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 > 第82章 强悍的北非之星(1)

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 第82章 强悍的北非之星(1)

作者:白龙语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31 14:58:55

多国联合军事行动,在历经数周紧锣密鼓的政治斡旋、情报整合与兵力集结后,终于进入实战阶段。

白鹰合众国作为联军核心力量,率先派遣其庞大的远洋舰队,兵分两路,分别剑指迦南地带与科威特方向,意图形成钳形攻势,一举瓦解北非之星在中东的核心存在。

然而,联军舰队甫一进入中东海域作战半径,便遭遇了NSI武装力量前所未有的、体系化的猛烈阻击。

NSI的海上力量展现出了令人惊骇的作战模式——其舰队高度无人化,作战逻辑与战术应用竟与塞壬舰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这支“幽灵舰队”装备了成熟且致命的反舰导弹系统,配合精准高效的激光近防武器,构成了严密的对舰杀伤链。

更令联军舰队指挥官们头皮发麻的是NSI的空中力量:数量庞大的无人战机集群,凭借其远超有人战机的飞行速度、极限机动性以及低可探测性,如同蜂群般扑向联军舰艇。

这些无人机挂载的同样是高效能反舰导弹,其饱和攻击模式瞬间压垮了联军舰队的防空火力网,防空拦截效率在如此高密度、高速度的打击下急剧下降。

NSI的打击维度并未局限于海空。其陆基力量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部署在海岸线纵深的机动式反舰导弹发射平台,凭借出色的隐蔽性、快速转移能力和导弹本身的高突防特性,对试图靠近的联军舰艇构成了持续性威胁。

这些导弹射程远、精度高、毁伤效果显着,使得联军舰队在试图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时束手束脚,难以建立安全的近岸火力投送区。

战场环境的恶化远不止于此。NSI在信息战领域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其强大的电子战能力,综合运用了电磁压制、网络攻击与频谱干扰等手段,一度瘫痪了联军舰队乃至整个作战体系的电子设备。

通讯链路中断,雷达屏幕雪花一片,导航系统失灵,火控系统失效,甚至连远在轨道上的支援卫星也暂时失去了与地面部队的联系。

联军仿佛瞬间被剥夺了“感官”与“神经”,陷入了信息孤岛,指挥体系濒临崩溃,各作战单元只能依靠最基本的目视联络和预设应急方案进行极其低效的抵抗。

这种在信息领域被完全压制的无力感,是联军官兵在与塞壬作战时都未曾经历过的。

塞壬的威胁直观而致命,但至少联军还能“看见”敌人并予以还击;而面对NSI的电子迷雾,他们连敌人在哪里、攻击从何而来都难以判断,只能被动挨打,士气遭受重创。

这场战役,残酷地成为了这个世界军事史上首次大规模、体系化运用精确制导武器与高强度电子信息对抗的实战检验场。

NSI,这个由前原子科技安全部部长亚波·利特领导的组织,将其掌握的、远超时代的科技力量,淋漓尽致地转化为了战场上的杀戮效率。

联军初期的溃败态势,直至寒国特遣力量的及时介入才得以扭转。寒国凭借其同样深不可测的电子战实力,迅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反制。

其电子战飞机、舰载及陆基干扰系统全力开动,强大的反干扰与频谱争夺能力如同利剑般刺穿了NSI布下的电子迷雾。通讯链路逐步恢复,雷达重新捕捉到目标,指挥系统重新上线。

寒国不仅帮助联军恢复了基本的电子作战能力,甚至在局部区域形成了对NSI电子力量的压制,为联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和重组之机。

寒国部队展现出的技术水平与装备性能,其与NSI装备的“同源性”甚至某种程度上的“优越性”,引发了联军内部,尤其是白鹰高层将领的深层疑虑,但在生死存亡的战场上,这些疑虑只能暂时压下。

与此同时,由郑凯因指挥官全权指挥的碧蓝航线与赤色中轴联合舰娘部队,也按预定计划投入了战斗。

舰娘部队的参战,成为了改变战场态势的关键转折点。对于舰娘而言,NSI高度无人化的舰队和空中力量,其作战模式与她们常年对抗的塞壬舰队并无本质区别——都是非人的、高度机械化的杀戮机器。

这使得她们在心理和战术层面都无需背负攻击人类的道德包袱,可以毫无保留地发挥其全部战斗力。

舰娘们凭借其超越常规战舰的机动性、强大的火力以及独特的、基于心智魔方的感知与协同能力,迅速在混乱的海战场上打开了局面。

她们组成高效的猎杀小组,精准拦截NSI的无人机蜂群,利用自身灵活的走位和能量护盾硬抗或规避反舰导弹,并对NSI的无人舰艇发动毁灭性打击。

企业、新泽西等主力舰娘的炮火与导弹,黎塞留、让·巴尔等战列舰的主炮齐射,以及航母舰娘们释放的、由舰载机组成的空中绞杀网,共同构成了对NSI海上力量的致命打击链。

在舰娘部队的强力支援和寒国电子战的保障下,联军舰队逐步稳住了阵脚,经过长达一周惨烈至极的高强度海空对抗,联军付出了包括数艘主力驱逐舰、护卫舰沉没,多艘巡洋舰、两栖攻击舰重创的代价后,终于艰难地夺取了中东周边关键海域的制海权,为后续的登陆行动铺平了道路。

夺取制海权仅仅是第一步。联军庞大的两栖登陆舰队开始向迦南和科威特海岸逼近,运载着数以万计的地面部队士兵和装甲车辆。

然而,登陆作战甫一开始,联军地面部队便再次领教了NSI武装力量的恐怖。NSI在岸防体系的建设上,同样贯彻了其高科技、无人化、高杀伤的理念。

NSI构筑的岸防工事异常坚固且智能化。联军登陆艇在接近滩头时,便遭到了来自隐蔽工事内的精确制导炮弹、反坦克导弹以及智能水雷的立体打击。

成功抢滩的部队,立刻陷入了更残酷的消耗战。

NSI部署了海量的小型自杀式无人机和机械犬。这些造价低廉但极其有效的武器,如同幽灵般从废墟、地道中涌出,利用复杂地形和联军士兵的视觉盲区,发起神风式攻击。

它们或携带高爆弹头直接撞击士兵和轻型车辆,或投掷小型炸弹,给登陆部队造成了持续不断的伤亡和心理压力。

更令联军士兵绝望的是他们所面对的“步兵”对手。除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战斗意志顽强的NSI人类士兵外,战场上还充斥着大量NSI的战术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形态各异,有的模仿人形,有的则设计为多足或轮式平台,但共同点是都配备了高初速、高射速的电磁步枪或能量武器。

联军士兵身上普遍装备的传统防弹衣和头盔,在这些武器的打击下显得脆弱不堪,中弹即意味着重伤或死亡。

而NSI的人类士兵则普遍装备了先进的外骨骼系统,不仅大幅提升了负重和机动能力,其配备的复合装甲板更是提供了远超联军单兵的防护水平。

在装甲对抗层面,差距同样悬殊。NSI的装甲载具,无论是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还是自行火炮,均采用了先进的复合装甲甚至反应装甲,生存能力极强。

其火力系统不仅威力巨大,更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制导弹药,首发命中率极高。

NSI装甲部队的信息化程度达到了令人咋舌的水平,车际数据链实现了战场信息的实时共享,使其能够高效协同,对联军装甲部队形成局部优势并予以歼灭。

联军方面,除了白鹰部分主力装甲部队装备了由寒国提供的、性能接近甚至略优于NSI的先进坦克外,其他联军国家的装甲力量仍以二代半或早期三代坦克为主,在火力、防护和信息化方面均处于明显劣势。

NSI的陆航力量同样强悍,其武装直升机和专用对地攻击机凭借优异的性能和精确制导武器,对暴露的联军装甲集群和步兵阵地构成了毁灭性威胁。

NSI还建立了严密且高效的野战防空体系。其机动防空系统和固定防空阵地相结合,配合强大的战场感知能力,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防空网。

联军的固定翼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在试图提供近距空中支援时,频频被击落,战损率高得惊人。空中支援的严重缺失,使得地面部队在攻坚和对抗NSI装甲力量时更加孤立无援。

战场态势对联军地面部队而言,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缺乏有效空中掩护,装甲力量落后且损失惨重,步兵在NSI的无人机、机器人、精确炮火和狙击手的多重打击下伤亡激增。

说真的那些联军士兵屎都快被打出来了,简直就是路边的一条野狗,北非之星的那些士兵随便就可以踹他们两脚……

唯有白鹰陆军主力部队,得益于寒国提供的先进单兵装备、外骨骼和主战坦克以及寒国自身的地面部队,凭借相对接近的技术代差和精锐的作战素养,尚能在局部形成有效抵抗,维持住部分关键战线。

然而,他们同样承受着巨大压力,推进速度远低于预期。

短短五天的地面作战,联军付出的代价是触目惊心的。根据战后初步统计,联军地面部队总伤亡(阵亡、重伤、失踪)人数已高达2.8万人。如此惨烈的伤亡率,在近代大规模常规战争中亦属罕见。

巨大的损失不仅体现在冰冷的数字上,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幸存士兵的脸上和心中。

前线的报告充斥着绝望与难以置信,许多士兵和基层军官在通讯中直言,他们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人类军队,而是来自外星的、科技水平碾压己方的入侵者。

NSI展现出的全方位技术优势、冷酷高效的作战风格以及战场上的绝对掌控力,给联军官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在陆上攻势严重受挫、伤亡持续攀升的危急关头,联军不得不再次将希望寄托于海上力量。由郑凯因指挥的舰娘部队以及联军残存的海军舰艇,成为了支撑战局的最后支柱。

舰娘们凭借其强大的火力投射能力(战列舰的主炮、巡洋舰的导弹、航母的舰载机)和相对NSI岸防武器而言更高的生存能力,开始对NSI的纵深防御工事、装甲集群集结地、指挥节点和后勤枢纽进行持续、猛烈的远程火力覆盖。

来自航母舰载机的精确制导炸弹和导弹,如同雷霆般反复犁过NSI控制的区域。虽然这种火力覆盖难以完全摧毁NSI深藏地下的核心设施或高度机动的装甲部队,但有效地压制了其前线兵力,极大地迟滞了NSI的反击势头,并为濒临崩溃的联军地面部队提供了宝贵的火力遮断和喘息空间。

在舰娘和海军火力的强力掩护下,联军工兵部队利用短暂的战术窗口,在夺占的、相对安全的滩头阵地后方,争分夺秒地构筑起简易的前沿作战基地。

这些基地虽然简陋,但迅速成为了联军控制区内的核心节点。以此为依托,联军开始建立相对稳定的人道主义物资接收与分发点。

北方联合与东煌承诺的紧急救援物资——包括食品、药品、净水设备、御寒帐篷等生存必需品——开始通过海运,在舰娘部队的护航下,顶着NSI的袭扰,艰难地运抵这些前沿基地。

物资的抵达,不仅为被困在战火中的迦南平民带来了一线生机,也部分缓解了联军自身因补给线漫长而承受的后勤压力,为后续更深入的军事行动和更广泛的人道救援奠定了基础。

尽管北非之星仍不时对救援通道进行骚扰性攻击,但在联军建立的区域防空体系保护下,基本保障了救援工作的开展。

但是这样还远远不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