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246章 怎么哪里都有你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第246章 怎么哪里都有你

作者:石谷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6:14:01

第二天座谈会正式开始。

这次座谈会的参会人员有地委领导、地区革委会领导、省水产实验所的专家、农林大学水产养殖专业老师王守昆教授、地区革委会商业局的领导、地区革委会农业局领导、地区革委会林业局领导、海山县一众领导以及林鸿彬这小场长。

在会议室里,林鸿彬还不是最小的虾米,还有一个更小的:在林鸿彬忽悠下开始养虾的蔡队长,今天他陪末座。

蔡队长穿着一套新的绿军装,双手放在膝盖上,略显局促却难掩兴奋。

为了摆脱穷困的处境,他们村里人很是努力,虾养的也不错,今天他被招过来介绍养殖经验。

座谈会按照既定流程推进:先是地委领导开场讲话,阐明海山岛开发的重要意义和会议目的;接着,海山县革委会的同志介绍了海山岛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现有产业等;走完这些 “前奏”,主持人便点名让林鸿彬上台发言。

林鸿彬是一通讲解,接着是专家们讨论起可行性和技术难点。

在座谈会的最后,蔡队长也被叫上去介绍养殖经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我是清源县太平公社南屿生产队队长蔡建忠,我们生产队能走上养虾这条路,不是偶然,这得特别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林鸿彬同志。”

去年上半年,林参谋在我们生产队收购一些小鱼小虾做试验,看到我们队里日子过得难,便指导了我们生产队,让我们试养海虾。就这样,我们生产队才敢迈出第一步,慢慢把虾塘搞起来了!”

蔡队长一开口,在座的其他人都看向角落的林鸿彬,众位怎么想的林鸿彬不知道,但多数是带着惊奇、询问的意思。

地委领导一副“怎么哪里都有你”的神情林鸿彬还是品味出来了。

之后是蔡队长对养虾的介绍和经验总结。

简单的吃了晚饭,一群人继续在会议室加班探讨,明天一群人要去实地考察,一个决策的形成,是要做很多工作的。

在海岛搞养殖,和搞甘蔗渣发酵饲料是不一样的。

甘蔗渣原来就是废料,怎么折腾都没什么损失,整好了那就是大大收入。

而在海岛搞养殖,需要大量的投入的,而且结果未知,当然要慎重再慎重。

过了一晚,吃完早餐后,一群人驱车到南屿生产队实地考察养虾项目,今天的这群人主要是专家团队和农、林等职能部门。

车子驶进南屿生产队时,林鸿彬明显感觉到了变化:曾经满是盐碱地的海边,如今随地势排列着一大片大虾塘,虾塘和虾塘周边尽是忙碌的人。

“我们现在有20个大虾塘,其中有14个是今年新开的,养了三种海虾......”

在虾塘前,蔡队长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来,语气中带着一种成就和满足。

这虾能养起来,是他带领着村民用汗水、泪水换来了。

“这大虾可比海里的大部分鱼值钱!”

蔡队长指着塘里游动的虾,继续说道:“而且虾长得快,养殖周期短,三个月多就能收获。现在 20 个虾塘全养上了,我们队里的渔民都不用冒险跑远海捕鱼了,安全多了!”

他还提到,除了养虾,生产队还养了几百只鸭子,鸭粪能当虾的饲料,形成了 “鸭 - 虾共生” 的模式,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收益。

现在村民们买返销粮时,终于能大方地拿出钱和粮票,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处处拮据了。

中午,南屿生产队的食堂为考察团队准备了一顿海鲜宴。

不过,考察团队的关注点显然不在“吃”上 —— 专家们一边吃,一边仔细观察虾的体型。

养殖的海虾个头比野生虾大不少,体型圆润短粗,外壳薄且光滑,但肉质显得有些松散,入口后口感嫩滑,却少了野生海水虾那种紧实的嚼劲,香甜味也淡了些。

“收获稳定、产量大,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一位水产专家放下筷子,对身边的同事说道:“野生虾受季节和天气影响大,想批量供应很难;但养殖虾只要管理得当,就能保证持续产出,这对后续大规模推广很重要。”

显然,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至于味道好不好,根本不在考察的核心范围内。

南屿生产队的也很开心,他们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这是多少资源都换不来的。

他们不缺鱼虾,但缺粮票。

今天这一餐基本是鱼虾蟹螺等在海边很便宜的东西,但收到了考察队的10来斤粮票,还是全地区都能用的粮票,这生意能做,要是经常有这样考察队那就更好了!

只是乡亲们不知道的是,只有正经考察队出去考察时吃饭给粮票,打着考察队队的名义到处骗吃骗喝多的是。

要不是青云山知青林场交通不方便,天天都会有各种考察队、巡查队之类光顾。

在南屿生产队考察的时间不长,下午一群人接着驱车,赶去海山岛,明天要开始对海山岛进行实地考察,林鸿彬也被要求全程参与。

又是4天,考察才结束,这次不用林鸿彬出报告了。

今天早上,从地委招待所出发,趁着开车,也走了一遍亲戚,顺路拜访了两个舅舅和大姑丈,送上一些果酒、蜂蜜和熏肉。

亲戚之间就得常走动,不然关系就淡了

回到家里都过了晚饭饭点了,也没让奶奶再做,只是在家里待了一会,米、油、蜂蜜、水果等送上,才慢悠悠的把车开回到林场。

上次出差回来的场景再次上演一遍。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林鸿彬把黄镇山找来:“老黄,军分区那边需要杂交的小猪200多头,具体的你去跟军分区后勤部的联系,对接一下。”

黄镇山是当地驻军转业的,与后勤部的同志应该有共同语言吧?

“场长,有没有具体的数量?我们林场刚出生的杂交猪仔现在不到100头。”

“没有具体数量,是韩司令员临时下的任务。林场养的数量不够,我去找乡亲们调拨一批。数量尽量定多一点,但调拨需要时间,交货时间定在一周之后吧!”

“行,我明白了!” 黄镇山点点头,把细节记在笔记本上,转身去联系军分区了。

青云山知青林场的存在,让整个地区调拨生猪、种鸡、鸡蛋等管控物资变的轻松不少。

现在蒲阳军分区要了杂交猪仔,那其他军分区和生产建设兵团呢?会不会和之前要鸡仔那样?

看来得多准备一些杂交猪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