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242章 还是你们年轻人思维活跃

林鸿彬见韩书记眼中满是兴奋,趁热打铁继续补充:“而且我们蒲阳地区海岸线长,海湾海岛众多,如果在海山试验成功了,那整个蒲阳沿海地区就可以摆脱穷困了。”

“那技术呢?”韩书记有些意动,追问道。

林鸿彬早有准备,笑着回答:“鲍鱼、扇贝的繁殖可以问问农林大学搞水产研究的老师,这个不是什么难题。鲍鱼吃海带、龙须菜等,而海带、龙须菜这些很好养。

鲍鱼这玩意活动区域小,可以养在小空间内,只要能制造一些小空间,比如笼子、箱子,大规模鲍鱼养殖就能成。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扇贝是滤食性生物,滤食海里的浮游生物,也不难养。”

“鲍鱼、扇贝只能在海里养吧?那滩涂呢?”韩书记又抛出一个问题,显然已经在认真琢磨这个项目了。

“滩涂可以养的就多了,紫菜、海带、海蛎、蛏、蛤等等,只要养的规模够,后续海产品加工厂就可以跟着上,比如鱼罐头厂、鱼干厂、蚝油厂、鱼露厂等等,是在不行,直接晒干当干货卖,只要量够大,再便宜也能挣到钱。”

韩书记越听越满意,看着林鸿彬的眼神都变了,忍不住打趣:“你好像很懂啊,要不你来主持这个试验?”

林鸿彬一听,赶紧摆手:“别,千万别,首长,林场还有好多项目要折腾,食用菌推广都还没铺开。

而且搞试验需要专业人才,您可以把农林大学的老师、海产公司的技术员,还有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都拉过来,他们不仅专业,联系其他科研单位也方便。”

韩书记看着他急着推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这样啊,那先放过你。”

先放过,那就是以后可以随时抓壮丁呗,林鸿彬还是能听出话外之意的。

好在韩书记没再纠结这个话题,转而问道:“你刚才说的海边的发展思路,也跟我陆地上的。”

“是,首长!”林鸿彬也赶紧转移话题,“我们林场去年年底试种了秋土豆和冬土豆,收获还不错。而福山岛上多为沙质土,秋冬少雨干旱,气温也不算高,我认为可以在福山试种些土豆,看看能不能适应当地的盐碱环境。”

“土豆?你说的是地蛋吧!”韩书记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前些年我们在海边试种过,效果不好,个头小,产量低,还容易生病,比种小麦还不如,小麦还能收200来斤那,后来就没再种了。”

林鸿彬听他把土豆叫 “地蛋”,心里了然 —— 这是鲁南地区的叫法,看来韩书记是鲁南人。

他解释道:“那可能是没找到合适的品种,毕竟海边盐碱度高。我会试着用种子和块茎两种方法试种,土豆用种子繁育容易变异,产生新品种,说不定就会有适合在盐碱地种植的品种,一块地里只要有几棵成功就可以了,然后就用这几棵土豆无性繁殖了。”

“既然这样,那就去试,大胆的试!” 韩书记拍了拍桌子,语气坚定,“先找个知青单位试一试,做好了给你请功!”

“谢谢首长。不过现在的天气条件不合适,等秋天的时候我再过去。”

“行,也不差这半年了,你继续说。”

林鸿彬喝了口茶,继续说道:“韩书记,我在海山巡查的时候,发现海山在大规模种木麻黄树,乡亲们有用木麻黄嫩枝条喂猪,用木麻黄果子喂鸡的,

我觉得可以试试木麻黄树枝加那些渔场丢弃的那些不值钱的小鱼虾、边角料等按比例制成饲料,如果能成的话,至少可以保障岛内的猪肉、鸡肉供应。”

海边总会养些鸭子的,所以海山不缺鸭子,但缺猪肉、鸡肉。

韩书记当即拍板:“这个可以先试,还是先找个知青单位试一试。还有其它想法吗?”

“我爱人爷爷是个医学院教授,我看他的医书,里面有记载着木麻黄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疝气、寒湿泄泻、小便不利、脚气肿等,我觉得在制药这方面很有前景。”

“但制药投入大,周期也长,短期内看不到效益,这个慢慢来!”

“还有木麻黄叶纤维长,是制造人造丝的好材料。”林鸿彬又抛出一个新点子。

“人造丝?那是什么东西?”韩书记从没听过这个词,好奇地问。

“就是人造纤维,是一种纺织材料。”

“嘶!”韩书记吸了口气,忍不住赞叹:“果然还是你们年轻人思维活跃,能想到这些新鲜东西!但这个也急不得!”

“还有,现在种树多数为木麻黄树,品种过于单一。

能耐旱、耐盐碱、耐风沙的植物也很多,像沙蓬草、田菁、南苜蓿等,可以直接当饲料,我觉得也可以试试种一些!

只要饲料足够多,海岛就不会缺肉食,这样就可以省很多粮食。”林鸿彬补充道。

“嗯,这也是个好办法!”

“首长,以我的知识,现在也只能想到这些了。”

韩书记笑着说,“你说的这些思路,已经足够我们忙活一阵了。要是都能可行,你又立了一大功!看来还是得多读书,不然连年轻人的思路都跟不上了。”

他看了墙上的挂钟,站起身说:“好了,这也到饭点了,先去食堂吃饭。你的报告我留下,到时候让人找专家评估一下,到时候可能还需要你过来给同志们介绍一下细节。”

“是!”林鸿彬也跟着站起身。

在去食堂的路上,韩书记突然想起什么,笑着爆料:“对了,你们单位获得中央部委颁发的‘1972年度上山下乡模范单位’、‘1972年度学习教员思想先进单位’、‘197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先进单位’等奖励,由于种种原因,就没有安排进京领奖,直接把奖励转到地委这里,前几天我过去颁奖了。”

“还有这好事?谢谢首长,我回去得好好看一看。”林鸿彬又惊又喜,连忙道谢。

这都来蒲阳城关了,而且才中午,去古邑的公交车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那就去蒲阳工艺一厂门市转转。工艺一厂离地委机关不远,而且去汽车站要经过工艺一厂。

林鸿彬现在出门,都会开一张以林场名义买工艺品的介绍信,有备无患。

工艺一厂的门市比榕城雕刻厂的小多了,主要卖木雕,也有少量牙雕。门市柜台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客气,毕竟来这里卖工艺品的,毕竟能来这里的顾客都是得罪不起的人。

林鸿彬对工艺品的鉴赏能力有限,就算把在榕城雕刻厂买的书都翻透了,也没多少上手的机会,更没师傅指点。

那就按价格来,越贵越好。

最后还是花了近2000元,买了10个牙雕作品、10个木雕作品。按工作人员的介绍都是大师作品,还有复活失传三百多年象牙拔丝工艺之类的话语。

木雕作品里三个沉香材质,五个海南黄花梨的,一个小叶紫檀,最后一个金丝楠木的,都是好木头,而且还是老木头。这些木雕加起来都重好几百斤了,绝对值得购买。

现在好木头的价格都很低,海南黄花梨、紫檀、红豆杉也是当药材卖的,药材公司收购黄花梨的价格是每斤在8分钱左右。

“你们工艺厂的木材卖不卖?我们单位想买点好木头自己做点小玩意。”林鸿彬在走之前不死心的问了一句。

工作人员笑着摇了摇头:“不好意思,同志,我们工艺厂只卖成品工艺品,挣的是手艺钱,不卖原材料木头。”

“哦,那太可惜了。” 林鸿彬有些失望。拎着一大堆东西找个偏僻的地方使用物品消失术。

在回古邑的路上,林鸿彬没有去想什么奖励,心里全是对家人的挂念:两个小家伙会不会认人了?自家老婆最近有没变瘦了?三位长辈最近怎么样?

至于林场?按部就班就不会出大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