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 > 第36章 诊室午后的对话

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 第36章 诊室午后的对话

作者:阎王手下抢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1:36:16

见习的第二天,上午的门诊高峰像潮水般退去,喧嚣的走廊渐渐归于平静,只剩下消毒水气味固执地弥漫在空气中。最后一个病人拿着处方单,千恩万谢地离开了诊室。周副主任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向后靠在椅背上,抬手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又捏了捏鼻梁。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白大褂,衬得他脸上的疲惫愈发明显。

他端起那个印着“先进工作者”字样的、漆皮斑驳的搪瓷杯,喝了一口已经凉透的浓茶,然后才仿佛注意到一直安静站在角落的陆宇。

“小陆,站累了吧?坐。”周医生指了指墙边那张给病人准备的、垫着硬邦邦棉垫的木头椅子,语气比上午接诊时缓和了许多,带着长辈般的随意。

“谢谢周老师。”陆宇依言坐下,身体挺得笔直,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还保持着见习生的拘谨。他看着周医生收拾桌上散乱的处方笺、化验单,动作熟练而缓慢,仿佛每一个动作都在节省着所剩无几的精力。

“怎么样?跟门诊,感觉如何?”周医生没有抬头,一边整理一边随口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

陆宇斟酌了一下词语,老实回答:“比想象中……忙很多。病人也多,病种好像也挺集中的。”他不敢妄加评论,只是陈述观察到的事实。

“集中?”周医生终于抬起头,透过老花镜片看了陆宇一眼,嘴角似乎牵动了一下,那是一个介于苦笑和自嘲之间的表情,“是啊,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关节炎……翻来覆去,就这几样。比不上你们大学附属医院,稀奇古怪的病例多。”他顿了顿,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陆宇说,“基层嘛,就是干这个的。治不了大病,但也离不开。”

这话语里透出的某种无奈和坚守,让陆宇心里一动。他鼓起勇气,问出了一个盘旋在他心头一上午的疑问:“周老师,我看您看每个病人都问得很细,特别是关于家里情况、吃药花销这些……这些在诊断里,很重要吗?”

周医生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将老花镜取下来,用衣角擦了擦镜片。没有了镜片的遮挡,他的眼神显得更加深邃,也更能看清那里面沉积的岁月痕迹。

“重要?”他重新戴上眼镜,目光投向窗外略显破败的院区,缓缓说道,“小陆啊,你在学校学的是‘病’,是细菌病毒,是病理生理,是药代动力学。那些是根基,没错,很重要。但到了我这里,坐在你对面的,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个病人。”

他转回头,看着陆宇,眼神变得严肃起来:“一个药,书上说效果好,但如果病人买不起,或者吃了副作用大得他干不了活,那这药对他来说,就等于零。你问他家里情况,才能知道他能不能按时复诊,有没有人照顾他提醒他吃药。你问他花销,才能掂量着开处方,让他既能把病控制住,又不至于让一家人跟着饿肚子。”

周医生拿起桌上的一本病历,随手翻开一页,指给陆宇看:“你看这个,老糖尿病,并发症都快出来了。为什么控制不好?儿子媳妇外出打工,老头一个人在家,记性又差,经常忘了打胰岛素,或者打错了剂量。你光给他调整方案有什么用?得想办法联系他儿子,或者看看社区有没有人能帮忙提醒。这才是关键。”

陆宇认真地听着,这些话像锤子一样敲打在他的认知上。书本上的知识是理想的、纯粹的,而现实却是复杂的、充满烟火气的。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陆大山,那个同样对服药漫不经心、总把“没事”、“费钱”挂在嘴边的倔强男人。如果医生只是机械地开药,而不去了解父亲背后的顾虑和生活的窘迫,恐怕再好的治疗方案也难以执行。

“我……我明白了。”陆宇低声说,心里对周医生,对基层医生这个群体,油然生起一股敬意。他们不仅是医生,某种程度上,还是社会工作者,是患者生活的介入者和协调者。

“明白就好。”周医生语气缓和下来,又喝了一口凉茶,“你是林江考出去的吧?能考上星城医科大,不容易。”

“嗯。”陆宇点点头。

“学医苦啊,尤其对你这样的孩子。”周医生的话语里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了然,“家里指望你出息,你自己也憋着一股劲。将来是想留在大城市,进大医院?”

这个问题很突然,陆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曾经的目标很单纯,就是考上好大学,走出县城,摆脱贫困。至于具体做什么样的医生,他并没有清晰的规划。星城大医院的光环,自然是吸引人的。

看到陆宇的迟疑,周医生笑了笑,那笑容里含义复杂:“大医院好啊,设备先进,病例复杂,能学到真本事,发展前景也好。不像我们这儿,”他环顾了一下这间陈旧的诊室,“一辈子可能就是看这些常见病,混个温饱。”

但陆宇却从这话里听出了一丝不同的意味。他想起上午周医生看诊时的专注和耐心,想起他为了几块钱药费替病人精打细算的样子,那绝不是“混温饱”的心态。

“周老师,您……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有没有觉得……遗憾?”陆宇试探着问。话一出口,他又觉得有些唐突。

周医生并没有介意,反而像是被这个问题勾起了什么回忆。他沉默了片刻,目光变得悠远:“遗憾?说没有是假的。年轻的时候,谁不想穿上最帅的白大褂,在最好的医院里,攻克医学难题?我也去省城进修过,见过世面。”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但是啊,小陆,你看外面那些病人。”

他指向窗外候诊区方向,虽然此刻已经空无一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去省城的大医院。他们的病,在他们看来就是天大的事。头疼脑热,高血压糖尿病,可能拖垮一个家。这里需要医生。我留在这里,能帮到他们,解决他们最实际的问题,看着熟悉的街坊邻居健健康康的,这种……踏实感,可能比发表几篇论文,更让我觉得这辈子没白穿这身白大褂。”

他转过头,看着陆宇,眼神变得格外郑重:“当然,我不是说留在大城市不好。医学需要顶尖的人才去攀登高峰。我只是想说,无论你将来走到哪一步,别忘了,看病最终是看‘人’。技术很重要,但一颗体谅病人的心,有时候比技术更能救人。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从基层出来的孩子,更要知道老百姓看病的难处。”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深深烙印在陆宇的心上。他想起期末考前,寝室里兄弟们互相打气的情景;想起KtV里,自己唱《水手》时心中的激荡;更想起父母日渐佝偻的背影和期盼的眼神。他的根在这里,在林江县,在千千万万像他父母一样的普通人中间。周医生的话,为他未来的医学道路,指明了一个或许不那么耀眼,却无比坚实和温暖的方向。

“谢谢您,周老师。”陆宇站起身,郑重地向周医生鞠了一躬。这一躬,发自内心。

周医生摆摆手,脸上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轻松的笑容:“谢什么。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下午还有门诊,去食堂吃点东西吧,我们这儿的伙食,可比不上你们大学食堂。”

陆宇也笑了,那份拘谨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许多。他走出诊室,午后的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光影。空气中消毒水的味道似乎也不再那么刺鼻。他与周副主任的这番对话,时间不长,却胜过许多堂枯燥的理论课。它像一颗种子,悄然埋进了陆宇的心田,关于医者仁心,关于责任与选择,关于他从哪里来,或许,最终也将指引他回到哪里去。

他知道,这次暑假见习,收获的将远不止一纸盖了公章的社会实践证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