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宇的办公桌上,第二天悄然多了一个深蓝色的笔记本。
它总是被放在一摞作业本的最下方,只露出一个不起眼的边角,仿佛一个刻意保守的秘密。每到晚上,这个笔记本就会神秘地消失,等到早上或中午,又会重新出现。
杨明宇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它的存在,甚至没有在办公室里翻开过它。他只是在夜深人静时,将它带回家,仔细研读,然后在他自己的备课本上有针对的做一下记录。
他在等。等一个不需要他刻意安排,由班级内部自发产生最自然的契机。
陈静如同含羞草,任何带有目的性的风,都可能让她蜷缩得更紧。只有她自己感受到阳光的温度,主动舒展开叶片,那才是真正的成长。
这个契机,比杨明宇预想的,来得更快一些。
这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自习课,数学老师拖堂讲了一道极其复杂的函数与导数结合的压轴题。题目综合性极强,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大多数同学听得昏昏欲睡,只有林天等少数几个人兴致冲冲眼里冒光。
下课铃响了很久,老师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讲解。
“老师!”
林天抱着自己的草稿纸,像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办公室。彼时,办公室里只有杨明宇一个人在整理东西,准备下班。
“怎么了?火急火燎的。”杨明宇笑着抬头。
“那道压轴题!”林天将草稿纸“啪”地一声拍在杨明宇桌上,满脸都是解题后的亢奋,“数学老师的解法太繁琐了,我用构造函数的方法,算出来一个更简单的解法!你帮我看看对不对!”
这是14班如今的新常态。随着林天和一众学生的进步,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听懂,而是开始追求更优,更巧的解题思路。
杨明宇饶有兴致地拿起林天的草稿纸。不得不承认,林天的数学天赋确实惊人,他的解法思路清奇,逻辑严谨,确实比老师的常规解法要高明许多。
“不错,思路非常漂亮。”杨明宇赞许地点点头,“能想到构造对数函数来简化求导过程,你这里的处理,已经有竞赛生的水准了。”
得到肯定的林天,得意地扬起了眉毛。他正准备吹嘘几句,眼角的余光,却无意中瞥见了杨明宇的桌角。
他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在杨明宇那一摞整齐的教案下面,压着一个深蓝色的笔记本。笔记本恰好翻开了一页,虽然只露出了一小半,但上面那熟悉的,娟秀字迹,以及用红、蓝、绿等多种颜色标注得井井有条的符号和线条,让林天很好奇。
这字迹……好像在哪见过?
更让他感到震惊的,是那一页上呈现的内容。
那似乎是关于“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的知识梳理。林天只扫了一眼,就看到一个他从未见过的、用流程图形式绘制的“函数图像性质判定流程”。
【求定义域】→【求f'(x)】→【令f'(x)=0,解出驻点】→【列表分析f'(x)在驻点两侧的符号】→【根据符号变化判断单调性与极值点】
每一个步骤都用方框框起,由清晰的箭头连接,旁边还用红笔标注了各种需要注意的“陷阱”,比如“定义域优先”、“区分极值点与最值点”等等。
这种梳理方式,清晰, 直观,充满了逻辑的美感,如同一串精准的程序代码,瞬间打动了林天这个“准程序员”的心。
他再低头看看自己草稿纸上那团乱麻般的计算过程,突然感觉……有些拿不出手。
“杨老师……”林天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指了指那个笔记本的角落,好奇地问道,“这是……?”
杨明宇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心中微微一动。
契机,来了。
他不动声色地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压在上面的教案挪开了一点,让笔记本露出了更多。
“哦,你说这个啊。”他的语气很随意,“这不是我的,是我们班一位‘秘密武器’的杰作。”
秘密武器?
林天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他凑近了些,目光在那一页笔记上扫视着。他越看越是心惊。这份笔记的制作者,绝对是个高手!其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归纳能力,甚至……在自己之上!
这怎么可能?班里除了自己,还有这样的“扫地僧”?
“是谁啊?”林天忍不住追问,他迫切地想知道,这个能让他都感到佩服的同学,究竟是何方神圣。
“暂时保密。”杨明宇故意卖了个关子,“不过,既然你这么感兴趣……”
他拿起笔记本,并没有直接递给林天,而是从中抽出了一张纸。那是一张活页纸,是陈静整理关于“数列求和”的专题总结。他将这张纸递给林天。
“这张,算是给你的‘挑战书’。”杨明宇的嘴角噙着一丝笑意,“你不是觉得自己的解法很巧妙吗?看看这份总结,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启发。看完后,记得还给我,这可是‘孤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