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241章 能挣外汇的都是好事情

林鸿彬又跟着巡查组跑了一天,总结起来就是苦,知青们过的苦,当地的农民们也过的苦。

就海岛这条件,粮食肯定是无法自足的,重要的是地里种的那些花生卖不了多少钱,商品粮都没办法多买!

半年地瓜半年粥,各个吃的胃发酸。

其实这种现象不是海山岛独有,靠海边的公社很多也是这样的:说是农民,但地多是盐碱沙地,还缺淡水,种不了什么粮食,大部分时间都是饿肚子的;说是离海不远,但又不是渔民,无法出海打渔。

但陆上毕竟交通方便,而海山岛的物资要靠轮渡,现在全省都没多少大海船,还多集中在榕城和鹭江两城市,海山岛的运力那是相当的紧张。

进海山岛的第三天,林鸿彬得单独行动了,林鸿彬准备绕海岛一圈,考察海湾、滩涂、浅海和一些海岛。

海山县特地给林鸿安排了两个工作人员陪同。

这可不是多此一举,海山县就海山岛和周围的一些小岛屿,面积没比古邑公司大多少,但方言也有三种:福唐话、蒲阳话和闽南话,各村各岛的口音还不一样,没有本地人带路,别说考察,连跟老百姓交流都成问题。

每天清晨,县里的吉普车会准时停在招待所门口,把林鸿彬三人送到当天的考察地点;到了傍晚,又会准时来接他们回去。好在海山岛不算大,从岛这头到那头,开车最多一个小时,路上不用耽误太多时间,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考察上。

在考察海岛的时候,林鸿彬展现了他那浪里白条的能力,

还不时的给海山县招待所搞了一些大鱼大虾蟹,超长的潜水时间和水下作业能力,把陪同的工作人员和渔民们差点惊掉下巴。

他们不知道,林鸿彬这不仅是考察,更是在给空间 “补货”。

海山岛位置特殊,是冷暖流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造成了海山岛周围海域里资源相当的丰富,各种海生物可比清源县海边多多了。

每次潜进海里,都会拿些空间饲料、猪肝、内脏等打窝。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里的海生物品种又多了一大批,像海生植物、藻类就有鹅掌菜、石花菜、鹧鸪菜、江篱、红毛藻、羊栖菜、赤菜、海苔等等,还有更多的鱼、虾、蟹、贝、藻、珊瑚等等,七七八八的加起来近百种新生物。

在海里干活的时候,林鸿彬特就别嫌弃咸水湖的容积了,太小了,养不了多少好东西啊。

那就扩大它。每天晚上回到招待所,他都会关紧房门,钻进空间拼命的扩大咸水湖,第二天就入海灌满咸水湖。

一天一个地方,整整在海山县转了半个月,林鸿彬才向海山县领导辞行。

“林副组长,感谢你这些天的辛苦付出,我代表数万海山人向你表示感谢。”县委书记握着林鸿彬的手,语气格外诚恳。

这些天林鸿彬上山下海,县里的领导们是听到汇报的。而且看着林鸿彬这风吹日晒、泡海水也没变色的皮肤,知道当时是误会人家了,这会还显得有些愧疚。

林鸿彬笑着摆手:“书记客气了,这是任务所在!”

“这岛上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路途遥远,几个本地特色的点心带路上吃!这是‘天长地久’,这是‘八珍炒糕’,祝愿林副组长事业长久,事事顺意!?”

林鸿彬还要去地委汇报工作,送其他东西还真的不方便,点心轻便又有寓意,再合适不过!

“谢谢书记的吉言,多谢各位领导了,我就不客气了,哈哈哈!”林鸿彬接过油纸包,笑着道谢。

县里的领导和林鸿彬很默契的都没提调研的事情,这事是地委主导的,当然要先上报给地委领导了。

过了轮渡,地委派过来的车已经在等着了,回到蒲阳地委机关,直接向韩书记报到,顺便递上“天长地久”和“八珍炒糕”。

“这是当地的小吃,天长地久和八珍炒糕,寓意挺好的,当地干部让我带点和领导们一起分享。”林鸿彬把油纸包放在桌上。

韩一民也不客气,拿起一块八珍炒糕就啃了起来,一边嚼一边说:“嗯,味道不错,软糯香甜,比机关食堂的点心好吃!”

林鸿彬也不磨迹,直接递上这几天的成果:“首长,这是我这半个月的考察报告,里面写了海山县的情况和我的一些建议。”

每天晚上,林鸿彬就在空间里思考当天考察的地方适合养什么、种什么,回忆一下重生前当地的特产是什么。

海山县有山有海,海湾众多,沙滩也不少,也有一些很特色的风景,这要是三十年后,首推的就是旅游业,但现在这条路行不通,交通不方便,出行基本上也要开证明,人也穷。

韩一民吃完手上的点心,拿起报告翻了起来,刚看了第一页就停住了,指着 “海洋牧场” 几个字问:“小林,这个‘海洋牧场’是什么意思?我看不太懂,你先给我解释解释。”(备注)

“首长,海洋牧场就是通过人工手段,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如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牧场,是鲁省大学曾呈奎教授提出的理念。

我在海山转了半个月,海山岛的条件就不能靠种植来发展。但海山岛在海峡北端西侧,是河海交汇处,饵料丰富,海水较浅,光照充足,而且海湾、海岛众多。这种海域很适合用来养殖。”

林鸿彬不知道在这个世界有没有人提出海洋牧场这个概念,但在国内应该还没人提。

韩一民皱了皱眉:“你这东西一听就是大工程,咱们现在能搞起来吗?”

“可以一步一步来嘛!”

林鸿彬赶紧解释,“先从滩涂、沙滩养殖开始,再到海上鱼排养殖、浅海礁石养殖等。

海山的潮间带和低潮线以内的水域面积广阔,可以通过改造,把滩涂的改成适合养殖的区域,可以养各种贝类、海藻类、鱼类和虾类等等。好理解一点就是把滩涂改造成海田,各种海生物就是庄稼。”

“你这么一比喻就好理解了!但那些贝类、海藻便宜的很,海里也多的是,需要养殖吗?”

“天然的再多也有枯竭的时候,还是人工养才能保证数量稳定,而且规模化才能产生经济效益,才能为后续的产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林鸿彬越说越顺,继续道:“滩涂养殖国内搞了好多年了,人工养海蛎、盐田养海虾都有数百年了,齐鲁省在50年代末就试验筏式海带养殖,前些年扩大扩展至滩涂贝类养殖。

去年我们清源县有渔村开始试验海虾养殖,听说效果也不错。如果觉得养那些便宜的海产不划算,那就养贵的。

我这几天看过了,海山周围的礁石里有很多鲍鱼和扇贝,说明那个地方适合鲍鱼、扇贝的生存。

鲍鱼、干贝可都是海珍,价格贵一些。如果国内消化不了可以找找港岛和小日子,他们那喜欢吃这玩意。

而且新鲜鲍鱼、扇贝也不难运输,运到港岛和小日子那边也没什么技术难度。制成干货后运输就更简单了。”

“嘶~”一听到挣外汇,韩书记的眼睛就亮了起来。

能挣外汇的都是好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