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 第155章 倭使归国密信断,赵构巧设双线饵

夜深露浓,临安皇宫的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宛如鬼魅。

赵构独自坐在案前,指尖轻轻滑过系统界面中那张泛着微光的金色卡片——【国运提升卡·可延长赵鼎寿命1年】。

这是仅存的一张了。

他目光微敛,仿佛能穿越重重山水,瞧见那位两鬓斑白、仍在灯下奋笔疾书的“相父”。

那个一生为汉室殚精竭虑,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传奇人物,如今以赵鼎之身,再度为中原江山倾洒心血。

“相父……”他低声呢喃,声音里饱含着压抑多年的痛惜与执念,“这次,我不再是那个只会哭着喊‘相父救我’的阿斗了。”

窗外风声呼号,檐角的铜铃叮当作响,似有隐约的低语在耳畔回荡。

恍惚间,一道清冷且熟悉的声音在他心间拂过:

“官家,这一战,我们赢定了。”

赵构猛地抬头,环顾四周,却空无一人,唯有烛影在昏暗中摇曳。然而,他的嘴角却渐渐上扬。

片刻之后,朱笔落下,三道密令悄然发出。

第一道,着西南医官安若雪携带“显硝粉”,秘密前往明州、泉州、广州三港,在倭使归途中必定经过的码头,暗中洒下微量药粉。此粉无色无味,唯有遇到硝石,才会显现出幽蓝之色。日后只需一封密报,倭国火药采购的路线便会无所遁形。

第二道,令市舶司暗探高明远秘密招募三百名熟知海流、洞悉潮汐的闽粤老渔民,编入“海图营”,传授他们罗盘使用之法与测绘之术,静候跨海作战的那一天。

第三道,密召禁军统领,严令加强明州港外的巡防。但凡有东瀛船只离岸,必须经过三重查验,“若有异常,无需请旨,即刻扣人。”

笔锋稍作停顿,他在奏报的末尾勾下一道朱圈,眸光冷冽如霜。

恰在此时,急报传来——

明州港外,夜潮翻涌,一艘倭国商船正趁着夜色,妄图启航。

高明远亲自率领水师设伏,在随从包袱的夹层中截获密信一封。信中详细记述了宋军火炮的射程、装药量,其中更赫然写道:“据李纲酒后所言,宋军火药配方已然失传,现用‘硫七硝二炭一’,极易炸膛,可加速仿制!”

赵构看完,唇角微微上扬。

真正的宋军火药配比,乃是硫六硝三炭一,稳定性提升四成,威力翻倍且不会自爆。

而那“硫七硝二炭一”?

不过是特意为诱敌深入而设下的死亡陷阱。一旦倭国大规模仿制,等待他们的并非南侵的利器,而是百万火药桶在军营中自爆的惨状。

但此刻,关键不在于截获这封信,而在于——信断人留。

“将原信封好。”赵构下令,声音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只把夹层中的识别粉,换成安若雪特制的‘墨隐灰’——遇水即黑,干则无痕。”

“再悄悄放回倭使随从的包袱,切不可惊动任何人。”

高明远领命而去,心中满是震撼。

他原本以为会借此机会斩首使团,震慑东瀛,却没想到官家竟要放虎归山,还亲手送回一封“被做了手脚”的密信。

但他很快明白——这并非放虎,而是投放诱饵。

数日后,汴京。

赵鼎亲自调阅倭使团在京期间的所有消费记录,目光锐利如炬,落在一行并不起眼的账目上:

“硫磺粉三斤,以药材之名购入,付钱唐孙记药铺。”

他轻轻一笑:“药材?倭人何时开始相信中医了?”

当即命人顺藤摸瓜,查出三名随员长期以“采风”为幌子,在军械坊外围出没,频繁打探火器残片的去向。

甚至有人暗中向市井工匠高价收购废弃的炮管碎片。

赵鼎不动声色,将这三人全部秘密关押,封锁消息,就连倭使本人都未察觉。

与此同时,市舶司悄然放出风声:“有高丽大商愿出千金,收购倭国仿制火铳的样品,不论成败,皆有厚赏。”

消息如疾风般南下,不出三日,便传至明州港外一艘停泊的倭船上。

船舱内,一名叫做吉田光成的幕僚盯着密信,眼中燃起了野心的火焰。

“宋人火器虽强,但其配方已然失传……若我倭国率先复刻,再卖与高丽,既能获得财帛,又能获取技术,岂不是两全其美?”

他不知,那所谓的“高丽商人”,实则是赵构亲自授予金牌的细作,早已备好伪造的商路、假账本、空货船,只等他上钩。

而在另一条战线上,赵构亲自召见仍滞留在汴京的一名倭使随员——此人表面温顺,实则是藤原氏安插的谍首。

“尔主归国一路可还安好?”赵构轻声询问,语气平淡如常。

对方勉强挤出笑容:“托天朝洪福,一路顺遂。”

赵构没有回应,只是缓缓起身,踱步至墙边,一掌拍在悬挂的《东瀛列岛图》上,指尖直直指向博多湾。

“朕已然知晓,尔等在博多湾造船百艘,妄图趁春汛南侵。”他声音不高,却每一个字都如钉子般锐利,“回去告诉藤原——朕,等着他。”

那人浑身猛地一震,冷汗瞬间湿透了里衣。

当晚,驿馆深处,烛火闪烁不定。

他颤抖着取出藏在靴底的密记本,咬咬牙,将其点燃。

火光映照出他扭曲的面容,也映出纸上尚未烧尽的几行字:

“宋军火炮射程不足……火药配方混乱……可大胆推进仿制计划……”

灰烬随风飘散,消逝无踪。

可他不知道的是,那本笔记的纸张,早在入京当日,就被安若雪用“显影墨”处理过——即便焚毁,残留的痕迹仍可在特制药水中重现。

夜深露重,临安皇宫。

赵构站在窗前,手中握着刚刚送达的密报。

“明州港外,潮汐异常,疑似有舟影趁夜渡河……”

他凝视良久,忽然低声笑了起来。

“相父,你看,鱼儿,都上钩了。”

夜风穿窗而过,卷起案上未封好的边角密信,露出最后一行墨迹未干的小字:

“吉田大人亲笔:宋军火药确已失传,我等当全力仿制,三月成军……”

【火器误导落地】

东瀛,京都,藤原府。

夜雨如针,敲打着朱漆的廊檐。

藤原赖通跪坐在堂中,手中的密信已被反复摩挲得边缘毛糙,然而那几行字——“宋军火药确已失传,吉田大人可大胆仿制”——却如同神谕般深深烙印在他眼底。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燃起如野火般狂热的光芒:“天照大神赐予良机,此乃灭宋之兆!”

翌日清晨,全倭国动员令下达。

各藩工匠被强行征调,集中到博多湾;神社的铜钟在一夜之间尽数被拆卸,熔炉火光冲天,铸炮的声音震耳欲聋。

民间甚至传出童谣:“一钟换一炮,三年取明州。”

而在万里之外的临安皇宫。

赵鼎站在沙盘前,指尖轻点倭国地图上的博多湾,唇角微微上扬,冷意如霜:“硫七硝二炭一,看似容易获取,实则火性暴烈,稍有温差便会自燃自爆。他们用神社铜钟铸炮?铜质不纯,壁薄易裂——不出百发,必定炸膛伤己。”

他稍作停顿,声音低沉地说道:“这哪里是在造炮?分明是在给自己铸造棺材。”

赵构站在窗畔,手中正握着一封刚送达的细作密报,上面赫然写着:“吉田光成已督建火器工坊三座,日夜赶工,誓要三月成军。”他死死盯着“三月成军”这四个字,指节泛白,胸口忽地一阵剧痛袭来,仿佛有铁钳在五脏六腑间狠狠绞拧。

系统提示音冷冰冰地响起:

【警告:国运反噬风险 20%,建议立即使用‘国运提升卡’以稳定宿主生命波动。】

他一个踉跄,扶住窗棂,冷汗顺着额角滑落。

案上,那张金光流转的卡片静静悬浮——最后一张【国运提升卡】,能为赵鼎多延续一年寿命。

可他没有行动。

“再等等……”他咬着牙,声音沙哑,“再等等……等我把倭国的根,彻底钉死在图纸上。”

他不能冒这个险。

“相父……”他闭上眼睛,低声说道,仿佛是在对千里之外的赵鼎倾诉,“再信我一次。这一次,换我护你周全。”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高明远快步走进殿内,双手呈上一封密信:“启禀官家,明州港传来急报——倭使团已离岸三日,但……其随行商船中途转向,并未返回东瀛,而是朝着琉球方向驶去!”

赵构猛然睁眼,眸中寒光一闪。

“果然……不甘心啊。”他冷笑一声,“他们是想绕道走私火器样品去高丽?还是试探我海防的虚实?”

赵鼎缓缓走进殿内,衣袖轻轻摆动,手中多了一张海图:“不必猜测。他们走不了多远——‘海图营’的老渔们,已带着罗盘和火雷艇,在黑潮拐弯处等候多时了。”

赵构点头,唇角勾起一抹嗜血的弧度:“放他们走一段……让鱼游得更远些,才好收网。”

殿外,狂风呼啸,乌云遮蔽了月光。

海浪声如雷鸣般从天边滚滚而来,仿佛千帆已经启航,战鼓即将敲响。

而在汴京地牢深处的一间密室之中,一名被囚禁的倭国随员蜷缩在墙角,双目无神。

他已经七日没有收到任何来自归国同伙的联络。

烛火摇曳,映照出他脸上难以掩饰的惊惶。

他喃喃自语,声音颤抖:

“……为何不回信?难道……他们已经被捕了?”

手指深深抠进泥土的缝隙,仿佛想要抓住一丝答案。

终于,他抬起头,眼神在剧烈挣扎后,突然一狠,低声说道:

“明日……我要见高明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