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身面向他们,表情严肃起来道:“听好了,接下来我讲的,是高中辩论赛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三大模块’和‘四大角色’。这决定了你们的观点应该由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说出来。”
杨明宇默默地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他知道,这堂课不仅是给学生们上的,也是给他自己上的。
“三大模块,分别是‘立论’、‘攻防’、‘总结’。”他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写着。
张弛指着白板上的流程图解释道:“‘立论’就是一辩的开篇陈词。它的任务不是说服所有人,而是搭建一个对我们最有利的战场。我们要在这个环节用最精炼的语言定义好核心概念,划定好辩论范围,并抛出我们最核心的2-3个论点。记住,一辩稿求稳不求奇,它是整个团队的‘宪法’。”
“‘攻防’是二辩、三辩的核心任务,也是整场比赛最激烈、最精彩的部分。它包括质询、对辩、自由辩论等环节。这个阶段,脑子要快,嘴巴要利索,反应要敏捷。你们的任务就两个:第一,像啄木鸟一样,不停地去啄对方立论里的逻辑漏洞;第二,像盾牌一样,完美地防御住对方对我们的所有攻击。这个环节,打的是细节,是反应,是气势。”
“‘总结’是四辩的总结陈词。这是一锤定音的环节。一个好的四辩,要能在经历一片混战之后,清晰地梳理出我方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重新强调我方的核心观点,并用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进行价值升华,把评委和观众彻底拉到我们这边来。四辩是队伍的‘灵魂’。”
一番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四个学生茅塞顿开。他们脑子里那些零散的观点仿佛瞬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然后是‘四大角色’。”张弛继续道,“一辩,是‘奠基者’,要求逻辑严谨,表达清晰,台风稳健。二辩、三辩,是‘攻击手’,要求反应奇快,语言犀利,擅长抓对方的漏洞。四辩,是‘总结者’,要求有大局观,逻辑清晰,语言又有感染力。”
他看着眼前的四人,继续说道:“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根据我刚才说的,你们自己给自己分配一下角色,然后,我们现场来一段3分钟的模拟攻防。”
这下轮到学生们犯难了。
林天逻辑好适合一辩,这没什么疑问。
可剩下的二、三、四辩呢?赵敏有感染力,适合四辩,但她反应也很快。王昊攻击性强,天生就是二辩三辩的料。陈静大局观好,记忆力超群,是四辩的最佳人选,但她最大的问题是……她在公开场合进行高强度的对抗还是有些压力的。
短暂的讨论后,林天他们定出一个暂定的分配方案:
一辩:林天。
二辩:王昊。
三辩:赵敏。
四辩:陈静。
“让陈静打四辩?”张弛看了一眼那个文静的女孩,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有意思的安排。行,那就这么定。现在,我们开始模拟。”
他设定了场景:“假设林天已经陈词完毕,现在进入二辩质询环节。王昊,你作为正方二辩,向我(扮演反方一辩)提三个问题,来攻击我方‘应该放眼远方’的观点。开始!”
王昊深吸一口气,他想起了自己昨天“抬杠”的感觉站了起来:“我问你,你说我们中学生要放眼远方,关心国家大事。那我请问,你上个月的政治课测验及格了吗?你自己都没搞懂身边的事,你有什么资格去谈远方?”
“停!”张弛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第一个错误,人身攻击。辩论不是吵架,不能攻击对方个人,只能攻击对方的观点。你这个问题不仅无效,还会让评委觉得你很没品。换一个!”
王昊老脸一红,赶紧调整思路:“好!那我问你,你关注叙利亚的战火,你能给他们捐一辆坦克吗?你关心亚马逊的热带雨林,你能去种一棵树吗?你什么都做不了,你所谓的‘关心’,不就是坐在家里看新闻自我感动吗?这是不是伪善?”
“有点意思了。”张弛点点头,“但还是犯了第二个错误,问题太发散,而且带有强烈的引导性。一个好的质询应该是短小、精准、封闭的。你应该这么问:‘请问对方辩友,您是否承认,中学生在财力、物力和行动力上都极其有限?’,等他回答‘是’,你再追问:‘那么在一个能力有限的前提下,选择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是不是比选择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更具有建设性?’看,一步一步,把他引到你的逻辑陷阱里来。这才是有效的攻击。”
张弛亲自下场示范,让王昊看得目瞪口呆。
接下来,张弛又分别指导了赵敏的盘问技巧和陈静的总结逻辑。每一次,他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并给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杨明宇在角落里看得津津有味。他发现,张弛的教学方式和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而是通过实战、纠错、示范,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只不过,自己是在教“人生”,而张弛是在教“战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