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修道与星海 > 第11章 赵建军的质疑

修道与星海 第11章 赵建军的质疑

作者:季风那个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1:50:16

东陆联邦,山城航空工业专科学校,风洞实验室。2989年,初春。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冻结了。

观察室里,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术的木偶,保持着各种各样呆滞的姿势,一动不动。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同一点——监视器屏幕上那条平滑得、完美得、如同教科书插图一般的曲线上。

涡振,收敛了。

这个困扰了他们整整一个学期,让无数优等生都束手无策的、顽固的“幽灵”,就这样,在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时刻,以一种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方式,被一个他们最看不起的“差生”,给轻描淡写地,“抹平”了。

这已经不是“惊喜”了。

这是“神迹”。

一种完全颠覆了他们过去十几年所建立起来的、坚固的科学世界观的、令人无所适从的“神迹”。

良久,良久,这片死寂,才终于被一个充满了震惊、不甘、以及强烈自我怀疑的、颤抖的声音,打破了。

“不……这不可能!”

说话的,是赵建军。

他那张因为养尊处优而总是显得有些苍白、充满了优越感的脸,此刻,已经彻底失去了血色。他的嘴唇,在微微地颤抖着。他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条完美的曲线,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抗拒,仿佛看到了一件比“鬼”还要可怕的东西。

作为这一届学生中,理论知识最扎实、成绩最优秀的“学霸”,赵建军的世界,是建立在一套无比坚固、无比清晰的逻辑体系之上的。在这个体系里,一切都是由公式、数据和定律构成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先进的设备,就能得出精确的数据。老旧的设备,就必然会产生误差。这是他所信奉的、如同磐石般不可动摇的“真理”。

但今天,付华飞,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他一直都瞧不起的“乡镇做题家”,却用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完全无法用任何他所学的理论来解释的“妖法”,将他所信奉的“真理”,给击得粉碎。

他无法接受。

他的骄傲,他的自信,他那建立在优越家境和顶尖成绩之上的、牢固的自尊心,不允许他接受这样一个荒诞的、堪称耻辱的事实。

他必须,为这个“神迹”,找到一个“合理”的、能够维护自己世界观的解释。

“教授!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科学的实验!”赵建军的声音,突然变得尖锐而激动。他猛地转过身,对着主控室里的林教授,大声地喊道,像一个发现自己被魔术师欺骗了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揭穿对方的“骗术”。

“这根本不是科学!这只是一个……一个无法被重复的、毫无意义的‘偶然’!”

“偶然?”林教授缓缓地,从主控室里走了出来。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他只是平静地,看着情绪激动的赵建军。

“没错!就是偶然!”赵建军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的语速,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亢奋,“教授,您比我们更清楚,我们用的,是些什么设备!这台风洞,是上个时代的老古董!这根支撑杆,天知道它经历过多少次金属疲劳!这个传感器,更是连您都承认,它早就该被淘汰了!”

“用这样一套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垃圾一样的设备,得出一个看似‘完美’的结果,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科学’!谁知道,是不是因为刚才的振动,让支撑杆的某个生锈的焊点,突然错位了?又或者,是不是因为电压的又一次波动,恰好与传感器的某个老化的电容,产生了某种诡异的‘谐振’,从而‘负负得正’,碰巧,抵消了信号?”

“这种充满了‘玄学’和‘运气’成分的结果,我们怎么能将它,写进一份严肃的、科学的实验报告里?这根本无法被除了他之外的任何人重复!这没有任何的推广价值!这如果也算成功,那简直就是我们山城航校的耻辱!是我们整个东陆联邦工程界的耻辱!”

赵建军的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义正辞严。他再次,巧妙地,将问题的核心,从“如何解决问题”,偷换到了“设备的不可靠性”上。他试图,用一种“扞卫科学尊严”的、看似伟光正的姿态,来否定付华飞的成功,来将这个他无法理解的“神迹”,打上一个“伪科学”的、可笑的标签。

一些同样无法接受现实的同学,在听完他这番话后,也纷纷露出了赞同的神色,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是啊,赵建军说得有道理。这太奇怪了,根本不符合科学逻辑。”

“我也觉得是运气。他那种闭着眼睛、神神叨叨的样子,哪里像是在做实验?分明就是在搞封建迷信!”

质疑的声音,像潮水般,开始在观察室里,蔓延开来。

林教授没有说话。他只是将目光,转向了那个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沉默的、风暴的中心——付华飞。

他想看看,这个刚刚创造了“神迹”的少年,在面对这种,比技术难题,更加尖锐、更加诛心的“观念”层面的挑战时,会如何应对。

付华飞缓缓地,抬起了头。他的脸上,没有因为被质疑而产生的愤怒,也没有因为被污蔑而产生的委屈。他的眼神,依旧平静得,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不起半分波澜。

他知道,这一刻,迟早会来。他也知道,仅仅展现出“是什么”,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去解释“为什么”。

他迎着赵建军那充满了挑衅与敌意的目光,也迎着周围同学那些充满了怀疑与不解的目光,平静地,开口了。

“赵建军同学,你刚才的话,我总结一下,一共有两个核心论点。”

他的声音,不大,但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他没有急着反驳,而是先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的方式,将对方那番看似慷慨激昂、实则充满了情绪化宣泄的话语,进行了一次精准的“解构”。

“第一,你认为,我的成功,是源于设备的不可靠性,所导致的、无法被重复的‘偶然’。”

“第二,你认为,我的操作方法,不具备科学性,因此,得出的结果,没有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不知道,我总结得,对不对?”

赵建军被他这番冷静得、可怕的开场白,给噎了一下。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在街头胡搅蛮缠的泼妇,而对方,则是一个手持手术刀的、冷静的外科医生,一刀,就切中了他所有混乱逻辑的要害。

“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他有些色厉内荏地,强撑着说道。

“很好。”付华飞点了点头。然后,他转过身,对着主控室里的林教授,微微鞠了一躬。

“报告林教授,我请求,将刚才的实验,完全重复一遍。”

“如果,我能再一次,在相同的条件下,稳定住涡振。那么,关于‘偶然性’的质疑,是否,就可以不攻自破?”

林教授看着他,眼神中,欣赏的意味,更浓了。他没有说话,只是用一个不容置喙的手势,示意实验,继续。

于是,在所有人,尤其是赵建军那如同见了鬼一般的、难以置信的目光注视下,付华飞,再次,重复了刚才的“神迹”。

狂暴的涡振,再次产生。然后,再次,被他用那种无形的、无法理解的方式,温柔地,抚平。

监视器屏幕上,那条完美的、平滑的直线,像一个沉默的、却又无比雄辩的证据,第二次,宣告了他的胜利。

这一次,观察室里,再也没有人,敢发出任何一丝质疑的声音。如果说,一次是偶然,那么,两次,百分之百、不差分毫的、完美的重复,那就只能证明一件事——

这,是一种,真实不虚的、可以被掌控的、稳定可靠的“技术”!

“那么,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已经不需要再讨论了。”付华飞收回手,缓缓地,转向了脸色已经和死人一样难看的赵建军。

“现在,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我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具有‘价值’。”

“我承认,我的操作方法,看起来,确实很‘不常规’。”付华飞的目光,扫过所有同学,“但是,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作为工程师,我们的首要职责,到底是什么?”

“是抱着一本陈旧的、几十年不变的教科书,去抱怨客观条件的不足吗?”

“是面对一个棘手的、前所未见的问题,在还没有尝试之前,就先从理论上,宣判它的‘不可能’吗?”

“不!”付华飞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充满了力量,“我认为,我们作为工程师,唯一的、也是最终的职责,就是‘解决问题’!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去解决我们面前的、真实存在的问题!”

“你说,我的方法,不科学。那么,我想请问,什么,是‘科学’?”

“在我看来,科学,不是那些躺在书本上的、冰冷的、一成不变的教条。科学,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尊重事实、承认未知的精神!”

“我并没有,凭空,创造出什么。我只是,在大家,都将目光,聚焦在‘如何加固设备’‘如何屏蔽噪音’这些外部因素上时,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一直被我们忽略的地方——我们自己!”

他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我所做的,其实,可以用一个你们或许能理解的概念来类比——‘主动式自适应减振降噪’。”

“主动式自适应减振降噪?”这个充满了现代感的、时髦的专业术语,让所有同学,都愣了一下。就连林教授,都露出了好奇的、倾听的神色。

“是的。”付华飞开始,将他那套玄奥的“御气”理论,用一种充满了“科学”与“工程”色彩的、全新的语言,进行了一次“翻译”和“包装”。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副最先进的、主动降噪的耳机。它的原理,不是用厚厚的海绵,去粗暴地‘堵住’噪音。而是,先用麦克风,去‘采集’噪音的波形,然后,再通过内部的芯片,‘计算’出一个与噪音波形,相位完全相反的‘反向声波’。最后,再用扬声器,将这个‘反向声波’,播放出来。这样,噪音,就被‘抵消’了。”

“我刚才所做的,本质上,也是一样的事情。”

“我首先,通过一种,我称之为‘体感共鸣’的方式,去精确地‘采集’了那三种误差源的频率和振幅。然后,我通过我的身体,作为‘处理器’和‘执行器’,产生了一种,可以与这些误差源,进行‘反相位叠加’的‘生物力场’。”

“这个‘力场’,它极其微弱,但又极其精准。它就像那副降噪耳机里的‘反向声波’一样,将那些令人烦躁的‘振动’和‘噪音’,都给,‘抵消’了。”

“所以,我的成功,不是‘偶然’,更不是‘玄学’。它,是建立在精确的‘感知’、‘计算’和‘执行’之上的、一种全新的、针对‘人-机-环境’复杂系统的、‘主动式’的解决方案!”

付华飞的这番话,像一颗颗精准的子弹,射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他没有提一个字的“气”,没有提一个字的“修行”。他所用的,全都是“传感器”“处理器”“力场”“反相位叠加”这些,充满了现代工程学色彩的、让他们既熟悉、又感到不明觉厉的词汇。

他用一种他们无法反驳的、严谨的“科学逻辑”,为自己那看似“不科学”的“神迹”,构建了一套,完美的、可以自洽的“理论闭环”。

他,是在用魔法,打败魔法!

赵建军,彻底地,呆住了。他张着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因为,付华飞所说的每一个词,他都认识。但将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那个全新的、充满了颠覆性的“理论”,却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还在争论“人能不能飞”的原始人,而对方,却已经,开着一架他闻所未闻的、先进的“反重力飞行器”,在他的头顶,盘旋、炫技、然后,扬长而去。

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所以,林教授。”付华飞最后,再次,转向了那位一直沉默不语,但眼神却越来越亮的导师,“我承认,我的‘方法’,目前,还很不成熟,也很‘不常规’。它还只是一个,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的、模糊的‘概念’。它还需要,大量的、更精密的实验,去验证,去优化,去将那些,诸如‘体感共鸣’‘生物力场’之类的、模糊的‘概念’,都变成可以被量化的、精确的‘参数’。”

“但是,我坚信,它的‘结果’,是真实有效的。它证明了,一条全新的、我们过去从未想过的、解决问题的‘路径’,是真实存在的。”

“而找到这条路,并沿着它,坚定地走下去。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作为工程师,最大的‘价值’所在。”

说完,他再次,深深地,鞠了一躬。

整个观察室,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从付华飞的身上,缓缓地,移到了林教授的脸上。

他们在等待,等待着这位,代表着学院派、代表着传统、代表着“科学正统”的最高权威,对这场,关于“科学”与“神迹”、“常规”与“颠覆”的、惊心动魄的世纪之辩,做出,最终的裁决。

林教授看着付华飞,看着他那双,在苍白的脸色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格外清澈、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无尽渴望的眼睛。

他突然,笑了。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充满了欣赏、充满了喜悦、甚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畅快的笑容。

“说得好!”

林教授重重地,一拍大腿!

“说得太他娘的好了!”他甚至,爆了一句粗口,“什么狗屁的‘设备决定论’!什么狗屁的‘理论不可能’!我们东陆的航空事业,就是在一穷二白、被所有人‘理论封锁’的情况下,靠着一代代人,用算盘,用手摇计算机,用你们看不起的这些‘老古董’,一步一步,给硬生生地,‘算’出来,‘干’出来的!”

“解决问题!这,才是工程学的、唯一的、该死的‘圣经’!”

“付华飞!”林教授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洪亮的声音,喊出了他的名字。

“到!”付华飞下意识地,挺直了胸膛。

“你,被录取了!”

“啊?”付华飞一愣。

“我说的,不是我们学校。”林教授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野心”的、炙热的火焰,“我说的是,我的‘关门弟子’!”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林正风,带的最后一个,也是,我最看好的一个,亲传弟子!”

“你的那个,什么‘主动式自适应减振降噪’的课题,我批了!学校所有最顶尖的设备,最宝贵的资源,从今天起,都向你,无条件,开放!”

“我只有一个要求!”林教授指着他,用一种,不容置喙的、命令的语气说道,“毕业之前,你必须,给我,将你那套该死的、充满了‘玄学’的‘手感’,变成一套,可以被写进教科书的、可以被推广的、真正的‘科学’!”

“你,能不能,做到?!”

付华飞看着导师那双充满了期盼与信任的、炙热的眼睛,他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想起了,那封冰冷的“劝退警告”。

他想起了,母亲那充满了担忧的、彻夜不眠的目光。

他想起了,那个名叫“林溪”的姑娘,那句温暖的“祝你好运”。

他想起了,自己在那张小小的纸条上,写下的、那三个沉甸甸的字——

不丢人。

他用力地,眨了眨眼睛,将那股涌上来的热泪,给硬生生地,逼了回去。

然后,他挺直胸膛,用尽全身的力气,对着他的导师,也对着他的未来,发出了,一声,最响亮的、最坚定的回答:

“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