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 第169章 金台起处,四海望风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第169章 金台起处,四海望风

作者:依山而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2:51:10

晨雾如纱,笼罩钱塘江畔,将远处的帆影晕染成一片朦胧。数万民夫已列阵工地,肩挑手扛,号子声震天动地,与江涛共鸣,仿佛要将沉睡的大地唤醒。水力吊车沿江排开,铁索绞动发出“嘎吱”的闷响,千斤巨石缓缓升起,如巨兽吐珠,稳稳落于金台基座,激起漫天烟尘。夯土声如雷贯耳,一锤一击,仿佛敲在大地的心脉上,震得江面涟漪四散,惊起白鹭无数。

临安宫门徐启,龙旗未展,天子亲出。赵构一身素锦常服,外披青缎长袍,不乘辇驾,不设仪仗,只带数名近侍,步行而出,鞋履踏过晨露,沾了些许湿痕。

百官惊愕,李纲急步追上,颤声道:“官家!此地泥泞未净,尘土飞扬,岂是天子所履?龙体为重啊!”

赵构摆手,目光早已投向那拔地而起的金台。九丈高台,琉璃瓦映着初升朝阳,金砖铺地泛着温润光泽,九鼎巍然立于中央,龙纹盘绕柱身,气象万千,压得周遭天地都矮了三分。

“相父常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他边走边道,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砸在人心上,“朕在宫中听奏报,总觉这‘民’字虚渺。今日亲眼所见,方知它重若千钧,是撑起这天下的脊梁。”

话音未落,他竟卷起袖口,从一旁搬起一筐碎石,大步朝基座走去,石粒硌得手掌发红也浑不在意。

“官家!”监工惊呼,扑上前欲夺石筐,却被赵构眼神制止。

赵构一笑,手臂一沉,稳稳托住石筐:“朕搬的不是石头,是民心。你可知这些民夫,为何天未亮便来?”

那监工怔住,张口结舌。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为朕修台,是为自己筑梦。”赵构将碎石倒入基坑,拍拍手,掌心沾了泥土,朗声道,“他们修的不是迎宾台,是大宋的脊梁!是子孙后代能挺直腰杆的底气!”

人群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浪直冲云霄:“官家万岁!大宋万年!”

高明远趁势上前,抱拳禀报:“三班轮作,日夜不休,农时未误。百姓自愿出工者十之七八,更有老农言:‘为国筑台,胜似耕田;子孙后代,也能说一句——这盛世,我曾出过力!’”

赵构点头,眼中微光闪动,望向远处工棚下歇息的老人,赤膊青年,妇人送饭,孩童递水,人人脸上竟无怨色,反有荣光熠熠。这才是真正的国运,不是靠天子一怒,而是万民同心,如百川归海。

李纲仍忧心忡忡,蹙眉道:“官家英明,然此工程浩大,耗资惊人。若国库空虚,民心亦难久持啊,需早作打算。”

赵构不语,只挥手示意回宫,背影在晨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半个时辰后,垂拱殿内,李延年捧着户部账册,须发皆颤,声音带着哭腔:“迎宾道三百里,驿站三十所,市集占地百顷,耗铜铁十万斤,工匠俸米百万石……此非小费,乃倾国之举!若遇天灾兵祸,国将不国啊!”

满殿寂静,烛火在众人凝重的呼吸中摇曳。

赵构端坐龙椅,神色从容,指尖轻叩扶手。他轻轻一抬手,内侍展开一幅巨图——《市舶税十年走势图》。红线如龙,自建炎末年低谷盘旋而上,至今年竟冲破八百万贯大关,直指千万,势头迅猛如燎原之火!

“前岁市舶收入三百万贯。”赵构指尖点图,声音沉稳如磐石,“今岁已收八百一十万贯。高丽遣使三回,求购火铳三十具,愿以铁矿十年开采权为偿;大食商人订丝三千匹,预付白银二十万两;交趾国王亲笔书信,愿以象牙千根、香料万斤,换我占城稻种五百石。”

他顿了顿,唇角微扬,目光扫过殿内:“李尚书,你说这是耗财,还是生财?”

李延年张口欲言,却觉喉咙发紧,账册上的数字刺得他眼生疼。

王夫之缓步出列,抚须道:“昔周武王有岐山之会,诸侯归心;汉武虽通西域,却以兵威服人。今官家以商立信,以盛示远,不战而使万国来朝,实乃千古未有之格局。此非糜费,乃利天下之大计也,功在千秋。”

殿内静默良久,只有漏刻滴答作响。李延年终于长叹一声,跪地叩首:“老臣……目光短浅,愿倾户部之力,助官家成此盛世!”

赵构起身,亲自扶起,温言道:“有卿此言,朕无忧矣。”

夜,海图殿。烛火摇曳,墙上巨幅海图横贯东洋西陆,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航线与城邦,仿佛将天下都纳入殿中。赵构独立案前,目光如刀,划过倭国列岛,那里的黑点密集如蚁,透着不安分的气息。

忽然,他眉头一皱。东瀛航线上,竟多出数个红点——非官方商路,无市舶司记录,航线诡异,绕行琉球,似有潜入之意,如毒蛇般蜿蜒。

系统低鸣响起:【检测到异常航海记录,疑似倭国细作混入商队,意图窃取火器技术。】

赵构冷笑,眸中寒光乍现。他早知倭国自唐时便屡犯东境,后世更暴行累累,狼子野心,从未收敛。如今火器初成,威慑四海,岂容宵小觊觎?

“想偷?”他低声自语,指尖在海图上点出一个冷笑,“朕便送你一场空欢喜,让你偷去一堆废铁。”

他提笔写下一纸密令,召来高明远,皇城司指挥使的身影在暗影中浮现,悄无声息。

“放三艘破旧商船出海,航线经明州、琉球,最终‘意外’漂流至萨摩。”他眸光冷冽,字字带着算计,“船上‘遗失’火器图纸——用旧版,火药配比掺石灰,炮管厚度减半,让他们炸膛都找不到原因。再让‘醉酒船工’口吐‘机密’:‘朝廷火炮已能百步穿杨,一炮轰平山头,厉害得紧呢!’”

高明远领命,眼中精光闪动,躬身道:“官家这是请君入瓮,让他们偷了也白偷,还得吃个大亏。”

“不。”赵构负手望海,窗外夜色如墨,浪声隐约传来,“是杀鸡儆猴。让四海都看看,伸手必被斩。”

他指尖轻敲海图,仿佛已听见未来炮火轰鸣,海浪翻腾,那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哀嚎。“等万国大会开幕,朕要让四海诸国亲眼看见——谁敢窥我神器,谁敢逆我天威,下场只有一个:灰飞烟灭。”

窗外,月隐星沉,夜色愈发浓重,似在酝酿一场风暴。而金台之上,最后一块金砖即将落位,在月光下泛着沉甸甸的光泽。

黄沙漫卷,铁蹄如雷,一支使团自西北绝尘而来,扬起的烟尘蔽日遮天。旌旗猎猎,上书“突厥·阿史那”三字,金线绣边,猎风不折,透着草原民族的彪悍。

阿史那·木兰一马当先,玄甲红袍,眉目如刀削,眸光似寒星,红袍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她身后百匹西域宝马昂首嘶鸣,毛色如雪,筋骨如铁,乃大宛遗种,神骏非凡;十方昆仑玉璧以象牙辇托举,通体温润,日光下泛出青虹,价值连城,映得沿途都亮了几分。

临安城外,市舶司官员迎上,拱手恭请:“使君远来辛苦,驿馆已备好,请入内歇息。”

“不必。”木兰抬手,声音清冷如泉击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我要去金台,亲眼看看大宋的气象。”

众人愕然。一介外族女使,竟不遵礼制,直趋帝工重地?可她已策马前行,身后三百随从无一落蹄,马蹄声整齐划一,透着军纪严明,无人敢拦。

临安百姓驻足观望,只见那异族女子如风掠城,红袍身影划破街巷,直抵钱塘江畔。金台巍然,九丈高台已近封顶,气势压得人喘不过气。水力锻锤轰然作响,青铜巨柱在铁砧上翻滚成型,一日百器,火光四溅,宛如天工开物,看得人眼花缭乱。

木兰勒马静观,眼中震骇渐起,握着缰绳的手微微收紧。她生于草原,自幼习锻刀之术,深知铁器之难。一柄弯刀,需三日三夜锤打淬火,方成利器。而眼前这巨锤,借水流之力,昼夜不息,一击千斤,竟将青铜柱一次锻造成型——这哪是人力?分明是神技!

“录下结构!”她猛然下令,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机关、齿轮、水轮、铁轴,一丝不得遗漏,回去仿造!”

随从急忙展开羊皮卷,以炭笔疾书,手都在抖。有人欲上前阻拦,却被高明远一眼盯住,皇城司指挥使的目光如鹰隼,冷冷道:“官家有令——凡诚心求技者,不阻。让他们看,让他们学,学也学不全。”

木兰翻身下马,缓步上前,伸手抚过那尚带余温的青铜柱,指尖微颤,感受到金属的坚硬与温度,那是草原从未有过的工艺。

“我曾以为,草原骑兵天下无敌,马快刀利,纵横四方。”她低语,声音里带着释然,也带着敬畏,“今日方知,真正的铁骑,不在马背,而在匠炉之中,在这日复一日的锻造里。”

忽闻鼓乐齐鸣,龙旗卷风而至,仪仗从简,却自有威严。赵构自台基走来,青袍素冠,却自有一股吞吐山河之气,与这金台融为一体。

木兰单膝跪地,双手托起马缰与玉璧,声音朗朗:“西域阿史那·木兰,率部献宝马百匹、昆仑玉十方,愿为大宋之翼,永镇西陲,共护此盛世!”

赵构亲自扶起,朗声大笑,声震江涛:“你献的不是贡品,是信任,是远见。”

他目光扫过那正在绘制图纸的随从,非但不怒,反而眼中精光暴涨,带着胸有成竹的从容。“朕允你所求。”他沉声道,声音传遍四野,“自今日起,突厥子弟可入工坊学匠术,匠师可赴草原设厂授技。朕要让这水力千斤锤,响彻大漠南北,让草原也有铁骨铮铮!”

木兰浑身一震,抬头直视赵构,眼中是难以置信的惊喜与敬佩:“官家真愿授此神技于外族?不怕我等学了去,日后……”

“为何不?”赵构负手而立,目光如炬,望向远方天地相连之处,“朕建金台,非为炫耀,乃为立信。信于四海,信于万民。尔等愿学,是天下择明主而栖,何惧之有?文明之光,当普照四方,而非困于一隅。”

他转身挥手,内侍捧出金印——“协理使”三字熠熠生辉,代表着参与万国大会的资格。“从今往后,你可列席万国大会筹备,参议天下之事,共商盛世。”

木兰肃拜于地,声音哽咽,带着草原儿女的赤诚:“臣,非归附大宋,实乃归附此道——文明之光,不灭不熄,当共护之!”

风过金台,青铜柱铮然作响,仿佛天地共鸣,为这跨越疆域的共识而贺。

金陵至临安,运河如带,连接着江南的繁华。一叶轻舟破晓而行,船头立一人,素袍玉带,羽扇轻摇,正是赵鼎。两岸稻田翻金,桑林叠翠,炊烟袅袅,如诗如画。

村舍间机杼声不绝,孩童在田埂上追逐嬉戏,口中唱着新编童谣:

“赵官家,开仓廪,

火炮响,金人遁!

相父智,天下安,

大宋兴,万邦赞!”

赵鼎闻之,抚须轻叹,眼底泛起微光,带着欣慰与感慨。“陛下……”他低声呢喃,声音里有释然,有骄傲,“你竟将相父当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之志,化作了万里春耕、千城机鸣,这盛世,比疆场厮杀更动人啊……”

他闭目,仿佛又见当年灯下批阅奏章的身影,那些为国为民的操劳,终在此刻有了最生动的回应。舟行渐近临安,水道两侧皆是新筑码头,火器工坊烟囱林立,商船如织,市舶司旗号飘扬,一派生机勃勃。更有战舰试航,水密舱结构隐现,炮台森然,透着威慑四海的力量。

赵鼎起身整衣,神情肃穆,整理好袍角的每一道褶皱。“臣,来赴陛下之约,共筑这天下第一台。”

临安码头,鼓乐未起,仪仗未列,唯有江水汤汤。赵构独自立于岸边,目光穿透晨雾,死死盯住那叶小舟,眼中是难以言喻的期待与郑重。

舟靠岸,板桥未稳,赵构已疾步上前,鞋履踏过水痕,溅起细小的水花。两人四目相对,千言万语,竟无一语,唯有眼神交汇,便懂了彼此心中的千丘万壑。

赵构伸出手,赵鼎亦抬手,十指紧扣,如当年初见,默契无需多言。良久,赵构低声道:“相父,金台将成,只差您压梁一礼,这台才算真正立住了。”

赵鼎含笑,轻拍其手,声音沉稳如当年在成都府:“臣,来为陛下镇这天下第一台,镇这万里河山。”

风起江上,带着水汽与稻香,金台顶端最后一块金砖,在晨光中缓缓落位,发出沉闷而厚重的声响,仿佛为这盛世落下了定音之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