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清晨,阳光穿过高大梧桐树的缝隙,在14班的窗棂上切割出斑驳陆离的光影。
期中考试的胜利,像一针强效兴奋剂,其药效在经过一个周末的发酵后,于此刻达到了顶峰。曾经那个死气沉沉、暮气昭昭的教室,焕发出新生。
早自习的铃声响过足足五分钟,杨明宇才走进教室。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拿着教案或保温杯,而是空着手,用一种近乎于审视的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这片“欢乐的海洋”。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的味道。前排女生桌上奶油面包的甜腻香气,混合着后排男生刚撕开的辣条那股辛辣刺激的味道,还有王昊慷慨“赞助”的全班每人一瓶的可乐,在开盖时发出的“呲呲”声响和升腾的二氧化碳气泡。这一切,将教科书和墨水那原本属于清晨教室的味道,彻底淹没、驱散。
“伟哥,牛逼啊!英语及格!你这简直比林天考年级第一还玄幻!”一个男生用力拍打着体育生张伟厚实的后背,发出“砰砰”的闷响。
张伟咧着嘴,笑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他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拿出那张被他抚平了无数次的英语试卷,那上面用红笔写着的“65”分,在他眼中比奥运金牌还要耀眼。他毫不吝啬地将这份喜悦展示给每一个凑上来的同学,唾沫横飞地讲述着自己是如何一边做俯卧撑一边背单词的“独家秘笈”。他的声音洪亮,穿透力极强,成了整个教室噪音的主要来源。
另一侧,王昊被一群人簇拥在中央。他没有吹嘘自己那“堪堪及格”的成绩,而是以一种“战胜方”的姿态,挥斥方遒地分析着战局:“看见没?咱们14班,就是一头睡着的狮子!以前那是杨老师没来,没人把咱们叫醒。现在醒了,那尖子班算个屁啊!期末,咱们直接干进年级前十!”
他的话引来一片喝彩和附和。一个男生甚至站到椅子上,振臂高呼:“干翻尖子班,活捉刘扒皮!”
“刘扒皮”这个对尖子班班主任刘峰的新外号,瞬间引爆了全班的笑点。哄笑声、怪叫声、拍桌子的声音混杂在一起,让整个教室的屋顶都仿佛在微微震动。
杨明宇的目光,越过这些喧闹的人群,落在了几个核心人物身上。
林天,那个曾经创造了第一次奇迹的少年,此刻正靠在椅背上,一条腿搭着另一条腿,手里握着他那台心爱的GBA游戏机。他没有开机,只是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按键,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享受着周围同学投来的、夹杂着敬畏和崇拜的目光。他就像一个已经打通关所有隐藏关卡的高手,暂时失去了继续探索的兴趣。那种曾经在他身上燃烧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编程的专注,此刻被一层浅浅的满足感所覆盖。
赵敏,她的变化不那么外放。她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手里捧着一本崭新的《新概念英语》,但她的眼神却没有聚焦在书页上。她的同桌张玲玲正兴奋地跟她描述着周末去哪里庆祝了,赵敏虽然没有不耐烦,但也没有投入,只是偶尔“嗯”一声,目光时不时地飘向窗外,似乎在回味着什么。那份来之不"易的胜利和家庭的转机,让她紧绷了十几年的心弦骤然一松,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想要“喘口气”的倦怠。
而陈静,她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努力地将自己缩在角落里。周围的喧闹让她感到不安,她将头埋得很低,假装在整理笔记。但杨明宇能看到,她那握着笔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她不适应这种狂热,甚至有些害怕。这种胜利的氛围,对她而言,更像是一种将她排斥在外的无形压力。
整个班级,像一锅烧得过旺的开水。热气腾腾,看似充满了活力,但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下一步,就是烧干锅底,满盘皆输。
杨明宇没有说话,他只是迈开步子,开始在教室里缓缓踱步。
他的脚步很轻,落地的声音被完全淹没在嘈杂里。他从第一排走到最后一排,再从另一条过道走回讲台。他就像一个沉默的巡视者,用目光丈量着每一张课桌的混乱,用耳朵分辨着每一种噪音的来源,用嗅觉捕捉着空气中那股属于安逸和松懈的味道。
他的沉默,与周围的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起初,没人注意到他。学生们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狂欢里。
但渐渐的,前排的学生感受到了那股无形的压力。那个站在椅子上的男生,看到杨明宇平静的脸庞从他身边走过,那目光没有停留,却像一把冰冷的尺子从他身上刮过,让他激昂的口号卡在了喉咙里。他讪讪地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胡乱地翻着。
就像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了第一块。
一个人的安静,带动了周围几个人的安静。喧闹声的音量,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低。张伟的吹嘘声小了下去,王昊的“战略分析”也戛然而止。他们有些不安地看着讲台方向,不明白一向温和的杨老师,今天为何会如此沉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