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 > 第43章 诗斗现场的“文抄公”与主公的“跨界碾压”

次日清晨,张承神清气爽地醒来,只觉得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儿,连窗外渔阳冬日那干冷的空气,吸进肺里都带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他侧头看了看身边仍在熟睡的蔡琰,她蜷缩在厚厚的锦被里,只露出半张恬静的睡颜,长发如墨般铺散在枕上,眼下带着一丝淡淡的青影。

张承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怜惜与得意交织的复杂情绪,他小心翼翼地掀开被子,蹑手蹑脚地下了床,生怕惊醒了她。嗯,昨晚……确实是辛苦了琰儿了。他回味了一下那被省略的一万字内容,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像个偷吃了蜜糖的孩子。

穿戴整齐后,他特意吩咐门外候着的侍女:“去告诉厨房,准备些清淡滋补的早膳温着,等夫人醒了立刻送来。谁也不许打扰夫人休息,让她睡到自然醒!”

吩咐完毕,他挺了挺胸膛,感觉自己作为丈夫的责任感瞬间爆棚,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就往前厅走去。今天的文会,就由他亲自来主持!让琰儿好好休息!

刚到前厅,早就候着的李敏就一脸喜色地迎了上来:“主公!大喜啊!昨日的‘英雄血’和火锅,大获好评!宾客们赞不绝口!”

原来,昨日晚宴的火锅模式,在这初冬的渔阳取得了空前成功。一个个烧得火热的铜鼎,翻滚着奶白或酱红的汤底,薄如蝉翼的羊肉片在滚汤里一涮即熟,蘸上浓香的胡麻酱或咸鲜的野韭花酱,再配上一口辛辣醇厚的“英雄血”,瞬间就征服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味蕾。这玩意儿既热闹又好吃,还能自己掌控生熟,完美规避了渔阳工坊在精细烹饪上的短板。冬日的严寒更是成了高度酒和热火锅的最佳催化剂,几杯酒下肚,几筷子肉下胃,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暖烘烘的,连带着看身边的人都顺眼了许多。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今天天还没亮,就有不少嗅觉敏锐的商人堵在郡守府门口,想要商谈“英雄血”的采购配额——这玩意儿在北方冬天绝对是硬通货!甚至还有人异想天开,提出想让张承提供“技术支持”,在他们家乡开一家“渔阳火锅”分店,连招牌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塞北第一锅”!

张承听得眉开眼笑,但还是努力维持着“稳重”的形象,他大手一挥:“这些商业合作的事情,琐碎得很,统统交给关靖去处理!他现在是郡丞,理当为老子分忧!” 心里却暗爽:嘿嘿,火锅的魅力,果然跨越时空!老子真是个天才!

打发了商业谈判的琐事,张承精神抖擞地来到文会现场。今日的主题是“诗斗”,这可是他期待已久的重头戏!作为一个穿越者,脑子里装着唐诗宋词三百首(夸张了,但几十首名篇还是记得的),要是不趁机装……呃,是弘扬一下传统文化,岂不是锦衣夜行?

他早就暗中吩咐田楷,将今日作诗的主题提前定为“冬日”。为此,他熬夜(在兴奋地睡不着和折腾蔡琰的间隙)回忆,精心挑选了好几首应景的好诗,反复背诵,确保万无一失。就等着在关键时刻一鸣惊人,彻底扭转他“粗鄙武夫”的形象!

广场上依旧人头攒动,炭盆烧得比昨日更旺了些。经过昨日的“水泥风波”和晚上的火锅盛宴,学子文士们看张承的眼神明显复杂了许多,少了几分轻视,多了几分好奇,甚至还有一丝……对今天火锅的期待?

文会现场,炭盆烧得正旺。田楷宣布今日诗斗主题为“冬日”时,张承在台上露出了胸有成竹的微笑。

各地文士纷纷献诗,水平参差不齐。有人写出“朔风卷地百草折,胡天腊月雪纷飞”这样还算工整的诗句,但也有少数几位,大概是昨晚“英雄血”喝多了还没醒,或者本身才华就比较抽象,写出的诗句堪称狗屁不通。有一位仁兄憋了半天,写出一句“冬天冻得直哆嗦,抱着火盆不想走。”引得台下哄笑一片。

眼看气氛渐热,张承觉得时机已到,起身走到台前:

“诸位,渔阳冬日,别有一番景象。本官偶得一诗,请诸位品鉴。”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他朗声吟出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句诗毕,满场寂静。

这短短二十字,勾勒出一幅意境深远的冬日画卷。那种孤寂清冷的意境,与渔阳冬日的苍茫景象完美契合。

田楷激动得胡须颤抖:“主公此诗,字字珠玑,意境超然!老朽佩服!”

就连一向淡定的蔡琰不知何时也来到了会场边缘,听到此诗,眼中闪过惊艳之色。

台下那些原本心存轻视的文士们也彻底服气了,这水平,吊打他们所有人!难怪人家能娶到蔡琰!原来是真的深藏不露!

然而,总有人不信邪。尤其是几个来自中原、自视甚高的文士,他们怎么也无法相信,一个前董卓部将,能突然作出这等水平的诗作。这不合常理!

一个来自兖州的文士站起身,拱手道:“太守此诗,确实气魄非凡,令人佩服。不过……在下斗胆一问,太守出身行伍,往日并未闻有诗名,何以突然能作出如此佳作?莫非……是早有准备,或是得了高人指点?”

这话问得还算委婉,但意思很明显:我们怀疑你这诗是抄的或者别人代笔的!

立刻有人附和:“是啊!听闻蔡大家才学冠绝天下,莫非……”

“或是郭奉孝先生的手笔?”

张承心里“咯噔”一下,卧槽!来了来了!质疑虽迟但到!他面上却不动声色,甚至带着一丝不屑:“哦?依诸位之见,我华雄就是个只会砍人的莽夫,不配作出好诗咯?”

那兖州文士忙道:“非也非也,只是……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若太守真有大才,何不当场再赋一首,以证清白?也好让我等心服口服。”

“对对对!再作一首!” 不少心存疑虑的人都跟着起哄。

张承心里开始打鼓了,他脑子里存货是不少,但都是背的,万一临时出的主题太偏,背不出来,那不就糗大了?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郭嘉,却见那家伙正悠哉悠哉地喝酒,还对他眨了眨眼,一副“你自己装的逼,跪着也要装完”的表情。

这时,那几个挑事的文士凑在一起低声商议了一番,脸上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显然,他们想出一个自以为能难倒张承的“绝杀”主题。

其中一人朗声道:“太守曾效力于董相国麾下,董相国……呵呵,往事已矣。不如,就以‘忠君爱国’为题,请太守再赋一首如何?”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了不少。很多人都听出了这话里的陷阱和恶意。你华雄是董卓旧将,董卓是篡逆权臣,你跟他谈“忠君爱国”?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无论你诗作得多好,你的出身就是原罪!这题简直就是把你架在火上烤!

田楷、关靖等人脸色微变,郭嘉也放下了酒葫芦,眼神锐利起来。

然而,张承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极其古怪的表情,像是想笑又强行忍住。董卓旧将?忠君爱国?哈哈哈!那是他华雄的黑历史,关我张承屁事!老子是穿越者!灵魂是红的!你们这险恶用心,简直是抛媚眼给瞎子看,完全没戳到老子痛处!

他甚至还觉得有点想笑,这些文人啊,搞点阴谋诡计都这么拐弯抹角,小家子气!

于是,在众人或担忧、或期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中,张承摸了摸下巴,故作沉思状,其实是在脑子里疯狂检索关于“忠君爱国”的诗词。屈原的?太悲愤,不应景。岳飞的?……嗯,岳飞的好像可以!《满江红》太长了,而且时代背景有点问题……有了!他锁定了一首——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既符合忠君爱国的主题,又写的汉朝,同时巧妙地避开了自身出身尴尬,而且气势雄壮,非常适合他现在的身份!

打定主意,张承再次抬头,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肃穆与决然的表情,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声音洪亮地吟诵道: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此诗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

前两句“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描绘出汉军旌旗蔽日、布满阴山,决不让胡人一兵一马生还的雄壮场面和必胜信念,气势磅礴!

而后两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更是石破天惊!这分明是借用了班超“但愿生入玉门关”的典故,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为了报效国家,宁愿长期戍守边疆,乃至马革裹尸,也无需活着回到玉门关内的豪迈誓言!这是何等决绝的忠诚!何等炽热的爱国情怀!

全场再次陷入死寂。

这……这还是一个曾被诟病为“董卓旧部”的人能作出的诗吗?这满腔的忠义,这以身许国的赤诚,简直堪比古之忠臣良将!

那个出题的兖州文士,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身体晃了晃,几乎站立不稳。他本想用“忠君爱国”将张承架在火上烤,却没想到对方直接掏出了一颗如此滚烫、如此赤诚的“爱国心”,反而将他,连同他背后那点小心思,映衬得无比渺小和龌龊!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严纲反复咀嚼着这两句,虎目含泪,猛地一拍大腿,“说得好!说得太好了!这才是我边军儿郎该有的气魄!太守,某服了!心服口服!”

关靖亦是动容,长身一揖:“太守此诗,忠义之气直冲霄汉,可昭日月!昔日浮云,焉能蔽日?关某,拜服!”

田楷更是激动得浑身颤抖,老泪纵横,对着张承深深一拜:“主公……有此胸怀,有此忠忱,乃渔阳之福,乃大汉之幸也!老朽……老朽……”

台下那些原本质疑的文士,此刻也再无任何话说,纷纷躬身拜服。连续两首,风格迥异,却皆为上上之品,尤其是后一首,在“忠君爱国”这个被他们视为陷阱的主题上,不仅完美应对,更是爆发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已非“才华”二字可以简单概括,这需要何等的心胸与气魄?

张承看着台下彻底拜服的人群,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暗呼一声侥幸。表面上,他依旧努力维持着淡然,摆了摆手:“诸位过誉了。此乃华某肺腑之言。边疆将士,枕戈待旦,所为者,不过是保境安民,报效家国而已。华某既为边将,此心此志,天地可鉴。”

他这番“真情流露”,更是赢得了无数好感。

郭嘉不知何时又举起了酒葫芦,慢悠悠地灌了一口,看着台上那个瞬间将“危局”扭转成“个人忠义秀”的主公,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喃喃道:“肺腑之言?怕是‘借’来的肺腑吧……不过,这‘借’得倒是恰到好处,时机、主题、气势,分毫不差……主公啊,你身上这秘密,真是越来越让嘉感兴趣了。”

张承自然听不到军师的嘀咕,他正享受着这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嗯,看来这“文抄公”……不,是文化传播者的道路,前途一片光明!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忠勇双全”、“文武兼备”的美名,正随着这些文士的口耳相传,迅速播撒向大汉的每一个角落……晚上必须再加个火锅,和琰儿好好庆祝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