆志高分别指的两种不同的袋子介绍道。

“这个是不育系水稻稻种,专门用来做杂交母本的;这个是保持系稻种珍汕 97b,得靠它才能让不育系的特性稳定传下去。”

林鸿彬眉头微蹙,心里隐约猜到是什么了:“三系杂交技术完成了?”

“成了,就等国家验收了!大概在今年晚稻收割后就可以完成验收!”陆志高满脸的兴奋。

陆志高往椅子上一坐,喝了口凉白开,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林书记,你是不知道!在南繁,咱们以‘蒲阳一号籼型常规水稻’为恢复系培育的F1代杂交稻,试验田亩产直接超过1600斤,就算是普通水田,亩产也有 1400 多斤,这可是实打实的大跨越!

所以上头已经定了,只要通过验收,明年要在全国大力推广杂交水稻。作为最好的恢复系稻种之一的‘蒲阳一号’必然要大力推广!”

他顿了顿,身体往前倾了倾,语气变得郑重:“我这次回来,核心任务就是在咱们育种中心搞杂交育种试点。搞的好,明年这里就是闽省水稻杂交育种的示范基地。通知很快就要送到的。”

林鸿彬眉头轻轻皱起,他搓了搓手,脸上露出明显的担忧:“那搞示范基地,咱们这技术员有点少啊?真要忙起来,怕是连轴转都不够。”

“这点你放心,省农科所会安排专业人员过来支援。还有,我们育种中心前一段时间不是安排了30人来吗,只给我们水稻基地3人还是少了,要不,把那些大中专毕业的干部都调配到我们基地来,我把他们都培养成技术员?”

“这可不行,都分配下去了,就不要轻易调动。”林鸿彬连忙摆手,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其它部门也缺人手啊,都是要有知识的。要不你从知青里挑些人,慢慢培养?”

“知青可不好留,”陆志高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无奈,“机灵点的,一有机会就想往城里跑,根本沉不下心搞农业;不够机灵的,教他们太费时间了,咱们等不起啊!”

林鸿彬没再说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目光落在门外绿油油的稻田上,脑子里飞速盘算着。

几个村民扛着农具从门外经过,林鸿彬眼睛一亮:“要不,在农村里招一些?年龄放宽点,先在古邑公社招一批试试。

农村人家就在这儿,没理由跑;这几年古邑也积累了不少高中毕业生,他们既懂文化,又跟着生产队种过田,有实际经验,上手肯定快!

培训一番,让他们去干些基础的技术活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倒是可以有!我只要人,你去搞定上头。”陆志高眼前一亮,猛地一拍大腿,随即又皱起了眉,“不过这么一来,宿舍就不够住了,仓库也得扩建,搞杂交稻要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好几类稻种,混放在一起容易出岔子,必须分开存放才保险。”

“建!必须建!”林鸿彬斩钉截铁地说,拳头轻轻砸在桌面上,语气里满是不容置疑决心,“我明天就去地区申请建筑材料,顺便把招工的事情一起上报!”

诶,有一个牛b的手下也不好搞啊,事多。

他忽然想起穿越前在单位的日子,这下总算明白,为啥以前领导不喜欢那些太能折腾的手下了。

建筑材料审批当然没问题。用工的事,地革委计划委员会也给批示了:允许招工,但只能以工友的名义,先招10个!

所谓“工友”,就是临时工或学徒工好听一点的说法而已,不享受职工的福利待遇。不过批了就好,上级批了,就说明他们愿意承担这份工资了。

晚稻育种工作刚画上句号,田野里的早稻就渐渐褪去青涩,染上了金灿灿的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到了该收割的时节。

这次来检查的人不多,只有农业部门的技术员,还有古邑公社的几位领导,没了去年那般敲锣打鼓的大阵仗,倒多了几分从容与笃定。

早稻测产结果一出来,在场的人都松了口气--亩产稳稳超过预期,成绩依旧亮眼。

没人像上次那样激动地欢呼雀跃,只是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掩不住的笑容,藏着对丰收后的踏实感。

趁着检查间隙,林鸿彬拉着公社书记杨国石走到田埂边,避开人群,把想在农村招工的想法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好事啊!” 杨国石一听就乐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农村里的年轻人有冲劲,又从小跟着大人在田里摸爬滚打,懂农活、能吃苦,招他们来搞育种,再合适不过了!对人员有什么具体要求?”

“学历至少得是高中,最好是已经结婚的。” 林鸿彬认真地说,目光落在不远处低头查看稻穗的技术员身上。

“不招点年轻未婚的?”杨国石有些疑惑,他摸了摸下巴,按常理来说,未婚年轻人没家室牵挂,精力更旺盛,“年轻人手脚麻利,学东西也快啊。”

林鸿彬摇了摇头,伸手拂去飞过来的稻叶碎:“杨书记,您也知道,搞农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育种到收割,一年到头都得在田里忙活,风吹日晒的,最需要的就是踏实稳定。”

他顿了顿:“未婚的年轻人心不定,心里总想着外面的世界,跟那些知青没什么两样,万一城里有招工、升学的机会,很容易就走了。

结婚的人不一样,家里有老人要照顾,有孩子要抚养,多了份牵挂,也多了份责任感,更能沉下心来长期干。

搞农业的,人员稳定一些为好!”

水稻育种基地要招工,土豆育种基地暂时不需要,主要是海山县领导们太知道能在盐碱地生产的土豆的价值,也想分一杯羹,早就主动安排了不少人手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